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科学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

时间:2022-07-18 10:27:48

如何在科学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

在小学各门学科中,科学课与环境教育的关系可以说是最为密切的。《科学课程标准》中的总目标有这样一段论述: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中也指出:珍爱并善待周围环境的自然生物,初步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小学科学中的生命世界、地球与宇宙都是与人类紧密相联系,因此,在科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积极挖掘教材内容,有机渗透环境教育,让学生幼小的生命在学科课堂学习中浸染绿色,让学生成为环境保护的主人。

如何在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教师要加强对环保教育的学习和理解

环保教育是着眼于人类同其周围自然的和人工的环境之间的关系。教师本人首先要正确理解人口、污染、资源分配和资源枯竭、自然保护、技术开发等方方面面的知识联系,了解当今环境恶化的现状,了解整个人类环境究竟处于一种什么现状。环保教育要学习那些对于生态系统、身心健康、生活条件和劳动条件、城市发展、人口增长等有重要影响的相关知识。同时环境教育也是培养公众对环境的保护意识、理解环境同人类的关系,这是新时期一个人民教师的重要义务和责任

二、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环保意识

学科课堂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环保教育同样也离不了这块主阵地。在当前的课程改革中,新课程的各相关学科的设计中都渗透了环境教育内容。科学教材中,涉及环保教育的内容比较多,反映了环境和环保问题的方方面面,在教学这些内容时,要求教师对知识讲深讲透,同时还要注意适当延伸拓展,达到重点教育的目的。

(一)充分挖掘科学教材中能够进行环保意识培养的内容

科学教材中以大量的篇幅讲述社会、经济、生态的持续发展,资源的持续利用;阐述环境问题的现状、起因与解决办法,揭示人与自然互动发展过程中的经验与教训;要求学生成为大自然的优秀管理员,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讲究环境卫生,节约用水用电,收集废纸废铁,爱护花草树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积极主动参加环保宣传教育活动,投身于环保事业

因此,结合小学科学课教学向学生进行环保教育,比其它学科有着更为有利的条件。

(二)积极利用目前社会上空前高涨的环保气氛,大力宣传环保的意义

1.结合环保热点问题激发小学生“学环保、讲环保”的动机

节能减排,公共场所禁烟,环保汽车的推广使用……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此类身边深有感受的一些事例进行思考、理解,让学生不但理解了政府政策导向,而且对有关水文、气候、工农业生产等知识有了较深理解,有效地接受了环境教育。

2.结合有关环境的纪念日,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

每年有关环境保护的纪念日有不少,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些纪念日,有意识、有计划地开展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如3月 12日植树节,带领学生参加植树活动,学生实现了参与环境保护的愿望,在劳动中提高了环保意识,也深化了课本上有关知识的学习。6月5日世界环境日,开展保护环境热爱家园等主题的演讲活动,对身边环境问题的调查、研讨认证,得出一些合理的改进措施和方法,再进行广泛宣传,培养他们的全球观念,使他们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投身于环保事业。

3.联系生活实际,强化环保意识

在我们周围,还有很多破坏环境的事例,如向河流乱丢垃圾,随地吐痰,甚至随地小便,想必我们的学生不可能没见过这些不文明现象,教师都可以把这些插入到课堂中,并展示实地拍摄照片,交流这些现象对人类自身造成的危害,并让他们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为环境保护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三、利用多种教学手段,渗透环保教育

1.恰当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渗透环保教育

小学科学学科教学具有启蒙性,应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循循善诱,引起学生对环境问题的关切。在课堂教学中,有许多环境现象和环保问题单凭口头讲述或学生讨论达不到形象、直观的效果,很难引起学生的关注或在他们心中产生震撼,我们可以在教学中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把有关教学内容制成多媒体课件,并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地插播一些录像,加深学生的印象,激起学习兴趣。通过这样的课堂教学,我们就可以把学生的理性思维和感性认识有机的结合起来,再结合实际,达到增强学生环境意识,培养良好的环保行为习惯。例如,利用多媒体播放“白色污染”情况:原来清澈见底的河水不见了,河面上常常漂浮着白色的塑料袋、饭盒、泡沫包装材料等一次性塑料物品。通过播放短片,让同学们思考、讨论:白色污染为什么会如此猖獗呢?教育大家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不做污染和破坏环境的事,从而增强广大学生的环保意识。

2.将当地污染情况融入环境教育

对于自己周围的环境污染,学生是身临其境、深受其害!因而结合当地环境污染实际进行环境知识教育,是能够收到很好的教育效果的。例如我们生活在巢湖之滨,但近年来,巢湖污染问题还很严重,通过调查讨论巢湖水质是否污染?采取哪些防止水污染的措施?课前我们可以分问题类别发动学生分小组查找,可以从网上、报刊杂志、课外书或询问大人、老师、调查等渠道来获取有关资料。讨论分析在我们发展经济建设的同时,千万不能忽略水污染问题,绝不能用破坏环境这样的沉重代价来换取经济的飞速发展,我们应该走可持续道路。通过知识的扩展、延伸,学生的环保意识大大增强了,并可以用他们的思想去影响家庭甚至社会。

3.通过练习考试等形式落实环境教育知识

这是对学生进行系统环境教育的有效方式,结合教材,形式灵活多样,有判断题、选择题、填空题、连线题、实验题等,各种题型做到由浅入深,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这样使抽象的教材内容具体化,不仅复习巩固知识,提高了科学学科教学质量,而且对生态环境、环保意识有深入了解。

总之,环保问题是困扰人类的重大问题,环保教育迫在眉睫,我们科学学科教育在教育中应担当重要的责任,有效渗透环保教育,培养他们对环境的认识能力,帮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节约资源、能源,保护环境的良好的行为习惯,使他们在未来的社会可持续发展中做出一定的贡献。

上一篇:小议高职院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下一篇:高师生顶岗实习 幼儿教师脱职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