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脾柔肝清胃汤治疗脂肪肝48例疗效观察

时间:2022-07-18 04:38:47

关键词 脂肪肝 健脾柔肝清胃汤 临床观察

近年来,笔者在临床上采用自拟健脾柔肝清胃汤治疗脂肪肝48例,并与西药治疗的42例作对照观察,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

1一般资料

90例患者均为本院门诊和住院病人。均根据中华肝病学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2001年的《非酒精性脂肪肝诊断标准(草案)》确诊。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8例,其中男性35例,女性13例;年龄30~65岁,平均43.1±2.0岁;病程6~48个月,平均18.04±6.5个月;轻中度脂肪肝36例,重度12例。对照组42例,其中男性30例,女性12例;年龄29~64岁,平均42.06±1.8岁;病程6~45个月,平均19.2±5.5个月;轻中度脂肪肝31例,重度11例。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2治疗方法

治疗组口服中药健脾柔肝清胃汤,方药组成:生黄芪、党参、白芍、白术各15g,升麻、柴胡、当归、泽泻各10g,黄连、甘草各6g。随症加减:湿热蕴结肝胆者选加茵陈20g,虎杖15g,栀子、川楝子各10g;痰浊壅盛者选加茯苓15g,半夏、枳壳各10g,陈皮6g,鲜竹沥30g;气滞血瘀者选加青皮、元胡、枳壳、郁金、赤芍、山楂各10g,丹参20g;肝肾亏虚者选加山药15g,杞子、菟丝子、首乌各10g。每日1剂,水煎分2次温服。对照组口服护肝片,每次4片,每天3次;京必舒新片,每次1片,每晚顿服。两组均严格控制饮食,以低脂、低糖饮食及新鲜果蔬为主,予以适量蛋白质,症状严重者建议休息治疗。治疗半年后统计疗效。

3治疗结果

3.1疗效标准:治愈:临床症状消失,肝功能、血脂、肝脏B超检查恢复正常;显效:临床症状消失,肝功能正常,TC、TG下降>20%,B超提示脂肪肝较前好转;有效:临床症状减轻,ACT、AST部分或明显恢复,TC、TG下降<20%,B超仍提示脂肪肝;无效:临床症状无明显缓解,肝功能、血脂、B超复查均无明显改善。

3.2治疗结果:两组临床治疗效果见表1。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治疗效果有显著性差异,χ2=11.20,P

4体会

脂肪肝属中医“胁痛”、“肝着”、“肝壅”等范畴。早在《黄帝内经》对其病因病机和临床表现已有论述。如《灵枢・五邪》曰:“邪在肝,以两胁中痛,寒中、恶血在内”。中医学认为,本病多因饮食失调,肝气郁结,湿热蕴结,中毒所伤等致病。病位在肝,涉及脾、胃、肾等。主要病理产物为痰饮、瘀血。病性属本虚标实证。在本为脾、肝、肾亏虚,在标为痰浊、瘀血、气滞、湿热,且多兼夹出现。有资料报道本病以脾肾亏虚兼肝郁最多见,占62.32%。充分体现了脾气虚是导致脂肪肝的最基本的因素。肾虚也是本病的主要因素之一,但“肾为先天之本”,肾中所藏的精气靠“后天之本”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来充养。肝脾存在相克关系,病理关系更为密切,肝郁与脾虚两者病理因素常互为因果。脾与胃又是表里关系,脾升胃降,共同维护人体正常的消化功能,脾虚上升不足,则胃气壅塞,“气有余便是火”,可致胃热,出现“胃强脾弱”的症状。由此可见,脾气虚,脾失健运是本病发病的关键所在。故笔者以健脾柔肝清胃法为基本治疗方法,以健脾益气药物为主遣药组方,并结合辨证灵活加减运用。方中生黄芪、党参、白术益气健脾胃;且重用生黄芪配升麻、柴胡以升提脾气,且柴胡疏肝理气;白芍、当归养血柔肝以解肝郁;泽泻健脾利湿,以助脾运;黄连清胃热、泻胃火;甘草调和诸药。全方以益气升阳法澄本清源,意义在于调节脾胃之功能,恢复升降运动之枢纽,而以柔肝疏肝、利湿清胃治其标,再结合辨证用药,祛瘀化痰,补肾理气等,标本兼治,从而达到消脂目的。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上一篇:舒胆排石汤治疗慢性胆囊炎胆石症58例 下一篇: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高胆红素血症24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