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奏活动课的不和谐音符

时间:2022-07-18 01:20:25

变奏活动课的不和谐音符

【摘 要】新课程理念下的活动课已被越来越多的教师带进课堂,但活动课也存在着活动设计与教学目标、情景设计与教学内容、师生互动与课堂秩序、学生主体地位与教师主导作用等方面的不和谐现象。鉴于此,笔者在活动课的实践探索中,通过确定活动主题、转变教师观念、建立良好的课堂秩序、确定合理的评价方式等多种途径来改变上述现状,变奏活动课的不和谐音符。

【关键词】活动课;变奏;和谐

一、活动课存在的不和谐之处。

1、活动课设计与教学目标的不和谐。

新课程改革摈弃了知识本位观,但它并不排斥知识本身,相反,改革是为了让学生获得更多知识。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许多教师和我可能存在同样的问题:为了体现课堂的“活”和“动”,把大量精力用在如何使教学形式多样化上,但是在完成知识目标的教学中常常蜻蜓点水,似乎以为强调基础知识就背离了课改的初衷,就不符合新课标的要求。

2、情景设计与教学内容的不和谐。

在课堂教学实施的过程中,发动课堂讨论、组织辩论会、编演历史剧、开展历史知识竞赛、成语接力赛、虚拟拍卖会等都是老师们常用的教学形式。在这些活动中,学生可以投身其中直接参与教学,师生、生生之间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但是,有些时候教师没有根据不同特点的内容设计适合该内容的情景和活动方式,不可能达到教学目标。

3、师生互动与课堂秩序的不和谐。

为了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老师们可谓绞尽脑汁。有些时候课堂内老师与学生平等地交流、探讨,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看法,课堂气氛确实很活。可是,另一个问题也随之出现了,有时候,学生一旦动起来,课堂秩序就没有了,学生们各说各的,似乎发表意见的同学或者小组与自己毫无关系。

在教《发掘美好情感》这一课时,笔者设计了这样一个活动:请同学们根据自己感兴趣的某种文学艺术形式进行自由组合,分成文学组、书法组、戏剧组、绘画组、雕塑组等,每个组就自己喜爱的文学艺术形式进行讨论交流、合作探究。各小组的同学非常积极,纷纷展示了自己喜爱的作品,学生的参与面出现了少有的广泛。但是,在其中某个小组展示成果的时候,其他小组的同学要么忙着整理自己的资料,要么说笑、吵闹,即使有个别想听的同学也听不清楚。学生们不倾听、不补充、不否定,明显的错误发现不了,老师也只是与该小组的某些成员进行单向对话,对于每个小组的成员来说,他们最多只是了解了本小组的探究内容,而对其他小组完成的那部分知识就知之甚少了。也就是说,在这一节课里,每个学生获得的知识都是局部的、不完整的,毫无疑问,这样的课堂虽然活起来了,但却不是一个成功的课堂。

4、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的不和谐

“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已经成了广大教师的共识。但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却出现了一种不和谐的现象,即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非常注意发挥学生主体的作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满足学生的主体需要,学生们也敢于、乐于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个性得到了张扬。但是令人遗憾的是,有时在气氛热烈、民主的课堂里却只能看到学生的风采,老师们似乎忘了自己扮演的角色,这样缺少老师引导和点拨提升的知识是肤浅的、不成系统的、甚至还可能是错误的。

二、活动课和谐美的实践探索。

尽管教师费尽脑汁设计组织了活动,但像以上分析中的不和谐音符确实很多,要让这些音符和谐起来,笔者在自己的实践探索中认为可以拉好以下几个“调”:

1、确定活动主题是上好活动课的前提。

①主题的设计有利于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

②主题应适宜于开展活动。

③主题应该具有开放性。

2、转变教师的观念是上好活动课的关键。

教师首先要更新教育理念,改变传统教学理念。将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主宰和评判者变为引导者和合作者;将重教师的“教”变为重学生的“学”;将对学生的态度由居高临下变为平等融洽。其次,教师要不断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不仅熟悉本学科的基础知识,还要有一定的学科科研能力,即综合、灵活运用已有知识进行创造性活动的能力。再次,对教师的知识水平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由于活动课所具有的开放性、综合性,涉及的知识也往往超出了大纲和教材的范围,这就要求教师不仅有渊博的专业知识,还要拓宽知识的广度,对与历史与社会相关的学科知识也要有所涉猎。只有教师的专业素养达到了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才可能在开展活动课时体现出创新性、前瞻性,做到游刃有余,有声有色,因而要成为新课程改革下的合格教师,就必须与时俱进,时刻不忘记对自己“充电”。

3、建立课堂秩序是上好活动课的保障。

卢梭有句话说“人生而自由,却无处不在枷锁之中。”所以我们在追求课堂的自由和民主的同时也应该受到必要的约束和限制,使得各个个体之间不发生矛盾与冲突,使课堂在活起来的基础上达到和谐的更高层次。课堂秩序和规则是学生在课堂上必须遵守的规范,上好活动课更需要有好秩序。为此,笔者认为有必要让学生对此问题的重要性展开讨论以加深认识,然后让学生共同讨论出一个历史与社会课堂规则,使他们自己成为规则制定和执行的主体。另外在建立起新规则同时,教师要培养学生学会倾听、学会质疑、学会组织,真正地使学生在交流中不断完善自己的认识,不断产生新的想法,同时学会理解别人,尊重别人,共享他人的思维方法和思维成果。在追求课堂的民主、开放的同时,有共同遵守的“秩序”和“规则”。

4、确定评价方式是上好活动课的提升

对活动的评价与总结也是活动课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新课程评价不仅关注学生知识和技能的获得,更关注学生学习过程、方法及相应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因此,在活动课中要突出评价的激励性,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形成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氛围;同时还要注意评价主体的多元性,以及手段、方法的多样性。在学生评价中,要把学生的课前准备、课中的行为表现、课后的总结反思、课堂内外的情感态度与价值变化、学习中的资料成果积累以及特长才艺养成与展示作为考查评价内容,所以只有确定良好的评价方式,才能提升活动课的品味。

参考文献:

[1] 《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案例专题研究》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5年7月 牛学文 主编

[2]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学习资料选编》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

[3] 《合作学习——原理与策略》北京学苑出版社 2001年 王坦著

上一篇:课堂生成的探索 下一篇:浅议探究性学习与小学语文的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