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大陵穴对大脑皮质的影响――MRI研究

时间:2022-07-19 03:44:16

针刺大陵穴对大脑皮质的影响――MRI研究

文章编号:0255-2930(2008)06-0429-04

中图分类号:R 245.2

文献标志码:A

[摘 要] 目的:探讨针刺大陵穴治疗精神性疾病的中枢神经系统机制。方法:采用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观察针刺大陵后脑功能区变化。纳入8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受试对象,每名受试者在大陵穴接受针刺刺激,刺激模式为“休息-刺激-休息-刺激-休息”,最终所获得的数据采用SPM 2软件包分析其作用部位。结果:针刺大陵穴所获得的脑激活区主要位于额下回的Brodmann 46/47/44/9区,额中回的Brodmann 6区,颞上回的Brodmann 22区,中央后回和顶下小叶的Brodmann 40区。结论:额颞叶损伤、额叶功能低下或激活程度不够与精神性疾病的发病密切相关。针刺大陵穴对精神性疾病治疗作用的起效途径之一可能是通过激活中枢神经系统端脑额颞叶皮质完成的。

[关键词] 穴位研究;穴,大陵;磁共振成像;额叶/针灸效应;颞叶/针灸效应

Study on the mechanism of acupuncture at Daling (PC 7) for mental diseases by fMRI

CHEN Peng1,ZHAO Bai-xiao1,QIN Wei2,CHEN Hong-yan3,TIAN Jie2,FAN Yong-ping3,ZHOU Bing1,LIU Shan-shan1 (1.College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Beijing University of TCM,Beijing 100029,China;2.Institute of Automation,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3.Beijing Tiantan Hospital of Capital University of Medical Sciences)

ABSTRACT:Objective To probe into the central nervous mechanism of acupuncture at Daling (PC 7) treating mental diseases by fMRI.Methods Eight healthy volunteers were enrolled in the study.Acupuncture stimulation was given at Daling (PC 7) in each subject with a stimulating pattern,"rest-stimulation-rest-stimulation-rest".The fMRI data were analyzed with SPM 2 software package.Results The activating areas of acupuncture at Daling (PC 7) were mainly on Brodmann 46/47/44/9 areas of inferior frontal gyrus,Brodmann 6 area of middle frontal gyrus,Brodmann 22 area of superior temporal gyrus and Brodmann 40 area of postcentral gyrus and inferior parietal lobule.Conclusion Pathogenetic factors of mental diseases are very complicated,damange or hypofunction or inadequate activation of frontal lobe and temporal lobe are closely related with mental diseases.Therefore,activating the frontal and temporal lobe possibly is one of the mechanisms of acupuncture at Daling (PC 7) treating mental diseases.

KEY WORDS:Research on Acupoints;Point PC 7 (Daling);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rontal Lobe/am eff;Temporal Lobe/am eff

针灸是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广泛应用于临床。近年来,随着国内外众多医学工作者对针灸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各种与之相关的现代化检测设备也广泛应用,其中磁共振成像技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特别是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作为一种非侵入、无创伤、可精确定位的人脑高级功能研究手段被众多研究人员所青睐。

大陵穴属“孙真人十三鬼穴”之一,其治疗精神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早已被几千年来的中医实践所证明。不仅如此,根据中医理论,精神性疾病病位多在于心,心包代心受邪,故心包经原穴大陵,是治疗此类疾病的有效穴位。虽然中医的理论和实践早已证实,但是现代医学的证据尚不十分充足,因此本研究希望通过fMRI技术,探讨大陵穴治疗精神性疾病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机制。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选取8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受试对象,其中男4例,女4例;平均年龄24.2岁。

纳入标准:年龄20~30岁之间;以往有一定的针刺经历,对针刺治疗无恐惧心理;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精神分裂症,或者边界型人格紊乱;神经系统疾病病史(包括脑外伤导致的失去意识、皮质缺血、血管性头痛、颈动脉疾病、皮质瘫痪、癫痫、脑肿瘤、痴呆、慢性脑膜炎、多结节硬化症、恶性贫血、血压正常脑水肿、帕金森病、亨庭顿病);某些影响脑功能的其他系统疾病:高血压[血压高于140/90 mmHg(1 mmHg=0.133 kPa)]、心脏疾病、糖尿病、内分泌疾病、肾病、慢性梗阻性肺病;1 w内服用对中枢神经系统有影响的治疗药物;一级亲属有精神分裂或者情感性精神疾病史;怀孕期妇女。

1.2 干预措施

所有受试者在右侧大陵穴进行针刺刺激,采用0.18 mm×25 mm无菌针灸针,针刺深度0.3~0.5 cm,采用平补平泻的捻转刺激,频率1~2 Hz (60~120次/分)。

