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要开设学校体育课及怎样看待体育课

时间:2022-07-18 04:34:00

为何要开设学校体育课及怎样看待体育课

摘 要:体育课从幼儿园一直开设到大学,这本身就证明了它的重要性,但目前仍有些学生根本就没有正确的体育思想,甚至反感体育、讨厌体育课。如此的体育意识和神情表现与高要求的科技需要、高要求的知识需要、高要求的生活需要明显不符。本文从体育的功能、特性、作用等角度,对体育作了一次较全面的介绍,论述了体育的重要性,希望学生们能认真对待体育,做到“意识到人、锻炼到位”,建立良好的体育观念,树立终身体育思想,为将来投身祖国建设事业打好良好的身体素质基础。

关键词:体育 体育意识 体育思想 体育观念

1 什么是体育

1.1体育的本义:体育是“三育”(德育、智育、体育)之一,即身体的教育,是进行德育和智育教育的一个重要载体和手段。

1.2体育的概念:体育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它是人类为了达到全面发展,满足生理和心理需要而有意识地进行的一种特殊实践活动。

2 对体育的认识

2.1体育对人体的作用

2.1.1促进人脑清醒、思维敏捷。

大脑是人体的指挥部,人体的一切活动信息、指令都是由大脑发出来的。长时间脑力劳动,会感到头昏脑胀,这是因为脑供血、氧量不足所致。而进行体育锻炼,可使疲劳的大脑得到积极休息,改善大脑供血情况,使大脑保持正常工作能力。另外,从事体育运动可以减缓人体和大脑的衰老的过程。

2.1.2促进血液循环,提高心脏功能。

经常进行体育活动能改善心血管系统,能使心脏产生工作性肥大,心脏增厚,收缩有力,心搏徐缓,血容量增加,大大减轻心脏的负担,表现出心脏工作的“节省化”现象。

2.1.3改善呼吸系统功能。

经常运动能使呼吸肌发达,呼吸慢而深,每次吸进氧气较多,满足机体需要。运动可使人体更多肺泡参与工作,使肺泡富有弹性,增加肺活量。

2.1.4促进骨骼肌肉的生长发育。

适当体育活动能为骨骼和肌肉提供足够的营养物质,促进骨骼密质增厚,提高抗弯、抗压、抗折能力。青少年经常参加体育运动,能使骨骼发育更加完善,能使身材变得更高,肌肉变得更加有力、均匀、有弹性,更符合人体审美标准。

2.1.5调节心理,使人充满活力。

从事体育活动,特别是从事那些自己感兴趣的运动项目,能使人产生一种非常美妙的情感体验,心情舒畅、精神愉快。运动的激励可以增强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增添生活情趣。运动还能调整人们某些不健康心理和不良情绪,如消除情绪的沮丧和消沉等。

2.1.6提高人体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

从事体育运动能提高人体应变能力,使人善于应付各种复杂的环境。同时由于经常在严寒和炎热环境中运动,可以提高机体调节体温的能力,增强身体对气温急剧变化的适应能力。

2.1.7增强机体免疫能力,提高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

从事体育锻炼可以使中老年人保持充沛精力和旺盛生命力,延缓老化过程,健康长寿。

2.1.8培养良好的积极上进的思想品德。

体育运动既对身体进行练习,又能培养积极上进的拼搏精神和集体主义荣誉感,经常参加体育活动,能促进人与人相互之间的协作意识,能促进顽强拼搏精神的培养。

2.2体育与社会现象的关系

2.2.1体育对社会生产力的促进作用

体育是增进健康、增强体质的手段,作为劳动的人,是生产力中最积极因素,如此一来体育也是促进物质生产和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之一,对生产力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马克思曾说:“我们把劳动或劳动能力,理解为人的身体即活的人体中存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体育活动对于提高人的劳动能力,还表现在可以减少伤病,提高出勤率,这对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2.2.2体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

体育是培养全面发展人的重要手段,通过培养合格的人才而为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服务。体育是人民外交的重要手段,是外交的先行官。在国际体育实践活动中,体育受国际政治事件和政治气氛的影响,政治渗透到体育中去,体育服从政治需要,为政治服务的例子屡见不鲜。

2.2.3体育与军事

2.2.3.1体育事业普遍发展是强大军事力量基础

体育与军事从产生的时候开始,就存在着难解难分的联系。现代的许多项目正是人类的祖先用于打仗的武艺。元帅指出:“打仗是格斗,是角力,所以体力锻炼很重要。”元帅也强调:“强大的国际建立在全国人民体育事业普遍发展的基础上。”并且还说:“严格说,体育问题即是国防问题。”实践也证明:只有平时经过严格的体育训练,增强体质,才能适应战时的需要。

2.2.3.2体育能提高部队战斗力

2.2.3.2.1提高官兵身体素质和基本技能。

体育运动中的各种身体训练手段,能提高指战员身体素质和适应能力。平时进行速度、耐力、灵活训练,战时才能速战速决、连续作战、提高应变能力,保存自己,消灭敌人。特别是些实用性体育项目,如爬山负重、越野赛跑、超越障碍、举重、攀岩、爬绳、撑竿越壕沟、洇渡、滑雪等在战斗中经常运用的动作技能,善攻能攻,有利于军事技术发挥,提高战斗力。

