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省级音像资料馆硬盘存储管理系统

时间:2022-07-18 10:49:08

浅议省级音像资料馆硬盘存储管理系统

省级综合音像资料馆,是负责收集广播影视节目及其他各类音像资料,并进行综合利用的专门机构。按照国家《音像资料管理规定》的有关要求,省级综合音像资料馆,应广泛全面地收集整理具有本地特色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科技、风土人情等方面的音像资料。利用所收集、整理的音像资料,为政府部门决策提供信息,为广播电影电视宣传提供服务,也可分类向社会提供。对所收集的音像资料进行分类、标引、著录,并进行计算机管理,逐步实现全国联网,是当前的任务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建立省级音像资料硬盘存储管理系统的必要性

按照国家广电总局对媒体资产整合工作的有关要求,以及各地音像资料馆面临的实际情况,要求我们必须积极稳妥,加快进度,千方百计抢救可能遗失的宝贵的音像资源。

以吉林省音像资料馆为例,资料馆馆藏现有获国内外大奖的3/4录像带资料片、吉林电视台的新闻资料、吉林省拍摄的电视剧、电影,原省节目交流中心发行的电视剧,世界战争、中国现代战争实录片,二战经典故事片、爱国主义教育片、风光片、热播电视剧等几千部。这是吉林省音像资料馆最为宝贵的财富。同时,也是全省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的真实记录,是全体员工近20年的劳动成果和智慧结晶,是吉林省音像资料馆在未来得以持续发展和保持领先地位的重要资本和信息基础。从各方面需求来看,吉林省音像资料馆作为法定的吉林省惟一的综合音像资料馆,其音像资料存储和管理业务根本不可能仅依靠现有的设施和系统来承担,建立音像资料管理系统是十分必要的。

建立“吉林省音像资料管理系统”,就是将省音像资料馆现有的资料,以及对分散在全省各级台(站)、电影厂,包括编辑、记者、资料员手中的有价值的,特别是粘连、磁粉脱落的,即将永久遗失的音像资料和同步播出的音像节目,通过数字化技术,将其永久性地存储起来。该系统的建立既能为业内人士进一步了解和掌握全省广电系统音像资料的全部信息,又能搭建查询、利用音像资料信息平台。通过数字化采集、转码、编目处理,实现各类音视频节目和素材资料的统一、科学、标准化的编目标引,把无序的信息变为有序的资源,为广电事业更好更快地发展提供服务。

届时,音像资料馆的音像资料存储和业务管理水平将有较大的提高。围绕媒资系统这个核心,我们在抢救资源,整合资源,研发资源方面将跃上一个新台阶,广播电影电视音像资料将会最大化彰显出核心资产的潜在优势。

二、音像资料馆存储型媒资管理系统(硬盘存储管理系统)与电视台生产型媒资管理系统的区别与联系

音像资料馆媒资管理系统属于存储型媒资系统,适用于独立的音像资料馆。其主要特点是节目存储量大、存储介质种类繁多、节目种类齐全(各种格式录像带、VCD、DVD、网络数据等),系统稳定、简单易用、流程简洁、易于维护、投入小。

电视台媒资管理系统属于生产型媒资管理系统,是与电视台各部门紧密关联的生产型综合业务网络系统。技术要求高、资金投入大、系统应用要投入较大的人力。电视台的生产型媒资管理系统,一般是将业务系统划分为新闻网、制作网、演播室共享播出网络、收录网、播出网、媒资网、全台中心交换平台、远程传输、办公网等几个部分,是在一套规模较大、技术较复杂的网络平台的基础上运行的多部门协同工作的系统。在这种情况下,要求媒资系统和各业务系统有统一、规范的接口模式,支持全台统一用户认证,同时为多系统提供高效的数据通路,提供自动化信息交换流程管理。这些都在我国一些大中型电视台全台互连互通系统中得到了很好的实现。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这两种类型的媒资系统,在核心功能上大致相同,但在系统工作流程和个性化应用等方面各不相同。因此,在系统建设的初期,就应该针对不同的业务设计不同的生产流程,使媒资系统对业务系统的支持最大化,为业务开展提供最大的方便。

三、音像资料馆媒资管理系统设计方案

考虑到音像资料馆存储型媒资系统的存储量较大的个性应用特点,可采用近线存储(硬盘阵列)和离线存储(数据流磁带机/磁带库)相结合的方式,所有迁移到离线的素材均在近线存储中保存一份低码率素材,便于在查询检索时直接浏览视音频素材。媒体资产管理系统支持中小规模的数据流磁带机/磁带库,具备与其他多个子模块的连接,提供多通路的迁移和调用,提供多个子模块之间无缝的数据交换,进一步提高全网运行效率,实现真正流程化的高效归档存储和媒体资产管理系统。

1.系统功能描述

该系统解决省级音像资料馆首批约3000小时的节目数字化问题,逐步完善本系统,最后解决3万小时节目的数字化存储和管理。该系统建成后,可以实现以下功能:

上载功能:上载工作站完成将磁带进行上载,数字化后保存到系统的NAS服务器中。支持丰富的模拟、数字数出接口,包括复合、Y/C、分量(YUV)、SDI数字视频接口。支持多种格式的节目素材上载和批量上载。提供可选的其他形式的下载接口,可将媒体数据下载到其他介质上,如磁带、光盘、移动硬盘等。