1.3 刺激模式

刺激模式采用Block设计,为“休息-刺激-休息-刺激-休息”,持续8 min(见图1)。

1.4 扫描参数

本研究采用Siemens Trio 3.0-T成像系统进行fMRI扫描。功能像采用EPI -BOLD序列进行脑功能图像采集,层数(slice number)共30层,层厚(slice thick) 4 mm;间距(gap)0;TR/TE:3-013/30;反转角(flip angle):85°;FOV:256 mm×256 mm;Matrix:64×64。

1.5 数据分析

采用SPM-2(Statistical Parametric Mapping)软件对最终获得的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空间预处理步骤包括重排(re align)、联合配准(coregister)、标准化(normalize)、平滑处理(smooth),取P值小于0.001作为统计阈值水平。

2 结果

2.1 针刺大陵穴所获得的脑激活区

针刺大陵穴所获得的脑激活区主要位于额下回的Brodmann 46/47/44/9区,中央后回和顶下小叶的Brodmann 40区,颞上回的Brodmann 22区和额中回的Brodmann 6区(见表1)。主要涉及的脑叶为额叶、颞叶和顶叶,详见图2-图6。

3 讨论

大脑在发育过程中形成了以中央沟、外侧沟和顶枕沟划分的5个主要脑叶,其中以额叶、颞叶等与精神性疾病有较高的相关性。

3.1 额叶、颞叶与精神性疾病的关系

额叶的主要作用是认知和记忆。在精神性疾病方面,额叶与精神分裂症和痴呆等均有较密切的关系。由于额叶在大脑皮层结构中体积最大,对精神活动的开动和整合起着重要作用,额叶损害的某些临床表现类似于精神分裂症的阴性症状。一个多世纪前,人们就认识到精神分裂症,尤其是精神分裂症的阴性症状可能与额叶功能障碍有关[1]。

目前,许多研究均表明了额叶功能的损害与精神分裂症的发病有关。在针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的研究中,发现患者在发病初期就存在工作记忆缺陷,这种缺陷可能与左侧额上回及额下回激活低下有关[2],但是也有研究表明,右侧额叶和颞叶局部脑功能减退与精神性疾病的发病同样有紧密的联系[3]。在精神分裂症患者基础及认知、激活状态局部脑血流量(rCBF)特点方面,以及精神分裂症症状与rCBF之间的关系方面,均发现精神分裂症患者可能存在潜在的额叶功能低下,阳性症状的严重程度与一些兴趣区(ROI)的血流灌注量有关[4]。此外,在通过其他的一些研究手段探讨精神性疾病发病机制的研究中,如采用质子波谱[5]和CT[6],均发现额叶的损伤与精神性疾病发病关系密切,且在发病初期额叶神经元的完整性或功能可能已经受到损害[5]。

目前,国内外已经有相关研究将与额叶功能有关的心理作业任务作为评价手段,进行脑激活区的对照评估,从而发现了精神神志病患者与正常人具有显著性差别[7-9]。此类实验主要包括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和伦敦塔实验(Tower of London),这些测验可以反映被试者的额叶功能正常与否。Andreasen N C等[7]、Rubin P等[8]学者均发现在进行心理作业任务时,精神分裂症患者都反映出部分额叶rCBF减低,且阴性症状的程度与rCBF呈正相关。阴性症状代表功能的丧失或减退,功能丧失的部位一般认为位于额叶。思维贫乏是思维和语言流畅性的丧失,情感迟钝是情感表达不畅,兴趣缺乏是享乐能力的丧失,注意损害是集中和维持专注能力丧失。神经生理学表明,所有这些功能正常情况下都是经前额皮质介导的[1]。此外,在治疗方面额叶也体现出了与精神性疾病的密切关系,美国耶鲁大学医学院精神病学系张策教授[10]认为,前额叶皮层的5-HT谷氨酸是一个新的抗精神病药的靶点。

颞叶的主要功能是与听觉刺激的感知、记忆、语言等相关。许多研究也表明,颞叶的变化同样会导致精神性疾病[11-14]。针对51 个评估精神分裂症全颞叶体积的MRI 研究,发现有31 个研究报道与正常对照相比患者颞叶体积偏小[12]。也有研究[13]表明在急性闭合性颅脑损伤病人中,颅脑损伤康复早期的精神障碍多继发于颞叶损伤,占62.8%,其次为额叶损伤,占30.2%。

3.2 提出假设

通过以上的论述,可以看出,额颞叶损伤是导致精神性疾病的可能原因之一,而针刺大陵穴可以引起额颞叶皮质激活,特别是额叶皮质的强激活。因此,可以提出推论性假设――“针刺大陵穴对精神性疾病治疗作用的起效途径之一有可能是通过激活中枢神经系统端脑额颞叶皮质完成的”。

