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冷张火丁”,才有“张火丁热”

时间:2022-07-18 07:20:06

张火丁何许人也?乃京剧界程派青衣之翘楚。虽为翘楚,毕竟是在京剧行当,在戏剧普遍萎顿的当下,能“火”到什么程度?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就在近日上海大剧院的演出中,张火丁用她的一出《锁麟囊》,引发了如沸的观众热潮。临演出结束,大幕关上又拉开五次,在三度谢幕之后,张火丁以一曲连唱带舞的《春闺梦・被纠缠》酬谢全场观众,但观众仍意犹未尽。引得现场观戏的记者事后不约而同写道:“远非一般火爆所能形容”。

岂止在上海大剧院,张火丁的每次演出,几乎都是火爆轰动,一票难求。此番,就连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李蔷华都连看两场,并感叹道“火丁真火!她的粉丝很多。京剧演出都像这样就好了。”戏迷的热情与疯狂,印象中只有上了年纪的老观众才会拥有,而像张火丁这样“老少通吃”的,殊为罕见。张火丁迷里,有很大一部分是之前不看京戏的年轻人,他们还专门建了一个叫“火之丁丁”的网站,方便“灯迷”交流心得――这个,就值得“特别说一说”了。

在京剧市场低迷的今日,原本对京剧毫无感觉的年轻人为何会追捧张火丁?“张火丁热”的背后究竟潜伏着怎样的文化密码?追究下去,发现各路专家的解读几乎趋同:正是因为有一个“冷张火丁”,才会造就“张火丁热”。

此话怎讲?不妨听一听中国戏曲学院教授、戏曲理论家傅谨的分析:“张火丁可能是她的同门里最懂得收敛与节制的一位,而恰恰因为懂得‘度’的把握与控制,她能够举重若轻、游刃有余地把程派唱腔里那些前人未曾充分发掘出来的细微之处,展现在观众面前。”这是从艺术角度阐释她的“冷”。持相同见解的不止一两位,他们喜欢张火丁,“不是因为她在舞台上比别人做得多,而是因为她比别人做得少。”许多戏迷都评价张火丁是“天生的青衣”,以简胜繁,以静制动,以柔克刚,这也正是程派的精髓。然而,在哗众取宠、飙高制胜盛行舞台的当下,这样懂得克制和收敛,不过分、不刻意的演员,实属难得。正因其难得,才凸显其宝贵。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尚长荣说,“现在一些演员,包括一些老旦都在喊调、飚高音,以此向观众‘讨掌声’或‘等叫好’。如果程砚秋、杨宝森活到现在估计会被他们气死。创旋律的时候首先是顺耳,悦耳,好听,要有真情,往往有时候表真情的旋律并不一定很花哨,旋律简单,演员能唱出心声来,旋律过花就容易有讨好之嫌,这个是可怕的。”这是行家之言。而真正优秀的艺术,观众是“懂”的。

除了艺术表现上的“冷”之外,张火丁的“冷”还表现在处世方面。她在台上台下都能守住一份清净,不会因为火爆与热情而改变初衷。她的初衷是什么呢?就是“戏为上”。并不一帆风顺的学戏过程,一步一个脚印的成长历练,成就了她不同凡俗的气质。张火丁的好学、钻研、执着、低调,缘于她植根心底的“戏比天大”。她只惦记“做好演员的本分”,而不“惦记市场”,一年就演个十几二十场,并不是一味“满足市场需求”。她在演出场次的安排上很有自制力,并不会因为票房好而增加演出频率。她不会过度消费自己、透支自己的市场号召力。这种节制,使她一直保持了观众心目中的新鲜度,让观众有一种神秘感。与其说这是一种刻意的“饥饿营销”,不如说是一种“歪打正着”――当你“一心艺术不问市场”时,市场的选择性反而彰显了“艺术倾向”。这是值得玩味的。

如今对演员的要求,不仅是台上会唱会演,台下也要能说会道、长袖善舞,这似乎成了一个演员成名成家的通行法则,但张火丁却不谙此道。作为一个名角,她不仅台下不善言辞,每次演出还都非常紧张,哪怕是滚瓜烂熟的剧目。这种“紧张”,正是源于对艺术的一丝不苟。她甚至不和热情戏迷“频频互动”,始终保持本份低调的风格。“张火丁热”的现象表明,不争不抢、低调做人、认认真真唱戏的演员才是观众心目中的“好角”。诚如上海市文联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宋妍所言:“一个戏曲演员,怎么才能不辜负舞台,不辜负观众,这是需要认真思考的。如果两个问题都解决好了,戏曲会有很强的生命力。从某种意义上说,今天不是戏曲没有了观众、听众,而是我们演员没有了观众、听众。改变这个状况,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

上一篇: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体系的研究与探索 下一篇:高一新生地理入门学习困难原因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