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例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诊治分析

时间:2022-07-18 02:43:50

88例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诊治分析

【摘要】 目的 对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治疗方法与效果进行讨论,以期对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治疗提供帮助。方法 对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期间在本院进行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治疗的8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疗效结果进行分析。并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均进行常规治疗,同时,研究组在治疗过程中还进行炎琥宁治疗。结果 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7.7%;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8.6%。研究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对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采用对症治疗,对于该病的控制与治疗是必要的。同时,在治疗过程中加入炎琥宁治疗,可以促进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痊愈。

【关键词】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小儿;炎琥宁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由多种病原体引起的一种常见疾病,主要是指从鼻腔至咽喉部受到外源致病因素的刺激而产生炎症从而引发上呼吸道的感染,是一种具有严重危害性的疾病[1]。本并在任何季节都可发病,并且无论男女老少都可以感染本病。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不仅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都会带来很大的伤害,而且对患者的生命也会造成很大危害。造成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致病因素多种多样,其中病毒感染是最主要的因素之一[2]。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儿童疾病中最为普遍的一种,是一种小儿常见疾病。患病儿童如果不及时进行治疗,很容易引发肺炎、支气管炎、心肌炎等继发性疾病。因此,对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对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期间在本院进行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治疗的8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疗效结果进行分析,旨在探讨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现将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期间在本院进行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治疗的8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这88例患者的年龄在3个月-11岁之间,平均年龄4.6岁。其中,在这88例患者中,男性患者48例,女性患者40例。将这8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个组,分别命名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研究组44例,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20例,年龄在3个月-11岁之间,平均年龄4.5岁;对照组44例,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20例,年龄在4个月-11岁之间,平均年龄4.7岁。两组患者早病程、年龄和性别方面均没有明显差异,且所有患者家属均同意患儿参与本研究。88例患者在进行治疗前,临床症状均符合以下标准:①发热现象明显且发病时间快;②患者伴或者不伴有流鼻涕、咳嗽,咽喉肿痛,咽部充血等症状,听诊时可发现呼吸音变粗,但没有啰音现象出现;③外周血白细胞总数是正常或降低的,以淋巴细胞的分类为主。

1.2 治疗方法 44例对照组患者,均采用使用0.05mL利巴韦林,2万U庆大霉素,5mL生理盐水进行雾化吸入,每次20min,2次/d。在服用1周后,如果疾病控制的不够理想,可将药量酌情加倍。研究组在采用与对照组相同的治疗方法的同时,还要再进行炎琥宁和利巴韦林混合药物治疗方法。在50mL5%葡萄糖溶液中,加入炎琥宁注射液0.4-0.8mg/(kg·次),采用静脉输液的方法,对患者进行治疗,一般疗程为3-5d。同时,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不对其进行抗生素治疗。

1.3 检测项目 按疗程对研究组和对照组的患者进行治疗后,要对患者的基本生理生化指标进行观测,主要的观察项目为:要每天测血患者的体温3次,检测时间可以为每次饭后一小时;观察患者的咳嗽程度是否有所减轻,并做好记录;治疗前后分别化验血常规、尿常规和电解质等。

1.4 疗效判定标准 按疗程对研究组和对照组的患者进行治疗后,根据两组患者的疾病治疗和控制情况,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患者的生理生化指标完全恢复正常者视为痊愈;患者的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各项生理生化指标接近正常,且白细胞数量明显增加者视为显效;患者的临床症状依然存在但以有所减轻,各项生理生化指标有所好改善但还没有达到最佳标准,白细胞数量依然未能达到理想值,视为有效;患者未达有效标准,临床症状依然存在且未有好转迹象,即为无效。

1.5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1.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例数进行表示,两组间的差异采用x2检验其差异值,组间差异采用t检验。P

2 结果

通过对两组患者进行治疗并观察治疗效果后发现,在研究组中,痊愈的患者为23例,显效的患者为11例,有效的患者为9例,无效的患者为1例,总有效率为97.7%;在对照组中,痊愈的患者为16例,显效的患者为10例,有效的患者为13例,无效的患者为5例,总有效率为88.6%,见表1。

3 讨论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严重危害着患者的健康。在小儿疾病中,上呼吸道感染的发病数量连年递增,是小儿的常见疾病之一[3]。其临床表现基本以发热、鼻塞、咳嗽、流泪、头痛、乏力、咽部红肿为主,有些患儿也会表现出腹泻、腹痛等症状。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发病原因多种多样,一般多发生于免疫力低下的儿童。比如,当患儿在受寒、淋雨或者过度劳累后,机体免疫力会有所下降,致使外界的致病因素或已经贮存体内的致病因子迅速滋生蔓延,最终导致感染。并且,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与生活环境也有密切联系。如果生活空间过于拥挤,室内通风效果不畅,空气比较污浊,室内阳光时间不够等均可引发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发生、发展。

目前,对于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治疗,已经引起了学者的广泛关注。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治疗方法基本是以药物治疗为主,所用药物主要为利巴韦林和相关抗生素,如青霉素和链霉素。张国有等人通过对156例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患者进行治疗研究后发现,在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初期,对其进行必要的治疗可以使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并能提高该病的治愈率。并且,加强儿童的日常锻炼,避免带其出入过于拥挤的公共场所是预防该病的有效手段。范广媛等人通过对110例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患者进行预防治疗后发现,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可以最大程度的避免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发生,同时,一旦患儿出现该病的症状后,要立即进行治疗。

近些年,也有相关学者发现炎琥宁对于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治疗具有积极的帮助作用。炎琥宁是一种纯中药制剂,其具有良好的抗炎、解热及镇痛作用。闫惠琴等人通过对60例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进行常规治疗结合炎琥宁治疗后发现,治疗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证明了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促进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治愈。陈赛琴则通过对564例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进行一般治疗与炎琥宁结合治疗比较研究后发现,使用炎琥宁的患儿其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了炎琥宁在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通过我们的研究可以发现,在研究组中,痊愈的患者为23例,显效的患者为11例,有效的患者为9例,无效的患者为1例,总有效率为97.7%;在对照组中,痊愈的患者为16例,显效的患者为10例,有效的患者为13例,无效的患者为5例,总有效率为88.6%。研究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这一结果与国内其他学者的文献报道基本一致,也进一步证明了炎琥宁在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方面的积极作用。

综上所述,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一种小儿常见疾病。如果不对其进行控制,会对儿童的健康造成威胁。通过我们的研究发现,对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采用对症治疗,对于该病的控制与治疗是必要的。同时,通过本研究发现,在治疗过程中加入炎琥宁治疗,可以促进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痊愈。

参考文献

[1] 欧阳好,陈月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社区健康教育内容和方法[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5(2):14-15.

[2] 孙茀.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病因机制及其诊治[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1,(5):77.

[3] 刘清泉,王晓翔,蔡阳平.清气透表法治疗急性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80例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17):157.

[4] 吴娟,刘钢,朱玲.自拟疏风清热汤对急性扁桃体炎治疗作用的观察[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0,(12).

[5] 张颖,张丽,赵明镜.推拿配合耳穴治疗小儿遗尿60例疗效分析[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1,(01).

上一篇: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血脂及血... 下一篇:头体针联合中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痰瘀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