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婆媳”时代

时间:2022-07-19 02:52:14

新“婆媳”时代

俗话说:“多年的媳妇熬成婆”,婆媳关系,是一个让人头疼的问题,处理好了会让你的婚姻生活更加美满稳定;处理不好,等于给婚姻埋下一颗定时炸弹。

新农村婆媳关系是怎样的?年轻的媳妇们有知识有文化,经济的独立让她们更有自了,于是,有婆婆感叹:现在当婆婆的日子不好过了!

同一屋檐下,没有什么过不去的坎,男人一生最爱的两个女人:一个是生自己的母亲,一个是娶回家做老婆的人。对于婆婆来说,疼爱儿子就要疼媳妇;同理,媳妇爱老公就要爱婆婆。搞好婆媳关系等于双赢,何乐而不为呢?

婆媳“高峰对决”时

文/刘劲强

俗话说,“三个女人一台戏”。在农村,一旦自己的儿子娶了媳妇,家里就算是有两个以上女人――婆婆和媳妇。由于女人闲功夫多,就生出许多事端来。家事如国事,过分民主只会造成混乱。男人不善内务,女人当仁不让,婆婆和媳妇都可能成为内庭之首,但一山容不得二虎,如果男人根本不善斡旋或是表现软弱,往往拥有一个强大的母亲和一个强大的媳妇。遇到矛盾,他只会龟缩,让婆婆和媳妇完成“高峰对决”,后果可想而知。不少婚姻问题研究者认为:成年之后,丈夫和妻子应该是家庭的核心,在充分尊重其他家庭成员的前提下,核心成员应该有更大的决定权。由此看来,男人所起的作用非同寻常,他绝不能成为婆媳关系紧张的帮凶。

在我们湘北农村,婆媳关系搞得不好是最正常不过的事情了。其实,这还真算不上什么。因为她们从小的生活环境不一样,经历也不一样,所以性格、想法等全是不一样的。她们如果住在一起,肯定需要磨合。

都说清官难断家务事,但说到底,婆媳之间最大的矛盾,其实就是两个女人对一个男人纠缠不清的爱。婆婆爱儿子,媳妇爱老公,都是爱,可是爱的方法却不可能相同。婆婆挑剔媳妇,是因为担心媳妇给儿子的爱不够完美;媳妇厌烦婆婆,是因为苦恼婆婆给老公的爱太过细密。于是因爱而产生的矛盾,久而久之就细节化、具体化得无法解释了。

那么,在处理婆媳关系上,如何不使矛盾的双方因为紧张而感到无法承受呢?根据个人的经验,我觉得男人在处理婆媳关系时,只要让妻子使用好冷和热的两种方法。

冷,就是对婆婆的私生活要采取冷眼旁观、冷静思考的态度。首先,我们不要对婆婆已经习惯的生活进行干涉。比如,我们不要因为婆婆自己四处风光却不帮水深火热之中的我们一点忙而埋怨,那是人家多少年的劳累换来的一点点晚年时光,我们眼热什么?我们不要因为婆婆上门来就对自己千挑剔万挑剔而郁闷不开心,那是人家当长辈的嘴,她不说你谁说你?如果,每当我们遇到跟婆婆有矛盾的时候,先冷下来,想想上边几条的话,我想这个矛盾应该也就解决了一半吧。

热,就是对婆婆的关心要像夏天一般炎热,要把这份热情、这份热心直接传递到婆婆的心里去。比如说,遇到婆婆生病了,哪怕只是头疼脑热的小病,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把开水端上,再嘘寒问暖,对症下药;遇到婆婆生日,家里有喜事了,先给婆婆准备一套称心的行头,再说恭贺道喜的话;遇到婆婆关心孙子了,虚心接受婆婆的教诲,“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总之,女人间往往会发生许多莫名其妙的事情,她们之间其实并没有不可调和的矛盾,关键是如何处理。我就是用这样的方法在两个深爱着我、我也深爱着她们的两个女人之间生活。虽然有些琐碎,但却为平淡的日子添加了不少乐趣。还是那句话,咱是男人,男人就该容得下这一切。

距离,让“恶”婆“蛮”媳变美

文/弘尘

农历大年除夕晚上,本该万家灯火其乐融融的喜庆时刻,可就在某农村一余姓人家。儿媳小芳,手拿一瓶农药,哭着闹着,任五、六个人拉着,硬是要往自己嘴里灌;另一当事人婆婆嘴唇发青,大骂儿媳耍泼,气得眼白上翻,心脏病一下子发作了,另一拨乡亲赶紧张罗往医院送……

而这对一向关系紧张的婆媳两人,这次的导火索,无非也就是婆婆当着儿媳的面数落出外打工的儿子礼貌不周,小芳认为婆婆“影射”了她。于是,鸡嘴、鸭嘴开始掰扯,进而指责,最后,声如牛吼,“当仁不让”两个人开始对骂,大过年的又演开了一个“寻死”、一个“犯病”的二人“双簧”,并且一连3年,只要打工的儿子回家过春节,婆媳总要大干一场。一、三、五一小吵,二、四、六一中吵,双休过节一大吵的“家常便饭”。事态发展到最后:婆婆指使儿子离婚。

在这“生死”悠关的节骨眼上,一家人经过几轮磋商,小芳把大点的儿子扔给了婆婆,自己带着不足2岁的小儿子踏上打工的征途。

常言道:“距离产生美。”一旦到了一个新鲜的环境,小芳除了细心照顾丈夫的饮食起居外,一有空闲,就想念远在千里之外的“大”儿子,并且隔三差五打长途问这问哪,一来二去,从婆婆代接电话的几次接触后,婆媳关系渐渐地有了点“春天”的气息。尤其听说,大儿子因为患急性肺炎住进医院,心疼孙子的婆婆一守就是3天4夜没有合眼。小芳第一次对着听筒,声音哽咽了:“娘,你老也要注重自己的身体,别累出病了。等我们挣到钱后,好好孝顺您。”一向以硬朗著称的婆婆声音也格外慈祥:“芳啊,只要你俩在外平平安安,钱不钱的都是小事。”这哪里是水火不融的“恶”婆“蛮”媳关系啊!

