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多媒体技术,优化幼儿课堂教学

时间:2022-07-19 01:01:38

运用多媒体技术,优化幼儿课堂教学

【摘 要】信息技术在幼儿园教育教学领域的运用越来越广泛。它利于幼儿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巩固和记忆,而且能激活幼儿的创造思维,锻炼幼儿的动手、动口能力,使幼儿能积极、主动全身心地投入活动,能获得全面的发展。

【关键词】激趣;呈现思维;主动学习;区域活动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教育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信息技术在幼儿园教育教学领域的运用越来越广泛。它新颖生动、感染力强,是一种模拟性、启发性的直观手段,由于它不但容易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诱发幼儿的学习动机,而且可以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能够让幼儿清楚地看到事物发展的全过程,化静为动,化繁为简,化虚为实,使枯燥的知识趣味化,抽象的语言形象化,深奥的道理具体化,有利于幼儿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巩固和记忆,而且能激活幼儿的创造思维,锻炼幼儿的动手、动口能力,使幼儿能积极、主动全身心地投入活动,能获得全面的发展。

一、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多媒体技术具有集图像、声音、动画,为幼儿提供多种刺激,引起幼儿注意,引发幼儿的好奇心,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如中班诗歌教学《小雨点》,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把抽象的语言文字富于生动的屏幕画面中――花儿在雨中开放,鱼儿在水中嬉戏,苗儿在雨中长大,再配以优美的音响效果,渲染活动气氛,为幼儿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这种色彩鲜艳的动画效果,让幼儿快速进入学习的情境与教师互动,产生学习诗歌的内驱力。由此可见,色彩艳丽、形象生动的画面,富有情趣的解说,悦耳动听的音乐,有助于幼儿保持高涨的学习情绪,这种学习情绪带来的有意注意的稳定性更加增加了幼儿学习的投入度,使幼儿视、听、脑得到充分调动,幼儿爱听、想说、乐思,有效地获得学习上的成功。

二、运用信息技术,呈现思维过程

根据幼儿的思维特点,我们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呈现生动形象的感性材料和语言描述去再现数学知识发生、发展过程,以实现课堂教学过程的整体优化为目的,最终着眼于发展幼儿的潜能,使每个幼儿都获得了更加强有力的认识手段,有助于幼儿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变难为易,发展了幼儿的思维能力。以“认识人民币”为例,这一活动主要认识人民币的面额,“实际购物”两个层次进行教学。在认识人民币的时候,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展示一副热闹的购物场景,由此引出买东西要用到钱。通过屏幕显示放大的人民币,幼儿认识人民币。认识了人民币,接下来就要进入模拟的网上购物了。网上商店里有好多小朋友喜欢的东西,有吃的(如可乐、糖果)、有玩的(如娃娃、汽车)、有用的(如铅笔、橡皮),还有一部分钱,选中你想买的东西,然后选择合适的人民币进行购买,如果钱付对了,东西就是你的了,当然付错了就不能购买。孩子们活跃的思维肯定了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借助计算机辅助教学能将数学中抽象的东西,通过图像、动画等具体形象表现出来,使幼儿的学习由浅入深,从具体到抽象,从现象到本质,有利于幼儿深化认识,强化记忆,发展思维想象能力。

三、运用多媒体,促进幼儿主动学习

从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出发,应当引导他们积极运用感官,主动地去感知认识事物。这一方面,利用课件参与的教学手段具有其它教育形式和教育方法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平时在给幼儿讲故事或者谈话中,幼儿经常会提一些问题,如小鸡是怎样从蛋孵化成小鸡的?小蝌蚪是怎样变成小青蛙的?关于他们生长过程的知识,靠静止的图片是观察不出来的。我们可以通过制作幻灯课件《小鸡出壳》、《小蝌蚪找妈妈》。这些生物变化的过程动态地表现出来,首先就能吸引孩子的注意,使他们无须意志的努力,就能感知和认识从蛋孵化成小鸡的条件、温度、时间,小蝌蚪演变成青蛙的过程阶段。这些平时看不见、摸不着的动植物成长过程和生活现象,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集中在一个短暂的时间和窄小的空间之内,就能使幼儿获得感性知识,这是课件参与的教学手段优于其它教育手段之处。

四、利用信息技术,丰富幼儿的区域活动

游戏是儿童的天性,也是幼儿获取知识经验的一个重要途径。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孩子们最感兴趣的就是在活动区活动了。如在指导美工区时,我打破以往老师讲解示范或者用图示等陈旧方法,在网上搜索了一些折纸的课件还有制作手工的FLASH,图文并茂的形式引起了幼儿浓厚的兴趣,并且通过这些活动提高了孩子的动手操作能力,手眼协调能力及审美能力。“茶餐厅”也是我们班幼儿比较喜欢的活动区,但是时间一长,幼儿似乎对茶餐厅不那么感兴趣了。茶餐厅的“服务员”经常到别的活动区强行拉人去吃饭,特别容易引起矛盾。于是,我和幼儿一起为茶餐厅制作了一些可操作的食物。此外,还请幼儿模仿麦当劳的广告短片,拍摄下来后在活动之前播放给幼儿看,告诉他们我们班的茶餐厅又推出了新的汉堡,欢迎大家来品尝,这样一来,茶餐厅里又坐满顾客了。

实践证明,计算机信息技术在幼儿园中的应用打破了在幼儿教育中以老师“教”为主的模式,有利于幼儿主动学习,获取信息的能力的培养,从而促进幼儿全面发展,达到提高孩子综合素质的教育目的。

【参考文献】

[1]苏兴亚.浅谈计算机的普及与我国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上册)[C].2001

[2]白雪梅.浅谈现代信息技术与幼儿园学科教学的整合[A].中国新时期思想理论宝库――第三届中国杰出管理者年会成果汇编[C].2007

上一篇: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问题剖析及改进策... 下一篇:宝石学概论非专业教育多媒体课件制作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