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山金矿地质特征及开发利用前景

时间:2022-07-18 09:15:42

方山金矿地质特征及开发利用前景

摘要:方山金矿属卡林型金矿床,产于方山背斜震旦系陡山沱组AP2、AP3、AP4层间破碎带中。黄金资源储量(122b+333)为3,295.3kg,估计其远景资源量大于2t,为小型金矿,但作为小型矿山开发,开发利用前景较好。

关键词:方山金矿区 地质特征 开发利用前景

引言

方山金矿区位于湖北崇阳县城西南,直距18―23km。北起乌泥塘,经狮子摇铃,南至石门湾,呈“7”字形。南北长7km,东西宽1km。

1. 区域地质概况

本区位于鄂东―湘东隆起带的次级隆起即武昌―药菇山隆起亚带与区域性东西向构造带复合部位。由冷家溪群浅变质相岩组成基底;震旦―寒武系地层组成的盖层和上白垩统―古新统红层组成的断陷盆地,南部有幕阜山花岗岩体侵入。

2. 矿区地质

2.1 地层

矿区内出露地层主要为震旦系南沱砂岩组、南沱冰碛岩组、陡山沱组、灯影组及第四系地层。

2.1.1 震旦系

南沱砂岩组(Zan):下段石英岩状长石石英砂;中段中细粒长石石英砂岩;上段粉―细粒长石石英砂岩。厚度100―250m。

南沱冰碛岩组(Zann):岩性为灰、褐、绿等暗杂色,含砾泥砂质冰碛含砾泥岩。厚度2―8m。南沱砂岩组及陡山沱组地层呈平行不整合接触。

陡山沱组(Zbd)

第一段(Zbd1)白云岩段:下部厚层微晶白云岩。上部薄层泥质白云岩。

该层底部有层间断层,使岩石常呈破裂及角砾状,常有煌斑岩贯入及石英脉充填。为层间破碎带AP1发育部位。

第二段(Zbd2)炭质页岩段:下部为含白云石炭质页岩。上部为黑色粘土页岩。常有小石英脉穿切。

中部为AP2层间破碎带发育部位。构造复合强烈,岩石多为破碎及角砾状,挤压揉皱特别发育,有煌斑岩脉贯入及多期硅化蚀变,是金赋存的重要部位。厚度4―22m。

第三段(Zbd3)硅质页岩段:下、上部为硅质页岩,局部夹薄层白云岩。中部为薄层遂石岩。岩石呈揉皱破裂状,有煌斑岩脉贯入,硅化蚀变较强,是层间破碎带AP3发育部位,金赋存较重要部位。厚度4―34m。

第四段(Zbd4)粘土岩段:下部为页岩夹薄层白云岩,上部页岩、白云岩夹灰岩透镜体。底部局部发育AP4层间破碎带。厚度27―62m。

灯影组(Zbdn):下段为泥灰岩段;中下段为遂石岩段;中上段为黑色粉砂质页岩段;下段为遂石岩段。厚度92―382m。

2.1.2 第四系(Q)

残坡积层,含砾亚粘土,砂砾质亚粘土。

2.2 构造

矿区位于方山背斜轴部至南东翼,地层为单斜构造,主要断裂有层间破碎带、北西向、北东向、近南北向、北北东向、东西向断层。层间破碎带为矿区主要控矿构造。

AP1层间破碎带

产于陡山沱组底部,上盘为白云岩,下盘为冰碛含砾砂泥岩,产状与围岩一致,接触界线清楚,厚约0.5―2m,顶板有煌斑岩脉贯入。金锑矿化极不均匀。

AP2层间破碎带

位于陡山沱组第二岩段底部或下部,上盘为含白云石炭质页岩,下盘为泥质白云岩或含白云石炭质页岩,底板常有煌斑岩脉贯入。厚度0.5―4.5m。为矿区的主要赋矿部位。

AP3层间破碎带

发育于陡山沱组第三岩性段燧石岩层内,围岩为硅质页岩,炭质页岩,破碎带稳定厚0.4―5.0m,两盘接触界线明显。矿区的次要赋矿部位。

AP4层间破碎带

产于陡山沱组第四岩段下部,上下盘围岩为粘土质页岩、泥质白云岩。厚度0.5―1. 0m,最大3.30m。金含量小于1g/t。

2.3 岩浆岩

矿区只见煌斑岩脉,沿地层不同岩性接触面断续出现,一般见于层间破碎带顶底板附近,主要顺层贯入。

2.4 蚀变

层间破碎带内及近脉围岩蚀变有硅化、毒砂化、重晶石化、黄铁矿化、绢云母化等。其中硅化、毒砂化,与金矿化关系密切。

(1)硅化:分早、中、晚三期。

早期构造角砾岩进行了广泛的面状交代,形成次生石英岩,与其金锑矿化不明显。

中期分浸染状硅化和脉状硅化,浸染状硅化表现为岩石的二氧化硅增高,脉状硅化是沿各个破裂面充填形成网脉状、不规则状石英脉。与金、锑矿化关系密切。在层间破碎带中一般锑0.1―1%,金5―10g/t 。

晚期呈网脉状、细脉状、枝杈状穿插前两期蚀变体。与金的成矿关系密切。在层间破碎带中金1―5g/t。

(2)毒砂化:主要发育在AP2层间破碎带中,锡白色,金属光泽,呈针状,小于1毫米长。与金矿化密切,含金9.36―26.45g/t。

(3)黄铁矿化:发育于近脉的裂隙中,呈细脉状、带状、星散粒状分,含金1.2―3.12g/t。

(4)重晶石化:发育于中期石英脉内,往往产于辉锑矿与石英之间。与金矿化不明显。

(5)绢云母化:见于石英脉与煌斑岩、页岩接触处,是热液活动时发生的蚀变,与金矿化不明显。

3. 金矿床

3.1 金矿床特征

金矿床产于AP2、AP3、AP4层间破碎带中,分布于北起乌泥塘,南至石门湾,南北长7.5km,东西宽1km范围内。共圈出金矿体15个,其中AP4层间破碎带中1个、AP3层间破碎带中6个、AP2层间破碎带中8个。矿体最大长度450m,最小长度95m,一般170―250m。矿体最大平均厚度0.94m,最小厚度0.45m。矿体最高平均品位7.29g/t,最低平均品位3.05g/t。矿体形态呈似层状、扁豆状、透镜状等,与岩层产状基本一至,倾角20―40°。大部分金矿体中都伴生有辉锑矿,可手选回收。

3.2 矿石结构构造及类型

3.2.1 矿石结构

根据矿石破碎程度划分四种结构

(1)破裂结构,矿石为揉皱破裂及条带状破裂,大部分保持原岩基本特点,石英脉为不规则状沿岩石破裂面充填,含金一般为0.3―1.7g/t。

上一篇:新疆且末县卡特里西铜锌矿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 下一篇:南方CASS7。1在资源储量估算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