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地理课堂引导教学

时间:2022-07-18 03:29:31

优化地理课堂引导教学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类活动的多样化,加强环境宣传与保护成为人类生存必然的核心要求。由此,如何提高中学生地理价值观的意识,作为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中学生更加强和重视优化地理价值观的教育与引导,充分发挥他们的搜集与整理,力求为优化学习方式创设有益条件,为学生积极掌握和深化地理知识打下坚实基础。

【关键词】优化地理课;引导教学

一、引导地图教学

九年义务教育地理大纲明确指出:“教师必须有计划,有步骤地指导学生阅读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地图。”培养学生如何获得地图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识图、用图和绘图能力,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从我多年授课经验认为,利用地图提高地理教学效果,论述如下引导与教学方法。

①掌握识图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阅读地图的能力,要有一定的读图基础知识为先决条件。识图的内容,主要是使学生认识什么是地图,懂得构成地图的基本条件或要素,会看地图,具体来说,就是使学生掌握能够在图上辨别方向、会换算比例尺,懂得各种地图符号等。在此基础上使学生掌握表示地面起伏的方法、了解地形图、气候图、政区图等一些专门地图概念,只有掌握了地图知识和技能才能看懂地图,明确有关概念,为阅读地图打好基础。

②运用地图分析地理事物。读图是解决地理事物是什么、在哪里,形成地理表象;运用地图分析地理事物,是解决地理事物的特征、规律、联系及其产生的原因,通过分沂,达到对地理事物本质的规律性认识,例如,运用地图分析亚洲气候,在教学中可利用《亚洲政区图》、《亚洲气候地图》进行对照,了解亚洲地跨寒、温、热三带,气候类型多种多样,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侯,利用《亚洲一、七月气温图》可以了解亚洲一月和七月南北温差大,以及大部分地区气温年较差情况。还可以利用《亚洲政区图》、《亚洲的地形对气候的影响图》进行分析综合,得出亚洲气候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的原因。这种图文结合,以图释文的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把地理事实材料与地理基本原理有机结合起来,把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有机结合起来,真正发挥地图在地理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③在绘图、拼图中去“学”。在地理教学中,应该大胆尝试创新,充分发挥地图的作用。例如:地理“中国的行政区划”一节中,怎样使学生迅速掌握我国行政区的名称、简称、轮廓、位置,是该节的重点和难点。在课堂教学中,我是设计出如下方案:一、让学生把课本上的一幅中国行政区划图快速制作成按省级行政区为单位的28份硬纸卡片,其中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合为一份,上海市、江苏省合为一份,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和广东省合为一份,四川、重庆市合为一份,竞赛看谁做得又快又好。二、启示学生联系生活、大胆开展想象、猜测28份卡片各像什么。三、个人的猜测及发现说给大家听,这时老师配合说简称及位置,多说多反复,多说加深印象,多反复加强记忆,竞赛看谁说得又多又好。四、根据前三步,先照着地图拼一遍,看谁先拼好,然后不看地图拼,反复拼,要求时间越来越短,获胜者当众表演。五、认卡片、说名称、说简称、说位置。最后老师总结,把34个省级行政区名称、简称编成顺口溜,加深印象。一节课在完成五个程序后圆满结束。

二、树立学生主体地位

新课程标准下,教师角色发生了巨大变化,教学过程成为师生互教互学、主动开发、共同提高的双向互动的创造性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时刻要从“引导主动学”出发,放弃以“教师的教”为主的传统模式,让学生自己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交给学生一把学好地理的金钥匙。

(一)导学法。即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努力开发学生智力,以积极引导为手段,以培养主动思维为主线,以指导学生学会为宗旨的一种积极思维的教学方法。导学法常用在新课教学过程中,它的形式有导读、导思、导议、导评等四个环节。首无,教师在导读时,应精心设计出“导学提纲”,让学生依纲读书。“导学提纲”要做到既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出的问题又不能过易或过难,让学生通过学习极易掌握。其次,学生通过阅读.不仅要掌握知识要点,把握知识结构,还要从中发现问题,产生疑问,在此基础上教师诱导学生思考探索。再次,学生围绕“导”、“读”中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独立思考后,对其中的疑点进行讨论、辨析,通过各抒己见、相互争论,最后达到解决疑难、深化认识的目的。最后,教师针对学生在“读”、“议”过程中所提出的问题,逆行“画龙点睛”式的分析、点抄、评价。总之,教学效果的好坏,与学生积极主动地发挥关系至为密切,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去阅读,比满堂灌的教学方法效果要好。

(二)比较法。在一定的关系上,根据一定的标准对同类或类似的对象进行分析、对比而掌握知识的方法。在地理复习课上,经常教学生运用一种知识经验回忆另一种经验,由已记住的一种地理事物想到另一种地理事物,并产生许多新设想、新构思、新创意。通过实践探索,从而培养学生的对比联想思维能力,使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根据选定地理的比较对象,一是同类的地理事物或现象进行比较。在教学实践中,二者具有相似特征的对比最为重要,应用最为广泛。例如,地形和地形比较,气候与气候比较、国家与国家比较。对比的目的,主要是求其异同,寻其特点。二是选用已知的地理事物或现象。比较对象要选择学生学过的、熟识的或是学生实际生活中体验到的。例如,在讲述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变化时,借学生春游登山的机会,学生会体验到越往高处走,气候越凉爽,说明气温是随着海拔的升高而下降的,海拔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摄氏度,这样学生就会易懂易记住。三是选用本质相同或相反的作比较对象。例如,讲授欧洲阿尔卑斯山时,为了说明它的高大、雄伟,应该选择亚洲的喜马拉雅山脉进行比较。不过,比较对象尽可能在附近地区选取。

(三)角色扮演法。将课堂交给学生,由学生根据课程内容,设计课堂活动,创设情景,各自扮演不同的角色,从而在轻松愉快的游戏活动中完成学习内容。这种方法常用于自学课和复习课。例如,引导教学陆地自然景观的地区差异中就可放弃惯用模式,模仿学生熟悉的旅游活动,设计课堂表演,老师当导演和游客,去欣赏学生们的出色表演。整个活动分成五步:第一步,让学生明白自然带的概念;第二步,把全班分成九个组,每组利用已有的知识探究一个自然带,资料是课本中有关课文、景观图、素描图及地图册中的彩图。充当的角色是这个自然带的导游团,老师则充当旅游者;第三步,每组学生围坐一起讨论准备几分钟.每组中自荐一名植物学家、动物学家、气象学家、地理学家等负责向旅游团介绍当地风光;第四步,老师率领旅游团在陆地自然带地图上沿纬度向赤道向两极、由中纬度的沿海向内陆参观旅游,所到之处要求当造孑勺各位专家详细介绍自然带的植物、动物、气候、地理集团等知识;第五步,旅游完后,九个组进行评比,选出最佳导游团,老师总结并扩展,这样学生在趣中游、趣中学,教学效果十分显著。

参考文献:

[1] 《中学生地理知识》

[2] 《中国地图》与《世界地图》

[3] 《绿色大世界》杂志

[4]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上一篇:让对话教学点亮语文课堂 下一篇: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