汲取东西方精华 培养世界公民

时间:2022-07-18 10:52:55

汲取东西方精华 培养世界公民

摘 要:怀卡托大学(The University of Waikato)成立于1964年,是新西兰政府资助的8所公立大学之一,目前约有1.3万名在校学生,有来自全球近80个国家和地区的约2500名国际学生。怀卡托大学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知名度,更以法律、管理、计算机、教育专业和自然科学见长,被誉为“南半球的哈佛大学”。怀卡托大学副校长艾德・维姆斯(Ed Weymes)曾担任加拿大里贾纳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并于1983年负责开发加拿大高校与中国的第一个交换生项目,后于2008年就任怀卡托大学副校长。他本人从事以组织转型及帮助商业机构了解东方市场为主的营销和管理方面的研究与教学,著有《在中国经商》等书。本刊就怀卡托大学如何吸引国际学生、与中国高校的合作、国际化进程中面临的挑战、对留学生的建议等问题对艾德・维姆斯进行了专访。艾德・维姆斯认为,高等教育国际化是促进国家友好交往、加强民间沟通的催化剂;国际化进程中挑战无处不在,克服东西方文化差异是关键;海外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对文化多样性的包容;实现东西方融合,为学生提供舒适的成长环境是怀卡托大学未来发展的目标。

关键词:新西兰;怀卡托大学;高等教育国际化;教育合作

一、怀卡托大学全力支持和帮助国际学生

《世界教育信息》:首先,请您谈谈怀卡托大学吸引国际学生的原因是什么,贵校为国际学生提供怎样的环境?

艾德・维姆斯:怀卡托大学是新西兰9所知名高校之一。选择新西兰作为留学目的国的优势之一在于,无论你选择了哪所高校,其都能提供高质量的教育。怀卡托大学的主校园位于新西兰的第四大城市汉密尔顿。这是一座小城,居民人口仅为16万左右,但它是一座以高等教育为中心的国际化城市,有近5万名学生在此接受高等教育。这里有一流的购物中心、餐厅、咖啡馆和酒吧,以及国际标准等级的运动场馆、戏剧团体、美术馆――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汉密尔顿没有的,学生生活十分丰富多彩。怀卡托大学处于城市的中心,学生可以享受最便捷的交通。同时,学校离景区也很近,附近有美丽的沙滩、森林、湖泊、温泉,还有十分著名的滑雪场,参加水上漂流、攀岩、赛车等运动都很方面。

怀卡托大学目前有约2500名国际学生,在学生总人数的占比并不高。但是,大学视每一名学生为独一无二的个体,特别是远道而来的国际学生,为他们提供最贴心的照顾。我们有完善的国际学生服务体系,比如为他们提供入校培训,在入学的第一周帮助其熟悉环境,了解新西兰的风土人情。同时,我校均为小班教学,同学间、师生间能够面对面直接交流。我校占地面积很广,环境优美,提供优质教育的同时,保证学生的安全,让他们的父母放心。只要学生有任何需要,我们都会尽全力支持和帮助他们。

《世界教育信息》:在怀卡托大学,最受中国留学生青睐的专业有哪些?

艾德・维姆斯:就怀卡托大学而言,对于留学生,管理学是个不错的选择。我校管理学院已获全世界最受信赖的三个认证团体的认证,即国际高等商学院协会(AACSB)、欧洲管理发展基金会(EQUIS)和英国工商管理硕士协会(AMBA)。管理学院成立35年来,获得了卓越的声誉,无论是在教学领域还是在研究领域,都是全球最好的商学院之一。学院坚信,商业和企业最成功的时候是在他们为社区、社会和国家作出贡献的时候。怀卡托商学院还被评为新西兰排名第一的研究型商学院。

《世界教育信息》:对于毕业后想在新西兰工作的国际学生,学校在其职业发展方面是否会提供一些指导和帮助?

艾德・维姆斯:学校的很多学院都为国际学生提供有学分的实习项目,即在当地企业完成实习、获得经验的同时,还能得到学分。学生通过实习项目,能够接触到书本以外的知识,在毕业后更好地融入社会。通常,我们都会要求学生至少参与一个实习项目,并要求他们通过一系列考试,以证明有能力进入劳动力市场。此外,我们还会教授学生如何写简历、如何展示自己的才华。我认为,学校在正规课程之外帮助学生从学校过渡到工作岗位,是非常重要的。

二、大学间的合作与交流

能够促进国家友好交往

《世界教育信息》:请问,贵校国际化战略蓝图是什么样的?

