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酸川芎嗪注射液治疗川崎病血小板参数异常的疗效观察

时间:2022-07-19 03:52:36

摘要:目的观察盐酸川芎嗪注射液治疗川崎病血小板参数异常的疗效。方法选择2007年1月~2011年5月江西省儿童医院收治川崎病(KD)病例41例, 按随机分两组,对照组20例,盐酸川芎嗪注射液观察组21例,在对照组丙种球蛋白和阿斯匹林的基础上加用盐酸川芎嗪注射液治疗,剂量2~4 mg/Kg,加入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注射液100~250 mL中静脉滴注,1次/d。观察组和对照组均在用药第一疗程和第二疗程末查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压积(PCT)和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测定。数据以(x±s)表示,以方差分析。T检验判断差别。结果观察组在第一疗程和第二疗程末所查血小板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血小板平均体积及血小板压积亦较对照组低(P<0.05)。T检验判断差别显著。结论盐酸川芎嗪注射液辅助治疗KD血小板参数异常,经临床观察能明显缓解血小板参数异常。

关键词:盐酸川芎嗪注射液;川崎病;血小板参数异常;疗效观察

川崎病(KD)是一种原因未明的小儿血管炎综合征,急性期可致血小板进行性增高,常>500×109/L,高者可达1000×109/L以上[1],且PLT平均容积(MPV)[2], 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均明显升高[3],说明血小板活化状态显著提高。血小板数量的增多及活化状态显著提高导致凝聚性升高,形成血栓梗塞,对血栓、动脉瘤的形成及冠状动脉的损害起重要作用。川崎病用丙种球蛋白和阿斯匹林联合治疗,疗效较好。本文佐用盐酸川芎嗪注射液治疗川崎病血小板参数异常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患儿均为江西省儿童医院2007年1月~2011年5月收治病例,所选41例患儿,其中男28例,女13例;年龄10个月~8岁,平均年龄3岁2个月;41例临床诊断均符合《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7版)的诊断标准,血小板(PLT)计数均达350×109/L以上,所选患儿均为发病7d内入院。所有患儿均行心脏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冠脉损伤12例,其中冠脉扩张10例,冠脉瘤2例。41例病儿按随机分组,对照组20例。盐酸川芎嗪注射液观察组21例,在对照组丙种球蛋白和阿斯匹林的基础上加用盐酸川芎嗪注射液治疗。

1.2方法

1.2.1对照组 治疗用丙种球蛋白1 g/Kg/d×2,加阿斯匹林40~80 mg/Kg,热退后减为10~30 mg/Kg/d,共用2~3个月。

1.2.2观察组 予对照组基础上静脉滴注盐酸川芎嗪注射液,由哈尔滨三联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准文号H20041175,80 mg/支。剂量为2~4 mg/Kg (最大≤120 mg),加入5%的葡萄糖注射液100~250 mL中静滴,1次/d用7~21 d。

1.2.3疗程 7 d为1疗程。

1.3观察指标与分析方法

1.3.1观察组和对照组均在用药第一疗程和第二疗程末查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压积(PCT)和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测定;血小板计数采用法国IiemaceII Pius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试剂和质控由该公司提供。

1.3.2统计学分析 数据以(x±s)表示,以方差分析。

2结果

盐酸川芎嗪注射液治疗川崎病血小板参数异常,观察组在第1疗程和第2疗程末所查血小板参数值明显低于对照组。。

3讨论

目前临床观察发现KD患儿血小板总数多数升高,血小板作为一种细胞急性时相反应物,含有较多腺苷和糖原等,对外源性ATP、凝血酶、胶原等诱导的血小板聚集较强,聚集后所释放的血小板生长因子可刺激血小板生成,是KD血管炎致动脉狭窄、闭塞,冠状动脉瘤形成的主要病理基础。有资料表明KD合并冠状动脉病变在MPV、PLT、PCT均比无合并冠状动脉病变高,因此当检测到MPV及PLT显著增高时,应及时给予药物早期干预治疗,以降低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

盐酸川芎嗪注射液为中药川芎提取物制成。川芎为伞形科藁本属植物,中医认为具有行气活血化瘀作用。川芎嗪为其主要有效成分之一,属于酰胺类生物碱,化学结构为四甲基吡嗪(tetramethylpyrazine,TMP),现代医学研究发现,川芎嗪具有抑制腺苷二磷酸(ADP),花生四烯酸及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引起的血小板聚集,并能使已聚集的血小板解聚,降低血小板表面活性,及使微动脉微静脉及毛细血管口径增粗,血液流速加快,增加单位面积内开放的毛细血管数,同时提高红细胞表面电荷,使受损红细胞恢复变形能力,降低血粘度,增加血流流动性,进而抑制血栓及动脉瘤多的形成,减轻对心血管系统的损伤。

因此,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配合应用盐酸川芎嗪注射液控制血小板异常增多及防止血小板凝聚形成血栓梗塞应是一种有效方法。

本研究在西医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川芎嗪注射液治疗KD血小板参数异常患儿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5.0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0.00%(P

参考文献:

[1]陈述枚,谢祥鳌.现代儿科治疗学[M].广东科技出版社,2001:525.

[2]彭明霞,盛秀珍,陈继源.川崎病患者血小板数和平均体积及其代谢产物的改变[J].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2004,24(6):460-462.

[3]欧阳浩泽,吴福宏,孙祥.川崎病患儿血小板参数及血红蛋白变化及其临床意义[J].实验与检验医学,2008,26(6):665-666.

上一篇:瘢痕子宫合并前置胎盘剖宫产术的临床分析 下一篇:约束衣对精神疾病患者外逃及冲动伤人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