应用型大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初探

时间:2022-07-19 05:22:58

应用型大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初探

【摘要】本文结合多年的微生物实验教学经验,从教材选用、实验内容、实验项目、实验考核、教学手段等几个方面介绍了在微生物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实验兴趣和教学的实用性的方法。

【关键词】微生物实验教学实验兴趣应用型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5-0186-02

微生物学是生物技术、生物技术及应用、食品科学与工程、生物工程、制药工程、环境工程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既有系统的理论,又有系统的实践应用。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作为微生物学重要组成部分,既是对学生课堂理论知识的检验,又是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的重要环节,对培养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如何利用微生物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而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好动力,只有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因此,培养学生对微生物实验的兴趣,对于开展微生物实验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在教学工作中,经过不断的探索和尝试,总结了以下几点经验和方法。

1.教材选用的实用性

独立院校作为一个在本世纪初出现的新型的办学模式,培养学生的目标较为明确即培养应用型人才。发展十几年来,社会也逐渐对独立学院的学生有所认可,教学出现了一些较其他本科院校不同的情况。于是针对独立院校的学生特点和教学特点,出现了一些适用的教材,如经济科学出版社的“普通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规划教材”系列。但是目前对于微生物学实验还没有相对应的教材,因此在在教材的选用上就需要和授课对象的专业方向相一致,基础实验简单化,但是操作要点要明确,并且有一定的和行业实践相结合的实验项目,这样的教材才适合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可根据自身的需要,编写一部可行的教学教案。

2.实验内容的合理安排

目前高校微生物实验课程的安排多与理论知识同步,即微生物观察方法―微生物接种、分离、培养和无菌操作―培养基的配制―微生物显微计数和平板菌落计数―生理生化反应―检测实验[1]。这种安排使学生仍然禁锢在理论教学的套路上,无法对操作的连贯性和实验的真正目的掌握清楚,因此对于这样的现象将实验内容的顺序做调整让学生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具体的安排可如下:无菌概念和培养基的配制-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菌落计数和显微计数―微生物个体的观察方法―生理生化反应―检测实验。这样使同学们能够明白整个实验的流程,也方便学生独立完成某项微生物检测任务,而且能够让学生有逐步深入、由宏观到微观、由整体到个体的一个认识过程。另外在每堂课最后应该提前告知下次实验的内容和要求,要求学生做预习。

3.实验项目的实用性

在微生物实验教学中,应尽量安排学生感兴趣的微生物学日常现象和理论,可将学生遇到的一些问题同微生物学知识理论紧密结合起来,这样就能保障学生能够充分掌握微生物学的各种方法和步骤。如,在进行环境条件对微生物的影响的项目中可选择生活中用的酒精、碘酒、洗手液或洗衣粉等时间进行检测,在微生物形态观察中可选择生活中发霉变质的食物进行培养并观察,从而能够使学生更加直观的认识到人类与微生物之间的紧密关系。另外根据实验课时安排可确定几个和生活相关的自选试验,让学生自己选择作为综合实验,并以学生为主题,教师为辅,进行实验资料的收集和准备,制定可行的实验步骤,这样学生的主动性就逐渐的调动起来,兴趣自然而然的就提高了[2]。

4.实验考核的严格性

独立学院学生在学习习惯上有所欠缺,但是学习能力还是比较强,但是自律性或主动性较弱,因此才实验课程教学中,教师要把握实验课上的纪律性,并且严格考核,有条件的可以安排期末实验测试,对一学期的实验操作进行检验,在课程进行过程中对于无菌操作技术可进行小测,严格规范整个实验的操作,从试剂的取用,玻璃仪器的清洗,灭菌物品的包扎等各个环节进行规范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和素养。另外对成绩的核定不能仅仅依靠最后的考核,日常的考勤和实验中的表现应该占有一定的比例,可采用考勤20%(包括值日考勤)、实验表现30%、实验报告30%、考核20%[3]。

5.教学手段的多样性

在教学手段上,不能仅仅是板书和简单的讲解,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系统使文本、图像、图形、声音、动画、视频等有效地结合,突出实验的难点和重点,并且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能够更直观的显现出来[4],比学生抽象的想象要更加容易理解。另外实验的演示也是至关重要的,尽管有图片和展示,但是实实在在的演示能让同学们更加清晰的了解实验操作,从而也能明白操作的关键要点。

6.及时总结与反馈

每次实验完成教师应及时的总结在课堂结束或第二实验开始时,对学生在实验过程出现的问题和整个实验完成情况进行总结,了解学生对本次实验的收获或疑问,及时解决、及时反馈。这样才能加深学生对实验的理解和巩固,改变错误的操作方法或方式。也可以帮助教师了解教学进度和学生的需求,在下次教学中可以有针对性的讲解和演示。

实验本身就是提高学生实际操作的重要环节,随着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重视,对学生的动手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越来越严格,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总结教学经验,探索实验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为社会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丁祥.提高高校微生物实验教学效果的策略探索.时代教育,2012,8:76-77.

[2]宋波.高校微生物学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革对策.现代农业科技,2011, 15:38-39.

[3]徐建国,胡青平.微生物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教学效果研究.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11,107(1):5-6.

[4]吕超田,曾卫国,许晖. “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下的微生物实验教学探讨,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3):6090―6091.

上一篇:对农村小学班主任工作的几点思考 下一篇:浅议如何优化高中化学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