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现代游泳技术发展方向与游泳训练的主要特点

时间:2022-07-18 07:32:32

试论现代游泳技术发展方向与游泳训练的主要特点

摘 要:简单地说,游泳训练的发展同人们对于游泳项目本质的认识紧密联系。随着人们对于游泳运动本质的更深入的研究和认识,游泳训练的发展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对于我国游泳工作者来说,最重要的一点是要具备更为深刻的和科学的观念,对游泳运动训练的认识应当建立在科学的思维方式基础上,这一点是十分重要的。

关键词:游泳;游泳训练;运动员

现代游泳训练从无到有;从简单的技术改进,到多种训练方法和手段的运用;从单纯地追求运动量到注重强度与量的结合;从注重发展运动员的体能到强调技术和专项能力并重发展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了。简单地说,游泳训练的发展同人们对于游泳项目本质的认识紧密联系。随着人们对于游泳运动本质的更深入的研究和认识,游泳训练的发展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对于我国游泳工作者来说,最重要的一点是,我们应当具备更为深刻的和科学的观念,对游泳运动训练的认识应当建立在科学的思维方式基础上,这一点是十分重要的。因此,研究和分析世界游泳训练的发展趋势,对于今后更好地把握训练的方向有重要的意义。

1.游泳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

1.1强调运动员的技术有利于减少阻力

游泳技术的合理性对运动员的游进速度起到关键的作用。如何理解这个问题是很简单的,例如,一名举重运动员虽然有很好的力量水平,但是他有可能游不过一名7岁的专业体校的小运动员。这说明虽然力量对于游泳运动员是很重要的,但关键要看运动员在水中利用力量的能力。也就是说运动员对自身力量的利用效率对于游泳是十分重要的。所以,全力发展运动员的最大力量对于游泳项目本身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加强运动员的水中力量的效率。

1.2重视技术的效果,保持合理的划频与划幅

当今世界优秀游泳运动员的技术都较为重视技术的效果,即划频与划幅的合理配合,使技术更加合理化,经济化。在保证技术效果的同时,根据比赛项目和战术采用合理的动作频率来完成比赛。

划频是指单位时间内划水的次数,通常用次/分或次/秒来表示;划幅是指一次动作所划进的距离。以波波夫为例,在几名奥运会冠军中,波波夫的划幅最大,而划频最少。

波波夫在亚特兰大奥运会上的成绩也是48.74秒,但是划频为46次,而在创造世界纪录时的划频为40次。波波夫自己认为适合自己的划频以47次为好。但是随着体重的增加和身体其他状况的改变,他的技术也是有所改变的。

划频和划幅是决定游泳速度快慢的主要因素。根据速度与划频、划幅之间的关系可知,在相同的距离内,若划水幅度相同,则划水频率高的速度快;若划水幅度不同,划频相同,则划幅大的速度快。划水幅度的长短与划水力量的大小、划水速度的快慢、技术掌握得合理与否以及身高臂长有密切的关系。经过片面地追求快频率或大划幅以后,运动员追求的目标是能够使游进速度达到最快的最佳划频和划幅的组合。

1.3重视“核心力量”的训练及身体协调用力在技术中的运用

美国科研人员和教练员认为,核心力量主要有3点:(1)发力来自臀部;(2)力是通过全身的协调工作进行传递;(3)用力时保持身体平衡。游泳的力量自臀部发力,使力量传递到手臂,这一技术类似于垒球和棒球运动员投球一样,靠臀部转动发力传到手臂,将球扔出。在游泳技术中,就要求运动员能够协调用力。而要达到协调用力,一方面是增加运动员陆上的协调性练习,例如,采用各种垫上练习、球类练习、徒手练习来提高运动员身体的协调性和控制能力;另一方面是提高运动员在水中控制身体的能力,通过运动员在游进中身体的滚动使身体的力量传至手臂和腿部。可以采用分解游、配合游和打腿练习来训练运动员的身体控制能力、协调能力及保持动作放松的能力。

