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仿写中学会创新

时间:2022-07-18 02:26:28

让学生在仿写中学会创新

仿写是基础训练的一种手段,它是依照范文提供的样式(包括内容)来写作的训练。宋朝理学家朱熹认为“古人作文作诗,多是模仿别人而作文,盖学之既久,自然纯熟”。模仿,可使学生有章可循,拓宽思路,领会和掌握文章的写作规律。初一学生爱模仿,且模仿能力极强,尤其是他们从思想上放弃了对小学作文模式的盲目依赖后,必然急切地寻找新的模仿对象,这也恰恰提供了在写作能力上重新塑造他们的绝好时机。

一、仿写,就是为了在模仿中促进创造

“一句话该怎么写,怎样联句成段,构段成篇。怎样写清楚一件事,怎样阐明一个观点,模仿一篇范文,有时比老师喋喋不休地讲十遍应该怎样写效果还要好些”。特级教师钱梦龙老师的话明显地告诉我们模仿之必要。有专家认为:“不会模仿者也不会创造。”具体地说仿写的功效主要有以下几点:

1.通过仿语言,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

“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常常是那些耐人寻味的语言的共同特点。对初中生来说,这种“不可言传”如果过深过细地去“言传”,反而会使他们失去那种以神相交的诱惑和。所以,在教学中应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反复阅读来增强语感,再以模仿来意会,从而提高学生自身运用语言的能力。教材中安排了一些语言模仿练习,有仿句式的,有仿片断的。模仿语言,不可离开具体的语言环境。例如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对雪地捕鸟的描写,既生动又实在,连用的系列动词突出了百草园的“趣”。因此,扣住“趣”来启发学生,教他们从课余的游戏中寻找“趣”,如跳牛皮筋、老鹰抓小鸡、斗鸡、荡秋千等,再用准确的动词表现“趣”。这样,学生的仿写就成了自身游戏过程的描述与范文片断的模仿,形成了自己经历与他人经验的统一,从而增强了感受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2.通过仿技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技能

与写作教材不同的是,范文是间接显示写作知识,具体表现写作技巧的。其间接性、具体性和示范性要求学生将阅读与模仿统一起来,变他人经验为自己经验,促使写作知识的迁移。例如,学习《老山界》中以声写静的反衬手法,可指导学生仿写《灯下夜读》片断,使他们自然联想到夜深人静时出现的响声、书页翻动声、笔尖划动声、别人的鼾声、狗的叫声等,再以比喻的手法抒写静夜不静的感受。由此可进一步发挥学生的创造性,练习以丑写美、以恶写善、以悲写欢等反衬手法。

3.通过仿思路,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从阅读心理学的角度说,要深入理解课文,体会作者感情,常常借助于认同与还原的心理过程。即阅读中化为作者,亲历其境,亲作其事,进入无“我”之境,从中把握作者的思维流程;阅读后又能还原为读者,进行远距离欣赏和评论。因此,仿思路训练,属较高层次的仿写,它能有效地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如《寓言三则》文后的仿写,就是要求根据华君武漫画的构思来展开想象,写龟免的第三次赛跑。指导仿写时,教者可把握华君武漫画创作中的求异思维,分析其构思不落窠臼,出乎意料,别出心裁的特点。因此,学生就自然想象出第三次赛跑的结局:龟兔共同获胜或同遭惨败。比赛这才算完,符合了文题要求。

二、仿写,遵循的是原型启发的创造规律

“原型启发”是一条重要的创造规律。课文,学生直接模仿对象。模仿课文,必然要求我们既理清本单元、单元间的联系特色,更应在范文的内容、语言结构、布局谋篇上下工夫。由此,对范文透彻地分析综合至关重要。教材的编排总是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一步一个要求的。如初一第二册课文从记叙的中心、记叙的顺序、到记叙的详略,环环相承。在分析了《散步》的内容立意后,我是这样领学生模仿的:

