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委产业转移工作意见

时间:2022-07-18 06:19:49

农委产业转移工作意见

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是加速我市现代农业发展的重大机遇。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结合我市实际,现就主动承接农业产业转移,加快推进我市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特制定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建设特色鲜明、综合竞争力强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促进城乡统筹一体发展的工作目标,坚持“市场导向,部门推动;主动承接,优化升级;合作分工,互利共赢;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的原则,进一步解放思想,主动作为,抢抓机遇,扩大开放,不断建立健全承接工作机制,创新发展模式,夯实承接基础,建好承载平台,增强承接能力,积极引导和承接先发地区农业产业及生产要素的转移集聚,加速推进我市有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转变,把建成中部地区重要的农副产品加工基地和面向长三角的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力争到2015年,全市高效规模农业基地面积突破200万亩,食品和农副产品加工值突破1000亿元,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1万元。

二、基本思路

加快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围绕产业结构升级与培育新的增长点,积极承接资本、人才、品牌等要素,积极发展现代农业,重点承接发展种子业、蔬菜园艺业、苗木花卉、特色种植业、畜禽水产养殖业、休闲观光农业、农产品加工业和农产品物流业。加快特色高效农业基地建设,打造食品和农副产品加工千亿产业。加快城镇化进程,推进产业与城镇互动发展,为承接产业转移提供支撑。加快农业园区建设,增强产业的吸纳和承载能力。加快农业基础建设,推动农业规模化经营,提升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

三、主要任务

(一)抓龙头,推动企业集群。深入推进农业产业化“双百双千”提升行动和“三大强龙”工程建设,多层次、多形式、多领域地培育和引进龙头企业,形成一批年销售过10亿、50亿至百亿的龙头企业集群,推进农业产业集聚发展。充分发挥龙头企业承接产业转移的带动作用。

(二)调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坚持蔬菜提升、草莓南进等八措并举结构,建设和发展特色高效规模农业生产基地。组织实施“百村亿元”推进、畜牧提升和水产跨越等十大工程建设促转型,加快农业生产方式转变,大力推进产业集中入园、企业集聚入村、土地集中入股,加快形成规模化种养,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集约化经营的现代农业发展新格局,为承接农业产业大规模、集群式转移提供广阔空间。

(三)强加工,提升发展水平。围绕承接先发地区特别是长三角地区粮油制品、肉制品、乳制品和特色农产品加工等产业转移,大力拓展产业承接空间,进一步发展和壮大我市畜禽、粮油、乳业、饲料、休闲食品、种业等加工产业体系建设,不断增强承接农产品加工产业转移的能力。

(四)促统筹,提高承接能力。牢固树立“全域”的观念,深入推进县域突破战略,围绕“四个集中”和“六个一体化”发展要求,进一步完善政策,深化改革,统筹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探索城乡统筹发展新路子,促进城乡一体协调发展,加快新农村建设,着力提高承接产业转移的城乡统筹能力。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市农委承接农业产业转移工作组,强化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责任,强化市县联动,健全落实工作机制,加强督查考核,保证工作实效,确保承接农业产业转移工作有序有力有效开展。

(二)科学制定规划。牢固树立开放开发的理念,坚持“产业集中布局、企业集群发展、资源集约利用、功能集合构建”的原则,围绕“确立主导产业、实施区域布局、依靠龙头带动、发展规模经营”的发展思路,科学编制《“十二五”现代农业发展规划》、《市农产品加工千亿产业发展规划》、《现代农业重大项目建设规划》及农业产业园区配套规划、《市现代农业承接产业转移指南》,积极引导和承接农业产业转移。

(三)打造承接平台。着力打造承接产业转移载体,组织实施“百园示范工程”建设,坚持不懈地打造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农产品加工园区和农产品物流园区“三个一”相配套的承接农业产业转移载体。突出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依托国家、省级经济开发区和乡镇工业集中区,大力推进农业龙头企业和农产品加工项目集中入园,形成一批年产值过50亿元的加工园区。

(四)完善配套政策。抓住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政策叠加机遇,进一步落实和完善市县支持农业发展政策体系,积极引导和承接农业产业的企业、项目、资本、人才和技术向我市集聚。

(五)优化承接环境。在政策落实、企业融资、担保推介、科技支持、村企联合、农超对接、企农联结、包联驻点、企业用工、项目编报等十个方面为企业和项目积聚发展提供优质服务,着力保障承接入市企业的落地和快速发展。

(六)大力招商引资。认真落实我市承接产业转移促进现代农业发展政策。紧紧抓住长三角地区农业产业梯度转移的契机,突出土地整治和农业园区建设,加大特色农产品生产、农产品加工、农产品物流中心、休闲观光农业及农业基础设施等领域的招商引资引企力度,加速我市农业产业的转型升级和发展。结合经济圈建设,加快推进与省内周边地市的合作,与阜阳、六安等地联动发展农业园区,加快与淮南、巢湖等地的农业产业共建,不断增强经济圈农业产业整体发展实力。

(七)狠抓项目实施。加强与先发地区农业部门的信息对接,有针对性地加大项目特别是有牵动力、管长远、增后劲的重大项目策划包装和推介力度,完善项目库建设,建立健全农业重大项目推进工作机制,保证承接项目的成功对接和引进。积极通过“产业链整合”发展模式,引导本地农业龙头企业与引进的支柱企业之间形成良性的配套关系和共同发展的产业链,实现培植区域农业产业目标。

(八)规范土地流转。进一步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规范管理和服务,加大全市土地流转服务体系和纠纷仲裁体系建设力度,促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探索建立土地预流转机制。推进农村土地股份合作,加快土地流转,形成集中连片,为农业园区建设提供载体,为农业招商引资搭建平台,为农民创业拓展空间,大力促进产业向园区集中,企业向农村集聚,农民向二三产业转移。

(九)广泛宣传发动。坚持把学习贯彻《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作为一件大事来抓,通过多种形式、多种途径,着力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深入理解《规划》的重大意义、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及承接产业政策措施和重点承接产业,把思想统一到承接产业转移的重大决策部署上来,为《规划》的顺利实施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十)强化督查调度。将承接农业产业转移工作列入对县区农委年度工作考核重要内容。建立健全全市农委系统承接工作协调推进机制和定期汇报、督查调度机制,及时研究、协调和解决承接产业转移中的突出问题,确保全市承接农业产业转移工作高效、有序和深入开展。

各级农委要坚定不移地把做好承接农业产业转移工作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工作的重中之重,不断加大主动承接的推进力度,以锲而不舍的韧劲,逐个企业抓承接,逐个项目抓落实,努力通过承接农业产业转移发展大园区,培植大龙头、建设大基地、培育大品牌、打造大县区、加速我市农业产业化集群发展,为推进我市城乡统筹一体化发展,加快新农村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上一篇:农委配方肥料推广安排方案 下一篇:农委金融服务指导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