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问高考低于375分都是“弱智”?

时间:2022-07-19 04:34:07

敢问高考低于375分都是“弱智”?

广州大学的这位教授提出的所谓“高考低于375分不适合读书”的理论依据,似乎充满了偏见与歧视。本来说什么样的分数线更适合读书,这怎么也只能是一个引导性质的话题,基于每个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基于“有教无类”的教育原则,并不存在教授所谓的以分数划线的硬性限制,即使有也应该是基于招生人数和考生数量的客观因素。

我们知道,台湾的大学入学率几乎达到了98%,也就是几乎所有的高中生都能有受到高等教育的机会,而为了获取更多优质的生源,才会出台所谓的陆生来台读书政策,香港亦是如此。只能说分数高的学生更受到名校的青睐而已,即使不设置375分的界线,相信那些“211”高校也让大多数考生望尘莫及。

也有很多网友相当赞同杨教授的观点,最主要的理由是“高等教育本该属于精英教育”,所以375分以下的考生,理所当然地永远也成不了这个社会的精英,当然也就不必浪费金钱和精力去读书了。这种观点确实与提出“高考低于375分不适合读书”论的杨教授的很多观点不谋而合。

他的观点里,一是分数低的人读书后容易“眼高手低”,从农村跑到城市,不利于社会稳定,再有就是“现在很多体力劳动的岗位还处于‘用工荒’的状态”,这才是他提出高考低于375分不适合读书的建议之初衷。那么抛开中国的高考现状和现实,教授是否考虑过什么是公民的公平受教育权利呢?如果说你只是建议或引导、劝导,那或许多少有善意的成分,但所谓“影响社会稳定”和“解决体力劳动用工荒”的逻辑,却让人感觉充斥了一种基于伪精英才有的优越感而产生的国民歧视心理。试问杨教授,你有什么理由或资格说375分以下的考生读书后进城,就会“影响社会稳定”呢?难道选不选择读书要由你这种所谓的“精英”来决定吗?

我不否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高等教育就属于精英教育,但与此同时,成为社会精英也必然会是所有年轻人的理想。从孔子倡导“有教无类”的教育公平原则两千多年来,相信成为社会精英的绝对不全是会读书的人。谁也没有资格剥夺任何一个公民自己选择受教育的权利——除非受到教育资源的客观限制——这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彰显着一个社会是否公平公正。那么杨教授似乎想这样做,而且他作为一个大学的教育工作者,似乎故意忽视中国业已存在的扭曲的人才观。有网民就一针见血地指出:“分太低是没必要上大学,但是中国现今社会没有一个良好的体制来接纳,如今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社会主流价值观,让这些年轻人怎么生存?关键不是定某个分数界线拒一部分人于门槛之外,而是要创造一个不上大学能成才的多元价值观。”

事实上作为教育的理念而言,大学也好,大专或职业教育也罢,都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培养对社会有用的人才。什么是人才?并非高分的就是人才,各行各业都能够出人才,这是太简单的道理。至于是不是每个人非得读本科,也只能适当引导,而非用375分来限制。分数只是个与招生数量和考生数量相关的相对指标,如果有一天考生少得连一本高校都招不满,那100分的学生他们或许也会抢着要了。

结语:

低于375分该不该上大学?编者无意于在这里给出一个结论。讨论这个话题的目的,实际上是为了让读者朋友们在各种观点的交锋中,能够得到启迪,获得正能量,能更加全面地分析和考虑问题,寻找到一条适合自己成长和发展的道路。成才之路当然不止一条,能够促使人才成才的能力因素当然也不止一个,即便高考发挥得不够理想,也依然要直面抉择。毕竟,路,最终还是要靠自己去走。

上一篇:高考低于375分者不宜读书? 下一篇:高考英语推理判断题的七个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