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臂丛神经阻滞辅以小剂量静脉用药应用体会

时间:2022-07-18 12:39:11

小儿臂丛神经阻滞辅以小剂量静脉用药应用体会

文章编号:1009-5519(2007)21-3263-01 中图分类号:R614 文献标识码:B

臂丛神经阻滞因其穿刺点多,局麻药品种及长效、短效、浓度可选余地大,相对操作简便而被多数医院作为上肢手术的首选麻醉方式。我科自2003年以来,对小儿上肢手术采用先给氯胺酮使其进入基础麻醉状态,然后进行臂丛神经阻滞,开放静脉,术中辅以力蒙欣(丙泊酚注射液,西安力邦制药有限公司)或静安(丙泊酚注射液,北京费森尤斯卡比医药有限公司),取得了良好效果,既减少了静脉用药量,在满足手术要求的同时,又能使患儿在术后短时间内很快清醒,减轻了全麻术后监护工作量。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10岁小儿上肢手术60例,男31例,女29例,体重10.6~32 kg,ASAⅠ~Ⅱ级,外伤骨折接受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58例,手外伤后瘢痕挛缩畸形瘢痕切除植皮2例。

1.2 方法:术前肌注阿托品0.02 mg/kg,入室前肌注氯胺酮5 mg/kg,待患儿入睡后开放静脉通路。年龄稍大且能合作者先开放静脉,缓慢静脉注射氯胺酮2 mg/kg。所有患儿应用氯胺酮入睡后,再选择0.2%~0.3%罗哌卡因(手术时间较长者)或1%~2%利多卡因(手术时间在1小时之内)行患侧肌间沟入路臂丛神经阻滞。继之静脉点滴力蒙欣或静安4~6 mg/(kg・h)。术中根据患儿对手术刺激的反应,如心率、血压、呼吸频率及幅度等情况适当调整静脉用药滴速。手术结束前10分钟左右停用静脉镇静药。术中常规面罩或鼻导管供氧,持续监测血压、心率、心电图、呼吸、脉搏氧饱合度(SpO2),输复方醋酸钠或5%~10%葡萄糖注射液10 ml/(kg・h),术中根据出血量考虑输血与否。术程中采用Ramsay镇静评分:Ⅰ级:患儿焦虑,躁动不安;Ⅱ级:患儿合作,清醒安静;Ⅲ级:患儿仅对指令有反应;Ⅳ级:患儿入睡,轻叩眉间反应敏捷;Ⅴ级:患儿入睡,轻叩眉间反应迟钝;Ⅵ级:深睡或麻醉状态。

2 结果

臂丛阻滞56例患儿麻醉效果满意,术中均安静入睡,术中无肢动等阻滞不全表现,3例需要追加氯胺酮完成手术,1例因局麻药时效短,手术末期追加1次氯胺酮。手术结束后均可唤醒,苏醒期间无躁动(术中加用氯胺酮除外)。术中SpO2均在96%以上,个别因舌后坠而致通气障碍SpO2下降者,经减缓静脉镇静药滴速,托下颌或置咽喉通气管等措施后纠正;5例出现霍纳氏综合征。全部患儿未出现心动过缓及低血压(与入院时对比),无1例出现局麻药不良反应。

3 讨论

3.1 小儿因其生理特点,患病后心理创伤大,惧痛不配合占非常大的比例,故以往对小儿手术多选择全麻,其优点是镇痛、镇静入睡等可一次到位。但无论静脉复合或静吸复合,均需镇痛类与镇静类药物同时持续性应用,才能满足手术需要,且往往需不断调整麻醉深度,易导致术后长时间不清醒,增加了术后监测难度和时间。

3.2 过去为小儿臂丛神经阻滞较成人困难,特别是10岁以下患儿很难取得合作,故术中常需辅用其它药物方能使手术正常进行[1]。我们采用氯胺酮基础麻醉下行臂丛神经阻滞(同时方便静脉开放),由于小儿神经纤维细,细胞膜和神经鞘膜薄,局麻穿透、扩散效果好[2],臂丛阻滞成功率高,臂丛神经丛由C5~8及T1脊神经前支组成,有时亦接受C4及T2脊神经前支发出的小分支[3],故其神经支配范围尽限于一侧上肢(个别包括颈部一部分),所以对呼吸、循环干扰小,更利于术中麻醉管理。利多卡因可用于1小时之内能完成的手术;布比卡因因心脏、神经不良反应较大,且一旦发生不良反应救治困难故很少应用;罗哌卡因具有不良反应小,麻醉效果确切,安全范围大,维持时间长等特点,更适用于小儿臂丛神经阻滞,且臂丛神经阻滞时间远远长于手术时间,对痛觉阻滞远长于对运动神经阻滞,等于同时进行了术后镇痛,避免了小儿术后哭闹,有利于术后管理。

3.3 小儿手术期间除了确保足够镇痛外,还需保证适度镇静使其处于睡眠状态。力蒙欣、静安镇静迅速平稳,且有一定的镇痛作用[4],增加了臂丛阻滞效果。力蒙欣、静安相对于咪唑安定作用时间短,术后患儿苏醒快[5],易于调控苏醒时间;小儿臂丛神经阻滞后辅以力蒙欣、静安镇静相对于静脉复合麻醉优点更加突出。通常静脉复合,多采用镇静类(咪唑安定、羟丁酸钠、力蒙欣、静安等)与镇痛类(多用氯胺酮)合用才能满足手术要求。氯胺酮可使血浆儿茶酚胺升高、血压升高、颅内压升高、眼压升高、心率加快,且苏醒期可发生躁动、梦幻、苏醒延迟、肌僵硬,甚至抽搐、痉挛、体温升高等;羟丁酸钠不抑制网状激活系统,大脑皮层对该系统的抑制减弱,易出现肌肉抽搐,不随意运动增强及锥体外系症状,呼吸深慢等现象。我们现采用氯胺酮基础麻醉(氯胺酮单次用药以满足臂丛阻滞及开放静脉操作),臂丛神经阻滞辅以力蒙欣或静安镇静,避免了上述情况发生。力蒙欣、静安用量4~6 mg/(kg・h),其镇静评分结果指示患儿均处于适度睡眠状态,无明显呼吸抑制。需指出的是,对小儿实行臂丛神经阻滞,无论选择何种径路,均存在一定误伤可能,需由经验丰富的麻醉师操作且做好必要应急准备,整个术程做好呼吸、循环等生命体征监测,以确保患儿安全麻醉有效。

参考文献:

[1] 杨小霖,刘 进.小儿氯胺酮基础麻醉下臂丛阻滞与静脉复合用咪唑安定的观察[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2,18:92.

[2] 段世明.理学[M].第一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09.

[3] 庄心良,曾因明,陈佰銮.现代麻醉学[M].第三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054.

[4] 刘俊杰,赵 俊. 现代麻醉学[M]. 第二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295.

[5] 黄安宁,陈 娜. 丙泊酚用于幼儿麻醉中的临床观察[J]. 临床麻醉学杂志,2003,19:501.

收稿日期:2007-08-07

上一篇:裂隙灯显微镜下角膜异物剔除术的临床探讨 下一篇:急性硬膜下血肿术中并发对侧硬膜外血肿31例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