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侧,有我们的原乡

时间:2022-07-19 04:43:29

一个村庄里的中国

策 划/胡守文 王跃春执 行/本刊编辑部统 筹/李纯

从哪里读懂我们的祖国?完全的祖国?

显然不仅仅是都市的霓虹。

漫游于北京的街头,你会常常惊异于这儿什么车都有。奥迪、奔驰、宝马,不经意就杀将出来,锻炼你到宠辱不惊。11米长的悍马也不罕见,威风凛凛地停在酒楼门口,等待着主人。

都市的繁华和富庶不仅于此。管窥北京的另一个途径,是看它的茶楼酒店。多高档的酒店,在这里也毋庸担心没有来宾。曾经观摩过一次婚礼。新郎的父亲为亿万富豪,包下酒店三层,来宾仍坐得满满当当。

一边是繁荣的“乐活”,另一边是怎样的图景?

学者熊培云,新近出了本书,叫《一个村庄里的中国》,讲述了他生长的故乡。对这片家园,他有着错综莫名的情感,和不能一言而尽的观照。我们以为回忆总是明净的,但熊培云有他的沉痛,“再后来,我甚至厌恶回到这个村庄,因为我深切地体会到了每个人的家乡都在沦陷”。“我时常为自己生长在杏花春雨的江南乡下而庆幸,然而不幸的是,当我怀着乡愁游学归来,再次回到我的村庄时,发现我梦中的精神家园近乎无存。出国前,我曾经历过一次家里的老房子被拆得一干二净时的空空荡荡,谁知到如今连山川也变了颜色:河流和道路一样都被荒草湮没,村里的山地被以极其低廉的价格莫名其妙地卖掉七十年,甚至连村庄附近长了一二百年的古树也被树贩子卖到沿海某省美化环境去了。”

从学术、从文化的角度,这本书是足以引起我们深入的思考的。关于我们的来处。我们很多人来自于乡村,最后却不思归去,从精神和身体上都加以“逃离”,这是一些村庄何以荒芜的原因。

但如果就此得出悲观的结论,似乎也言之过早。

本组专题里,您会发现的是不同面貌的祖国的乡村。股份制的何斯路村,世外桃源大午城,做民俗游的卯村,靠种植高端菜品发家致富的大黄埠村,还有其他的其他。你会发现,那些村庄,虽然曾经贫穷,曾经落魄过,如今却旧貌换了新颜。何以如此?

是怎样不可思议的力量,使他们崛起,绝地而生?

根据1998年的统计数据,中国有1865247个村落。每个村落都呈现出不同的面貌,顽强地生活在土地上。它们不同的气质和发展程度,实际上也构成了祖国气质与面貌的一部分。它们有的移植了城市文明,从而催化了自身的发展;有的,则独辟蹊径,以田园山水为特色,求得发展的同时,求得宁静与和谐。

“保卫乡村!”是流行的口号。

但保卫乡村,是否意味着弃绝城市文明?或者对峙?

发展乡村,如何又不以发展的名义,进行掠夺?

这些进行中的问题,并没有统一的、立竿见影的答案。

摸索的过程,而不是匆忙地下结论,本身就是答案。

这种探寻,自费孝通先生始,就开始了。费先生解剖了他的家乡江村,最后得出的结论是,中国人欲改变贫穷命运,从乡土文明走向工业文明,只能独辟蹊径,而不能重蹈西方发达国家模式。他对乡村工业,也早早持有自己独立的见解。他认为,“西欧工业的发达,一股出自城市侵入农村的力量把农村作为工厂的猎地,农民变成工业发展的猎物。而中国的农民却发自一股自身内在的动力,驱使他们去接受工业。他们有力量冲破资本主义工业发展早期的老框框,他们根据自己的生活需要去改变工业的性质,让工业发展来适应自己。”

本组专题并不是一组关于答案的专题。

我们所做的只是呈现与提醒。

那些都市的游子,请一如既往、乐观地行进。只是,不要忘记来处……

上一篇:三种力量 第15期 下一篇:一座空心的“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