这期间的变化,仅仅因为,小芳南下随丈夫打工,距离产生了巨大的婆媳之“美”啊!

更为难得的,2007年春节,小芳的丈夫因为技术过硬,任劳任怨,是农民工中杰出的代表。私家老板也算“讲究”,不仅奖赏了小芳丈夫万元红包,而且还特批了5天假期给他们。当小芳风尘仆仆在除夕之日赶到农村老家时,看着村头那棵老槐树下,花白头发的婆婆领着自己那活蹦乱跳的儿子,翘首以盼,小芳的眼泪湿润了双眼……

就这样,不知不觉中,小芳与婆婆的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不仅以往几年的春节“节目”没有重演,而且小芳一摸锅台,婆婆笑呵呵地说:“就来家这几天,好好歇歇吧。”小芳示意丈夫摸出一沓钱递给婆婆,谁知婆婆又推了回来:“我现在年纪不算大,用不了这么多钱。这都是你们挣的血汗钱,留着今后派上用场吧!”

什么鸡毛蒜皮,什么油盐酱醋,什么东家长、西家短,在这对婆媳关系之间又恢复了它拉家常只配当下角料的“本色”,再也“升华”不成二人发生争吵的导火线了!没有了隔阂,也没有了农村那种“儿媳是肚皮外边,女儿是肚皮里边”的偏执观念,更没有了婆媳那种固有的难以改变的“顽症”迹象。这一切的一切,皆因为,儿媳外出“打工”,时空和时间融化了婆媳间发生的一切不愉快,告诉你,这可是一种处理婆媳关系的新型模式呢。

“要想好,老敬小”

文/赵志艳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农村流行这样一句话“要想好,老敬小”,说得是当婆婆的要想家里安宁一定要“敬”媳妇,或许第一个这样讲话的人是带着怨气,故意“埋汰”现在的媳妇们,但这句看似不合情理的话,仔细思量确有道理,尤其那个“敬”字很微妙的。

过去,有句话是“多年的媳妇熬成婆”,一说明当媳妇多么不容易,二说明当婆婆地位比媳妇高多了,三说明婆婆都是媳妇的升级版。可是这些坐稳了婆婆的女人竟忘了当媳妇的艰辛,完全摆起当婆婆的架子来,婆媳关系就这样一代一代延续着。

新时代了,媳妇都是新思想武装的女性,她们不愿意小心翼翼战战兢兢地侍候婆婆,也不希望将来自己熬成那样的婆婆,所以,赶上这一代的婆婆们就“可怜”了,自己好不容易“熬成的婆”,被媳妇“革了命”,心里不是滋味。然而生活总要继续,一些开通的婆婆开始转变,学问就在那个“敬”字上。

舅母就是一个成功的婆婆典型。

在北方的农村,舅舅家的日子过得不错。家里主要经济收入是几个油桃大棚,好的年景收入十几万不成问题。大表弟考上大学,不回来了;二表弟结婚之后,舅妈提出分家。家里最好的大棚分给二表弟2个,家里养的貉子全部给他,第一年的本钱由父母出,他们只管收获。房子,谁住的归谁,二表弟是新房占着便宜。逢节日,舅母把小夫妻叫来一同过,菜肴婆婆准备,婆媳共同操持一顿饭,一家人和和睦睦。当然,媳妇也总能按季按节给婆婆买衣买糕点等等,在村子里这样的婆媳关系算是很轻松了。

归纳起来舅母就是做足了那个“敬”字,即尊敬子女,使之从经济到内政外交上完全独立,真正的当家做主人。而有些婆婆不愿意分家,担心外人笑话,其实更多考虑的还是经济大权问题。媳妇没有财权,自然不会把这个家当成自己的家,一场夺权冲突自是难免,这也无可厚非,谁愿意经济上受制于人呢?其实,这样的婆婆就没有做到尊敬媳妇。

还有一种婆婆,“把媳妇当女儿待”,但是,婆媳关系依然不理想。为什么呢,还是一个“敬”字。

凡事均有“度”,过犹不及。“把媳妇当女儿待”的婆婆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媳妇毕竟不是女儿,俗话说“母女没有隔夜仇”,但是婆媳之间就难做到了,所以有些话只能对女儿讲却不能对媳妇讲。婆媳过度亲密喜欢什么事情都唠叨一下,很多婆媳关系连“蜜月”都过不了就闹僵了,女性嘛心思细密,说不准哪一句话,就可能伤到感情。尊敬媳妇,就要给对方和自己空间,古人夫妻相处讲“相敬如宾”也是这个道理。

总之,要想媳妇孝敬婆婆,首先婆婆要尊敬媳妇。那些喜欢唠唠叨叨的婆婆,那些家长作风的婆婆,最好改改!

上一篇:姚明:“丫丫-11”爱情 下一篇:创新的舞台 智慧的赛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