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素质的提高

时间:2022-07-18 01:43:24

生物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素质的提高

在教学中如何把宏观的素质教育思想转化为具体的教学过程,使素质教育落实到实处,真正提升学生的素质,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努力的目标。以下我就在素质教育中生物教学如何提高学生的素质谈几点看法。

一、加强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素质

生物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是生物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实验教学能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实验技能,学习生物实验的方法,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是提高学生实验能力的重要途径,是生物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因此,教师在生物学教学中,一定要重视实验课,尽量多开实验课或演示实验。在实验课中,除必要的实验方法和步骤外,尽量减少束缚性条件,鼓励学生大胆思考和尝试,并对自己的实验结果作出推测和解释。

例如,在做“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时,我对实验进行了拓展,除按教科书的要求准备以外,每个实验组又增加了3种溶液,即0.5mol/L蔗糖溶液,1mol/L KNO3溶液和1mol/L醋酸溶液,利用这些材料做对比实验。

具体操作:每个实验组做4组临时装片,分别用0.3mol/L蔗糖溶液、0.5mol/L蔗糖溶液、1mol/L KNO3溶液、1mol/L醋酸溶液进行试验。我让学生用显微镜随时观察。学生发现前三组在2-3分钟后发生质壁分离,5分钟后质壁分离明显,而第四组无现象发生。对前三组在观察到质壁分离现象后,再过5分钟观察,发现第一、二组无变化,而第三组发生了自动复原现象,然后对前两组装片滴加清水,用显微镜观察,发现第一组4-5分钟恢复原状,而第二组无变化,不能复原。

学生经过动手、观察、分析、思考,就会得出结论。这样既符合学生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又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和思维能力。

另外凡是课本中的演示实验,我都积极创造条件去做,同样达到了培养学生观察思维能力的目的。

二、优化试题,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和理解知识的能力

根深蒂固的“应试教育”使学生对许多知识只知其皮毛,而其中包含的“道”和“理”却知之甚少。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从习题和试题入手,大胆改革题型,并给学生留有充分思考的余地,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思维,以扩展思路,活跃思维,使其能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学会运用知识。如在学习遗传与变异、生物与环境等内容时,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具有启发性和思考性的问题,让学生通过对生活(子女与父母的长像、性格的异同)、自然(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物在环境中的作用)的观察、思考,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以求得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运用。

三、开展语言交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随着《生物课程标准》的颁布,教材中还增加了一些探究性实验和实践活动。这些内容的增加,不仅要求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独立地进行实验和调查,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观察能力、分析归纳能力等,而且在进行之后用自己的语言将整个过程如实地记录下来,并同他人交流,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我在具体过程中和学生一起进行,同时进行辅导,从而不断、逐步地培养学生在这方面的能力。

四、通过调查研究,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

调查研究是研究生物学的一种基本方法,也是学好生物学知识,掌握生物学基本技能的一条途径。从一定意义上说,开展有关生物方面的调查研究是高层次、高水平的生物学技能,是二十一世纪具有创新能力的接班人所应具备的一个基本素质。教师可指导学生开展调查有关校园内及自己身边的动植物,调查身边生活环境的水质污染、空气污染、噪音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以及土壤污染,调查人口的增长情况,调查塑料大棚的作物栽培、遗传性状调查、种群密度的测定、调查分析和评价一个社区的生态系统等调查研究活动。教师应指导学生分工协作,撰写调查报告,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践操作能力,以及分析推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园、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实现关爱健康、关爱生命、反对污染、实现人与自然合协发展的最终目的。教师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可让学生获得真知,学会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科研的素质和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创造的技能和素质。

五、到大自然中去学习生物知识

生物生长在大自然中,学生只有到大自然中去,才能真正了解这种生物的形态学、生理学等方面的知识,才能培养观察能力,以及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这是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基本方法,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本途径。例如,在教“叶”这部分知识时,我把学生带到校外。在一棵树下,我让每人收集了一片树叶,先叫大家认真观察这一片叶,而且规定了观察的次序。然后我一边问一边讲解,学生听得津津有味,理解起来就很容易了。为了巩固这一部分知识,我叫学生分别去收集各种不同的树叶。不一会儿,学生收集了许多树叶。这时,许多学生说:这些树叶为什么外形各异?有的树叶边缘像锯齿一样,有的树叶边缘又是圆形的呢?他们发现了其中的问题,急切地想知道其中的奥秘。我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从而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有的学生把四周人家种植的仙人掌拿来问我:老师,这棵仙人掌的叶上为什么长刺呢?我并没有直接回答他们的问题,而是引导他们仔细观察:这盆仙人掌的根在地下,与根相连的上面这个扁平的叶状结构是什么?学生想了想说:茎。那么茎上应该长什么?而这个叶状茎上的刺又是怎么回事呢?我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然后,帮助他们解决这个问题。通过这一节课,我深深地感觉到,只有通过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授课才能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创造力,才能使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逐步树立科学的思想,把握科学的观察方法。

利用乡土资源作为教学素材或学生探究的材料,因地制宜、因陋就简,不但可以降低课程成本,而且可以提高课程资源的利用效率。

总之,在生物学的教学中,教师结合生物学科的特点,充分挖掘、利用教材及相关内容,积极地探索与素质教育的结合点,多方位地充实有利于开发学生潜力的因素,将使学生的潜能得到良好的启发、培植,从而更好地落实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总体素质。

上一篇:生物教学中的自主探究模式 下一篇:例析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