2.2.3.2.2体育锻炼培养指导员勇敢顽强、灵活、果断和勇往直前的精神,有助于适应艰苦环境的战斗。

体育锻炼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平时进行从难、从严、从实战出发的身体训练,不仅可以炼就战时所需的身体条件,而且可以培养吃大苦耐大劳的精神,平时摸、爬、滚、打,不怕流汗,战时就能冲得上、顶得住、攻得下、累不倒、拖不垮。很多平时的体育积极分子,战时就成了“战斗英雄”。

2.2.3.2.3国际体育广泛开展,可以培养大批现代化国防后备力量。

在国防体育项目中,如射击、摩托、跳伞、滑翔、航海多项、无线电、水上摩托、军事野营等,更是现代战争中的实用军事技术。国防体育的广泛开展,不仅可以普及科学技术知识,振兴科技,而且能为国家培养大批现代化国防后备力量和军事技术人员。

2.2.4体育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2.2.4.1振奋民族精神,激发爱国热情。

体育在增强人民体质同时,也影响整个民族精神,塑造民族文明强健的形象。当中国女排经过拼搏夺得世界冠军时,广大群众深切感到国家的巨大希望,具有了奋起直追的时代精神。这些年来,我国体育健儿在国际赛场上取得的重大胜利,对振奋民族精神和激发爱国热情的作用,大大超过了体育本身范畴,而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特别是激发人民爱国热情,推动国家建设的一个重要手段。

2.2.4.2美化生活、陶冶情操,移风易俗、改造社会。

体育使人身心愉快,活跃业余生活调节紧张情绪,积极休息,消除疲劳。运动员表现出来的健康活泼、青春似火、奋发向上、顽强拼搏的精神给人以真实的美感。体育能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健康的生活方式,建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我国上世纪五十年代流传一首打油诗:“过去不爱动,拐杖当腿用,如今勤锻炼,拐杖当宝剑。”体育对破除封建旧传统思想影响有积极作用,随着体育锻炼人数的增加,扯皮打架,谈神说鬼,酗酒等现象大大减少。

2.2.4.3培养现代人社会意识和心理素质,激发聪明才智。

现代体育对人们的意识观念进行了有力的冲击。体育竞争改变了人们的价值观念,形成了新的英雄观、荣誉观和人才观。在竞技场上不讲门第、不论资历、讲究效率,它不承认任何除个人身体条件和心理以外的不平等。因此,在现代体育竞争中可以培养现代人应具有的“对人和社会充满信心”、“守时惜时”、“顽强拼搏”等思想意识和心理素质。

现代体育是一个开放系统,它不仅面向国内,为社会培养新人,而且面向国际社会沟通世界文化。

人们在体育活动中不仅锻炼了体魄,而且锻炼了思维能力,开发了智力,增长了才干。

2.3学校体育的作用

学校体育与德育、智育、美育是不可分割的,它们既是相对的,又是辩证统一的。同志在《体育之研究》一文中说:“体者,为知识之载而为道德之寓者也。”“体者,载知识之车而寓道德之舍也。”充分说明了它们的辨证统一关系。

2.3.1体育与德育的关系

学校体育能促进德育的发展。道德品质教育是有计划、有目的地影响的意识、感情、行为的教育,它是学校培养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专门人才的最基本条件之一。体育锻炼能磨练人的意志、陶冶人的情操和品质。通过体育竞赛能培养人的优良道德品质。

2.3.2体育与智育的关系

体育锻炼能提高大脑中枢的功能,调节大脑皮层的神经活动能力,提高大脑的均行性、灵活性和综合分析的能力,使思维敏捷记忆力增强。科学的体育锻炼可以增强人体内脏器官功能的改善,保持血糖回升的最佳状态,使兴奋与抑制平衡、持久,能提高学习与工作的效率。

2.3.3体育与美育的关系

体育与美育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密不可分的关系。人们通常提到“体育”时就会联系到人体的健美。强壮而匀称的人体、优美而刚健的体育动作,都是通过体育训练逐渐形成的。健就是美,而美又体现于健。

2.4学校体育的目的任务

大学是人在学校系统学习文化和专业知识的最后阶段,也是系统学习体育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最后阶段。大学体育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养成自觉锻炼身体和讲究卫生的良好习惯,有效地增强体质,提高健康水平,促进德、智、体全面发展。

通过体育进行集体主义、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进行知、情、行、意的教育,从而增强自身思想品质的修养,培养谦虚谨慎、文明礼貌、克己奉公的思想,成为有道德、有理想、有纪律、有文化的现代化四有建设人才。

3 小结与建议

体育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生命运动,从落后的原始社会到如此发达的今天,体育一直伴随着人类前进的脚步,当今高要求的科技、知识、生活的需求更需要人们有一个健康的身体,以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在学校全面推广体育知识和体育运动是每个体育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

参考资料:

[1]全国体育学院教材委员会审定.体育史[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89,6(1).

[2]全国体育学院教材委员会审定.体育理论[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81,8(1).

[3]金昌钦.学校体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6(1).

[4]人体生理学编写组.人体生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5(1).

[5]程光明.论武术对古代中国发展的影响[J].四川:内江科技出版社,2007,4.

上一篇:如何利用音乐来提高学生的运动兴趣 下一篇:英汉双语学习词典的附录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