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积武教授益气活血方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心绞痛气虚血瘀型临床观察

时间:2022-07-19 04:34:54

杨积武教授益气活血方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心绞痛气虚血瘀型临床观察

摘要:目的:探讨杨积武教授在治疗气虚血瘀型冠心病的经验方,验证其临床疗效。方法:按诊断标准选取42例患者并分为2组。2组患者除每天静点硝酸酯类药物外,治疗组每天服用益气活血方汤剂;对照组每天服用脂必妥片。观察期间禁止使用除硝酸甘油外其他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中西药物,共18天。结果:治疗组的心绞痛症状和硝酸甘油停减率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心电图疗效指标中,两组的总有效率无统计学意义。各例患者治疗后检查肝肾功能,均无明显变化。结论:本经验方与脂必妥之间除心电图疗效无明显差异外,其它指标均优于对照药。临床中可以随时根据患者的各种兼症加减应用,灵活多变,对肝功肾功也无明显的损害。

关键词:冠心病;心绞痛;气虚血瘀;益气活血;临床观察

中图分类号:R259.414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717(2007)04-0663-02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动脉粥样硬化及高血脂正日益成为威胁我国人民健康的重要因素。心血管病已经成为全世界的首要死亡原因,它的防治研究是我们医务工作者的迫切任务。我国的传统医学在防治心血管疾病方面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本实验所研究方剂就是导师杨积武教授总结近40年的临床经验,治疗不稳定心绞痛证属气虚血瘀型的验方。

1临床资料

观察病例均为2004年12 月―2006年6月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的门诊及心血管内科的住院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男11例,女9例;年龄53~76岁,平均61.7岁;病程3~20年,平均8年;有心电图改变者(主要导联T波倒置、ST段下移)21例。对照组19例,男9例,女10例;年龄45~73岁,平均59.9岁;病程1~17年,平均9年,均有心电图改变。两组在性别分布及平均年龄等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P>0.01)。

2诊疗标准

2.1诊断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治疗胸痹(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确定诊断标准。

2.1.1中医辨证及证候判定标准(气虚血瘀证)主症:胸闷、气短。次症:气短,神疲,乏力,自汗,懒言。舌象、脉象:舌质淡黯、紫黯或有瘀点瘀斑;脉细弱或沉涩。具有主症和次症至少2 项,结合舌、脉象,即可诊断。

2.1.2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2000 年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制定《不稳定性心绞痛诊断和治疗建议》。不稳定型心绞痛可分为:①初发劳力型心绞痛,②恶化型心绞痛,③静息性心绞痛,④梗死后心绞痛,⑤变异性心绞痛。所选患者均符合以上标准,中途有病情恶化、死亡或失访者剔除本观察。2.2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治疗胸痹(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的标准制定。

2.2.1心绞痛症状疗效标准

显效: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有效:疼痛发作次数、程度及持续时间有明显减轻。无效:症状基本与治疗前相同。加重:疼痛发作次数、程度及持续时间有所加重。

2.2.2心电图疗效评定标准显效:心电图恢复至“大致正常”或达到“正常心电图”。有效:ST 段的降低,治疗后回升0.05mV 以上,但未达正常水平,在主要导联倒置T波改变变浅(达25%以上者),或T 波由平坦变为直立。无效:心电图基本与治疗前相同。加重:治疗后ST 段降低加重,T 波加深,或T 波由平坦变为倒置。

2.2.3硝酸甘油停减率

停减率=(停药例数+减量例数)/总例数×100%。停药:治疗后完全停服硝酸甘油。减量:治疗后较治疗前硝酸甘油用量减少50%以上。不变:治疗后较治疗前硝酸甘油用量减少不足50%。

3治疗及观察方法

3.1治疗方法

益气活血方:黄芪20g,丹参15g,川芎20g,红花15g,桂枝15g,陈皮10g,枣仁15g。对照药物:脂必妥片(红曲),成都地奥制药厂生产 ,批号:0411016。

两组患者每天均静点5%葡萄糖注射液250mL加单硝酸异山梨酯20mg(山东鲁南贝特制药有限公司),每天1次,共18天。试验组:每日三餐后半小时服用益气活血方汤剂(由辽宁中医药大学药剂科煎制)。对照组:每日三餐后半小时服用脂必妥片,1日3片,共1.05g/日。观察期间禁止使用除硝酸甘油外其他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中西药物。疗程18天。

3.2观测指标

3.2.1安全性检测一般体检项目;血、尿、大便常规化验;肝功能(ALT)、肾功能(Cr、BUN)检查。(服药前、后各检测1次)

3.3.2疗效性观测①心绞痛自觉症状、发作次数、疼痛程度和持续时间。②心电图:治疗前、治疗后分别进行心电图检查。③硝酸甘油服用量及其停减率。

3.3统计处理

统计分析采用SPSS 10.0 统计分析软件,应用Ridit分析进行统计学处理。

4结果

见表1~3。由各表可见,治疗组心绞痛症状及硝酸甘油停减率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两组均无加重病例。心电图疗效指标上,两组的总有效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3例出现头痛,减慢滴速后改善。对照组2例出现心绞痛并伴有高血压,波动在170/95mmHg左右,于含服硝酸甘油后下降至正常。治疗组1例失访,对照组1例病情恶化,1例新发糖尿病需降糖治疗,均剔除本观察,各例患者治疗后检查肝肾功能,均无明显变化。

5讨论

气和血的关系是相互资生、相互维系的。气能摄血,血能载气,即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老年胸痹患者中气虚血瘀型占大多数。若有气虚血瘀脉证时,患者往往有高黏血症、微循环血流缓慢。在应用益气活血药后,可以改善血液的高凝状态,提高纤溶活性,防止血小板集聚,改善微循环。本观察中应用黄芪、丹参、红花等益气活血中药为观察药,其中黄芪剂量最大,在黄芪为君药的复方制剂中,黄芪可以使血小板的黏附率明显降低,抑制血栓的形成,改善微循环,还可扩张冠状动脉,改善脂代谢并营养心肌。

本观察结果表明,本经验方与上市药脂必妥之间除心电图疗效无明显差异外,其它指标均优于对照药。临床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除首选硝酸酯类药治疗外,选用对证的中药汤剂,可以随时根据患者的各种兼见症加减应用,灵活多变,对肝功肾功也无明显的损害。大力发展中医药学的优势,开发出具有临床应用广、疗效好、副作用小的新中药应是未来的研究方向。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上一篇:中医药防治早老性痴呆临床研究概述 下一篇:蒙医诊治十要素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