2.现代游泳训练的主要特点

2.1训练量与强度的合理结合

大运动量训练理论的主要理论依据是,运动成绩建立在良好的耐力基础上,提出了耐力出速度的观点。运动生理学理论指出有氧代谢是无氧代谢的基础,高水平的无氧代谢是建立在高水平的有氧代谢基础之上的。这为大运动量训练理论提供了理论依据。在50年代初期,间歇训练开始应用于游泳训练,这为增加训练量提供了主要方法。进入60、70年代,随着训练理论的深入发展,人们也开始认识到不仅要注重训练的数量,而且要重视训练的质量(强度)。既而总结出单纯地强调大运动量或者运动强度都是不好的,而应根据运动员的具体情况及训练目标,将运动强度和运动量合理地结合起来。

2.2用能量代谢的基本原理确定训练的强度

能量代谢理论提示了不同负荷强度运动时机体内部能量系统功能的规律与特点。人体运动时,肌肉做功的直接能源是体内的磷酸原系统。人体运动时物质和能量代谢可分为两个基本过程,即无氧代谢过程和有氧代谢过程。无氧代谢过程包括两个供能系统,既磷酸原系统和糖酵解系统。有氧代谢过程是由ATP开始的,以有氧系统供能为主。不同距离的项目其参与能量代谢的供能系统是不同的。因此,在发展运动员某一专项能力时,依据能量代谢的基本原理来提高运动员的相应供能系统的代谢能力、输出功率和身体对能量的利用效率,是非常有效的。

2.3恢复成为训练的一部分

尽管目前的研究对于疲劳产生的原因还不是很清楚,但随着人们对于疲劳机制的深入研究,恢复的重要性被广大教练员所认识。要保证运动员能够承受训练负荷、保持良好的竞技状态、避免产生过度疲劳,就要求教练员和运动员在训练中采用合理的训练负荷,并积极采用有效的恢复措施,才能保证运动员完成训练任务。因此,在当今的游泳训练中,恢复已成为训练的一部分,在训练中恢复训练已成为专门的练习被安排。

2.4对运动员专项能力的发展训练更为细化

在现代游泳训练中除了采用以能量训练为基础的练习手段以外,对运动员的专项能力的发展是比较细化的。这主要表现在:在训练中首先要清楚所选择的运动项目的供能特点(三种供能系统)以及各功能系统的发展情况。

2.5多周期、小周期训练的运用

高水平的运动员往往采用多周期的训练划分。这主要同运动员的不同训练阶段的训练方向有很大关系。在小年龄组,训练多于比赛,而在某一阶段就需要训练和比赛并行;在某一阶段比赛多于训练,而在某一阶段需要一段时间的训练也需要较长时间的比赛。这些变化主要是根据运动员的实际情况来制订的。较多的比赛对于运动员的训练提出了较新的问题,就是如何处理训练与比赛之间的关系,比赛之间的训练的安排及恢复问题。高水平的运动员常采用多周期、小周期的训练方式;将非重大比赛纳入到训练的系统中,成为训练的一部分,即所谓“以赛代练”。

2.6运动成绩的提高越来越依赖于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

人体生物科学的发展揭示了能量代谢的基本规律。在游泳训练中引入了能量代谢理论后,训练负荷的方向性就更加明确,而依照这一理论制订的训练手段也更为科学。美国SPEEDO公司制造的泳衣――“快速皮肤”是依照鲨鱼皮的原理制造的,其中也包含了仿生学、工业设计、人体工程学、材料科学等相关学科的最新成果。据报道,此种泳衣可使运动员的成绩提高1%~3%。在胜负以1% s决定的今天,这是十分可观的。通过基因技术加快运动员机体的恢复速度,这些都表明运动员的成绩已经越来越同相关学科的科技发展水平紧密联系。

参考文献:

[1]游泳.体育学院专修通用教材[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0.

[2]于仙贵,等.中国竞技发展特征及其制胜规律[J].中国体育科技,1993(6/7).

[3]钟秉枢,等.排球运动科学的发展及展望[J].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5(2).

(作者单位 河南省焦作市体育运动学校)

上一篇:语文课堂要返璞归真 下一篇:以“人本”思想主导体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