数字资料的导入功能:资料馆的磁带由专业编目公司完成编目和上载后,可以很方便地将编目数据直接导入到媒资系统,无需再做任何工作。根据下载申请者的要求,完成视频切割组合、转码,或下载到其它介质(如磁带、DVD、压缩DVD、CD等)。

编目/著录:对资料如电视剧进行简单的描述。或输入原有介质上(磁带)的标签信息,可直接对资料进行描述。(描述符合音像编目标准)

编目系统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开放性,以适应今后业务需求的发展与变动。编目设计符合国家和行业标准,以便适应对外服务和信息交换的需要;要有高效的自动和人工编目手段。

编目审核:编目必须遵循国家音像资料的编目规范。能对完成的所有编目信息进行审核,审核通过的编目信息保存到数据库,对已审核通过的节目资料能进行回归编目。对编目的描述信息进行审核修改(在需要的情况下才需要审核),审核完成后即完成入库。

具备多种方式的检索浏览机制:检索要求视音频浏览检索服务。包括全文检索(需增加全文检索服务)、参数检索、智能检索等。

存储:整个媒资系统存储结构分为在线、近线和离线存储三层架构模式。

网络:同时能满足互联网,供兄弟单位检索、下载使用的要求。

2.系统组成

上下载工作站:

支持丰富的模拟、数字数出接口,包括复合、Y/C、分量(YUV)、SDI数字视频接口。支持多种格式的节目素材上载和批量上载。提供可选的其他形式的下载接口,可将媒体数据下载到其他介质上,如磁带、光盘、移动硬盘等。

编目检索工作站:

编目系统要有一定的灵活性和开放性,以适应今后业务需求的发展与变动。编目设计要参考有关的国家或行业标准,以便适应对外服务和信息交换的需要;要有高效的自动和人工编目手段。编目必须遵循国家音像资料的编目规范。能对完成的所有编目信息进行审核,审核通过的编目信息保存到数据库,对已审核通过的节目资料能进行回归编目。检索要求视音频浏览检索服务。

存储系统:

整个媒资系统存储结构分为在线、近线和离线存储三层架构模式。存储格式应考虑兼容性和存储效率等问题;近线存储采用可扩展的数据流磁带库,数据流磁带库要求单库体体积小,单库体容量大、单盘磁带容量大的数据流磁带库,,具有较好的可扩展性。带库内的数据在系统指令控制下可自动与在线存储设备进行迁移。系统必须兼容各种主流存储格式,并可作多格式的保存,设备选型应为国际领先的存储设备。

迁移工作站:

上载资料完成编目后,会自动触发迁移任务,迁移服务器自动将NAS服务器的高码率数字文件迁移到磁带库。

当用户检索低码率文件,需要下载对应的高码率文件时,会触发迁移任务,迁移服务器自动将高码率数字文件迁移到用户制定的位置。

3.系统流程:

上载入库流程:

(1)资料上载,通过上载工作站连接录像机(VCD、DVD、USB硬盘等),将磁带信号同时上载为MPEG2 I帧 25M和WMV300K 两种文件,25M文件用于归档,300K文件用于检索、编目等。

(2)上载的同时可以将已有的磁带编目信息在上载软件界面进行填写,这样就完成了初步编目。

(3)如需要进一步编目,可以在编目工作站上再进一步按照国家音像资料编目规范进行更完整的编目。可以详细到片段、场景、镜头、帧。

(4)编目审核,对编目的数据进行审核,符合规范即可。

(5)审核完成后,系统自动将资料与编目数据进行入库操作,即可用于检索、下载使用。

(6)入库完成后,用户可以手工发出迁移请求,也可以让系统按照一定的策略自动进行迁移,比如入库完成后就立刻自动进行迁移,或者是保存一周后进行迁移。迁移服务器接受迁移请求后,将NAS服务器上的高码率资料文件迁移到磁带库中进行保存。

检索、下载流程:

完成入库后,就可以进行检索、下载等流程。

(1)用户可以通过检索软件,也可以通过WEB服务器上的检索页面输入关键字检索需要的视频文件,如果检索到了资料,需要下载的话,用户需要发出下载请求。

(2)资料馆对下载请求进行审核(这个过程可以是自动,也可以是人工),可根据文件的重要性进行判断,如果通过了,系统会自动发出迁移请求。

(3)迁移服务器根据迁移请求,将磁带库中对应的高码率文件迁移到指定位置

(4)用户在指定的计算机上进行节目下载

流程:

完成入库后,就可以进行流程。

4.外包编目

引进外包编目服务,可以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的投入。

外包编目有如下几个特点:

编目专业化、高效化:专业的编目团队能够更高效的进行编目生产。

低投入:专业的编目团队本身有大量的录像机、上载工作站等设备,无需音像资料馆进行投入,在人员和设备上可以节省大量的资金。

高速化:外包编目完成后的数字磁带和编目信息,由编目公司直接导入到该系统,无需资料馆进行人力的投入和维护。

(作者单位: 吉林省音像资料馆)

上一篇:“7.5”事件工作日记 下一篇:2001之后:全球体系新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