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沟油,流向了哪里

时间:2022-07-19 03:24:43

不久前由武汉工业学院教授何东平提起的“地沟油回流餐桌”事件,再次将人们的眼球聚焦到食品质量安全问题上。真的会有200万~300万吨的地沟油回流餐桌吗?在有关专家看来,如此庞大的数字意味着市面上有15%左右的餐馆都在使用地沟油。最近,我们带着对这一数字的疑问来到了中国农业大学,采访了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教授李里特。

高昂的回收加工成本

关于记者对地沟油数字的疑问,李里特开门见山地说:“炸一天油条能用多少油?一桶油能花多少钱?如果说地沟油有利润,那也应该是一天用多少吨,但恰恰现在大家认为的是小摊贩在使用。”李里特给我们算了一笔账:现在市面上一斤的花生油的价钱大约在5~12元之间,那地沟油的真正利润在哪呢?多卖两根油条就赚回来了!

同时李里特还提到,仅仅将地沟油进行简单的提炼味道是很重的,真正要把地沟油提炼成无色无味的食用油,并不是一个小工程,首先从地沟里捞油杂物太多,饭店厨余的废油还是比较集中的,通过回收以后利用比重、加热等方法将油水分离,还要再进行脱碱、脱臭等一系列复杂的步骤,这些成本并不低。“炒作”才是这次事件的罪魁祸首。关于何东平曾经提到的数字,李里特是这样回答我们的:每年全国的植物油使用量大概是2800万吨,大约浪费10%左右,之前何东平教授所说的“每年返回餐桌的地沟油有200万~300万吨”的数字结论就是这样来的。试想,谁能将这些油全部回收呢?

这都是“宝贝”,

但是出路在哪里

地沟油的回收再利用,长久以来从未断过。李里特说:“以前,人们是拉着泔水车,挨家挨户去回收饭店里的剩饭剩菜,用来喂猪。现在,很多人对食用泔水饲养的家畜也不放心,而且随着城市范围扩大,再用泔水车拉泔水也变得不再现实了。”

在李里特看来,不排除有人提炼地沟油。但是,把这些提炼出来的东西,卖给肥皂厂或者用在其他工业用途上,这才是正规的途径。通过垃圾的分类处理,将地沟油进行资源回收利用,减少环境污染,才是我们应该支持的。但是这些程序由小作坊来运作,相对不够规范,小规模的制作成本也会相对提高。

当记者问到现在地沟油在生物柴油等工业上的利用比率时,李里特不禁感叹道:“没有,几乎为零,这些都是宝贝呀!厨余里面的剩余物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充满有毒物质,无非是蛋白质,淀粉,脂肪等,这些已经成为有机物的东西,用来炼油,做有机肥料,比用无机物再转化要节省得多!”

在采访中,我们了解到,李里特曾经的学生王延耀做过“废油制作生物柴油”的博士论文课题,其中的发动机实验也很成功。我们电话采访了王延耀,但是,他告知我们,自从毕业以后,因为受到资金、技术、研究项目等多方面的限制,他现在已经不再研究,收集的数据也都停留在了2004年前。

为使“地沟油”举报更加透明化,武汉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每天对外公布当日的举报记录和举报落实。截至记者采访当天,还没有调查地沟油使用的信息。李里特说:“按理说这么大规模的搜索,怎么能还搜不出来呢?这就是问题!我不可以说违法使用地沟油的现象不存在,但绝对不会是普遍现象,那个200万~300万的数字更是无稽之谈!”

也许这次的地沟油事件是在夸大事实,但是近几年的食品安全问题却时时给我们带来危机感,三聚氰胺,假酒,硫磺筷,等等;耸人听闻的事件层出不穷。我们不禁要开始思考,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在哪里?归根结底要提高人们的意识,投机取巧、假冒伪劣不是获取利益的长久之法,提高技术,提高质量才是一个企业的发展之道。地沟油,它不是废物而是宝贝,我们关注的不应该是那些唬人的数字,而是如何有组织、有制度,合理地将垃圾分类处理,重视支持资源再生利用技术研发,减少浪费、降低污染、让多数地沟油回收利用,变废为宝。

上一篇:对资本市场情有独钟的经济学家 下一篇:餐饮老板:解决地沟油问题,不能光靠餐馆自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