1.抓住课后写作训练,把握模仿重点

《散步》一文题材小,仅仅写了祖孙三代春日散步,却既讴歌了亲人间的挚爱之情,又象征性地表现了中年人尊老爱幼、承先启后的人生责任。为了突出这个中心,材料进行了精心取舍。出现分歧前的内容,简明扼要;而产生分歧后,“我”的心理活动,母亲的改变主意,却浓墨重彩地加以详写。作者取大于小之中,取万里于咫尺之内,取千寻于方寸之间的艺术手法,不能不令人叫绝。读了莫怀戚的这篇散文,似乎让我们看到的不是这个散步的小小生活画面,而是一个广大的世界;感到的也不只是一家四口人的小事,而是关系到时代的大事。这种言近意远,以小见大,详略得当的方法,是该文模仿的关键,准确地说,是这次训练的要点。

2.纵横动用课文旁批,模仿结构章法

课文旁批,有的揭示了文章结构,有的概括了小节内容,有的揭示了文章主题。分析旁批,会给学生不少教益。如《散步》中“交待人物、地点、事情,简明扼要”的旁批,既告诉学生该节的内容,又明确了“凤头”的章法。“‘熬过’,暗示母亲已风烛残年”的旁批,告诉学生推敲词句的重要。“平地起风波,把文章引向深入”的批注,使学生明白“文似看山不喜平”,让学生体会种种妙处,延伸于自己的作文中。

3.朗读课文精彩词句,细细咀嚼品味

如《散步》一文富有诗情画意的环境描写,背着老幼走的特写镜头: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对我说。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段话描绘了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园风光,揭示了“小路有意思”的内涵,点明了走小路的原因,展现了母亲充分理解孙儿愿望的内心世界。通过朗读与品味让学生体会《散步》一文语言中散发的清新淡雅的芬芳,让学生感受阅读这种语言像是背着花篮和作者一同散步,一边交谈,在不经意间往花篮里采摘几朵并不名贵却很雅致的花朵。

三、仿写,必须跳出依葫芦画瓢的窠臼

当然,模仿并不是利用范文制定一套套模式,使学生变成同一个机床上生产出来的冷冰冰、形状相同的“零件”。那种死板的照搬,“依葫芦画瓢”,只会消磨学生的个性,写出的文章不过是呆板单调的装饰画,匠气十足,少了灵气。那么进行作文仿写应注意哪些问题呢?

1.仿写要有针对性与层次性。为了打下扎实的写作基础,仿写要循序渐进,有针对性地进行练习。某一篇文章写得好,可以进行全篇的仿写;一篇文章某一部分写得好,也可以进行局部的仿写。还可以仿写一篇文章的开头、结尾、重点段落、人物对话、肖像外貌等。这种单项的仿写,不仅能激起学生的作文兴趣,还能够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写作技能,提高作文水平。

2.仿写要重示范性与引领性。学生学习写作如同刚学走路的孩子需要别人引导、扶持。这就要求教师在指导写作时要充分发挥好范文的示范作用,用范文去引导、扶持学生。例如学生在学完描写景物的文章后,可带领学生到野外去观察其他的景物,把观察到的内容按照范文的结构模式仿写下来。这种练习,对教师来说,是讲读教学与作文训练有机结合的好形式;对学生而言,这样作文既有原文可凭借,又有思路可遵循,便于依样画葫芦。从而消除了学生在写作中的畏难情绪,培养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3.仿写要具超越性与创造性。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有些学生在仿写中由于停滞在机械模仿阶段,写出的文章有“生搬硬套”。“抄袭”之嫌。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就要求教师在用范文引路时,要联系学生的写作实际,把作文训练同培养学生的观察、领悟、想象、自学等基本能力有机结合起来,从而在作文中能够不拘泥范文,做到“举一反三”。这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言:“语言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

总之,仿写是为了创造。因此,进行仿写训练,应选准范文的仿写点,注意到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做到既形近,又神似。但太似为“迷信”,不似又为“迷惑”。范文不能框死作文,学生的仿写应保持在似与不似之间,即在模仿中有所创新。通过一定的模仿训练,基本功较好了,大体已得其“规矩”了,就应在“巧”字上用点心思。“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要想写好文章,就是要脱窠臼、创新路,力求能“出新”、“出格”,为“规矩”所囿,很难成为优秀之作。

(作者单位:浙江省象山县泗洲头中学)

责编/张 鹤

上一篇:《会计电算化》教学改革与质量提高 下一篇:应用型本科院校“以学生为中心”教育教学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