精神性疾病的发病因素很多,由于涉及认知、情感、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目前尚未能完全研究清楚,但是,额颞叶皮质损伤,功能低下有可能导致精神性疾病已经被众多研究所证实[1-14];另外一方面,针刺大陵穴治疗精神性疾病的临床疗效已经被数千年来的中医实践所证实,而其基于西医理论的起效机制尚不十分明确,有可能是经体液途径,也有可能是依靠体内某个网络而起作用,但是通过本研究发现针刺大陵穴可以调节额颞叶皮质,特别是对额叶有强激活功效,而许多神志病患者均表现为额叶功能低下,所以得出上述假设。

本研究获得大陵穴的脑激活区,与以往学者获得的合谷、足三里和内关穴的激活区明显不同[15-17],以上3个穴位激活区广泛,虽然也能够部分激活额叶皮质,但更多的关注区位于边缘系统、下丘脑和小脑等处,这与大陵穴对额叶的强激活有显著的区别。笔者认为不同穴位出现部分相同的脑激活区并不能否定穴位的特异性,即合谷、足三里、内关在一定程度上均可以激活额叶,但额叶并不是这些穴位最主要的激活区,而是由于这些穴位作用广泛,产生了相对广泛的脑激活区,额叶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大陵穴在额叶的强激活、广泛激活,表明了它对精神性疾病的特异性。此外,本研究仅是对针刺大陵穴所产生中枢机制的初步探讨,主要讨论大陵穴治疗精神性疾病的现代医学机制,今后将精神性疾病患者作为受试者是研究的进一步方向。

参考文献:

[1] 金卫东.精神分裂症临床理论评价[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4:160-163.

[2] 刘登堂,江开达,徐一峰.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前后脑功能磁共振成像的研究[J].中华精神科杂志,2004,37(2):81-84.

[3] 郑洪波,殷青云,余金龙,等.精神分裂症患者局部脑血流研究[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4,14(2):65-67.

[4] 李华芳,顾牛范,修雁,等.精神分裂症患者基础及认知激活状态局部脑血流的研究[J].中华精神科杂志,2001,34(1):5-8.

[5] 陈丽君,谢世平,陈宁.男性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额叶质子波谱研究[J].上海精神医学,2006,18(2):88-90.

[6] 曹中昌,马恩轩,唐秋美,等.87例抑郁症患者的脑CT和临床分析[J].四川精神卫生,1995,8(4):239-240.

[7] Andreasen N C,Rezai K,Alliger R,et al.Hypofrontality in neuroleptic-naive patients and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schizophrenia.Assessment with xenon 133 single-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 and the Tower of London[J].Arch Gen Psychiatry,1992,49(12):943-958.

[8] Rubin P,Hemmingsen R,Holm S,et al.Relationship between brain structure and function in disorders of the schizophrenic spectrum: single positron emission computerized tomography,computerized tomography and psychopathology of first episodes [J].Acta Psychiatr Scand,1994,90(4):281-289.

[9] 黄燕萍,余金龙,张双春,等.经治疗与未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局部脑血流研究[J].广州医学院学报,1999,27(1):65.

[10] 张策.前额叶皮层的5-HT谷氨酸:一个新的抗精神病药的靶点[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0,31(S1):60.

[11] Crow T J.Left brain retrotransposons and schizophrenia[J].Br Med J,1986,293(6-538):3-4.

[12] Shenton M E,Dickey C C,Frumin M,et al.A review of MRI findings in schizophrenia[J].Schizophr Res,2001,49(1-2):1-52.

[13] 万海涛,徐涛,宋雷,等.急性闭合性颅脑损伤康复早期精神障碍分析[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1,27(1):47-48.

[14] 邹海宁,王新素,展庆淼,等.精神分裂症rCBF显像研究[J].山东精神医学,2001,14(3):154-155.

[15] Hui K K,Liu J,Makris N,et al.Acupuncture modu-lates the limbic system and subcortical gray structures of the human brain: evidence from fMRI studies in normal subjects [J].Human Brain Mapp,2000,9(1):13-25.

[16] Wu M T,Hsieh J C,Xiong J,et al.Central nervous pathway for acupuncture stimulation: localization of processing with functional MR imaging of the brain-preliminary experience [J].Radiology,1999,212(1):133-141.

[17] YooS S,Teh E K,Blinder R A,et al.Modulation of cerebellar activities by acupuncture stimulation: evidence from fMRI study [J].Neuroimage,2004,22(2),932-940.

(收稿日期:2007-06-11,齐淑兰发稿)

上一篇:第二届环球杯全国针灸临床特技演示大会通知 下一篇:国外针灸治病作用机制研究概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