艾德・维姆斯:我们的国际化战略就是把新西兰的大学介绍给其他国家,同时把其他国家的高校介绍给新西兰。我们和中国的合作目的是把中国介绍给新西兰;同时,帮助怀卡托地区的企业“走向中国”。我认为,高校的国际化是催化剂,使不同的国家彼此相联,把每一个国家特有的文化介绍给他国。

《世界教育信息》:贵校与中国高校有哪些合作?

艾德・维姆斯:总的来说,怀卡托大学与中国的高校主要有6个合作项目。其中,与上海外国语大学的合作历史最为悠久。我们于20年前签署了协议,目前已合作培养出了约1200名毕业生。我们也与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有合作,建立了联合培养学位项目;与西安外国语大学及西南财经政法大学共建了大学衔接课程项目(Pathway Program)。将来,我们计划与河北科技大学共建工程学项目。

目前,合作项目培养出的毕业生大多供职于恒天然集团(Fonterra)等新西兰各大企业、新西兰大使馆等。虽然我们不能向学生承诺就业,但凭借我校在新西兰的声誉及历届毕业生的质量,我们的学生均能在新西兰或中国获得很好的职位。

《世界教育信息》:您如何看待贵校与中国的合作及其意义?

艾德・维姆斯:中国是怀卡托大学国际化战略的重点。新西兰和中国之间的关系很特殊。新西兰是最早签署协议赞成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国家,也是在国际上率先承认中国发展中经济大国地位,并最早与其签署自由贸易协议的西方国家。两国政府间的关系也很好。中新两国高校联合培养学位项目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友好交流。

在我校学习的中国学生在两个国家间搭建了桥梁,向新西兰人民介绍了中国;同时,他们也带来了人脉和商业机会,促进中新两国经济合作。比如,从我校毕业的商学院学生在回到中国后,在所供职的公司或自主创业的公司开展中新合作。因此,从长远来看,这种联合培养学位项目是把两个国家紧密相联的一种很好的方式。

三、中西方相互学习,共同发展

《世界教育信息》:您于1983年便帮助中国和加拿大建立了合作交流项目,请您谈谈当时的情况。

艾德・维姆斯:我很幸运,正如你所提到的,在1983年便和中国结下了缘分。位居加拿大中部里贾纳市的里贾纳大学是第一所与中国建立合作关系的加拿大高校。那时,每年有6~10个本科阶段的中国学生到里贾纳大学学习,并继续攻读至博士学位。1983-1988年,我一直在加拿大参与该项目。1991年,我到新西兰,后于1997年参与上海外国语大学和怀卡托大学的合作项目。

从1990年起,我平均每年到中国工作和旅行5次,至今大概已有152次的中国之旅了。上世纪80年代的中国,与现在的中国很不一样。我有幸目睹了中国近30年的巨变。中国值得西方学习的地方有很多,反之亦然。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我花了大量精力促进东西方之间的融合。这种融合不是单向的,中国需要学习和利用西方先进的东西来发展自己,而西方也要了解中国的国情,适应东方文化、东方思维。中国的很多管理理念都可以追溯到中国传统文化,比如孔老之说,西方也有此类的学说。我认为,中西方可以相互沟通,共同进步。

《世界教育信息》:您对中国及中国的高等教育有何特殊的印象?

艾德・维姆斯:我初来中国之时,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中国人民的热情好客和他们开放的胸怀。中国的高等教育日新月异,发展迅速。我认为,目前在中国排名前10%的高校的教学质量等同甚至高于很多西方一流大学。随着新一代高校学子的成长,中国的高等教育将会产生新的变化。据我了解,20世纪80年代,出国留学是中国人走出国门的唯一途径。到了21世纪,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为了获得更好的教育、体验不一样的文化而选择出国留学。回溯到明末清初时期,全球40%以上的GDP来自中国和印度,西方则贡献甚微。自工业革命以来,西方一直占主导地位。然而,当今世界,东西方协同发展,这种挑战对于发达国家而言是前所未有的。

《世界教育信息》:您对在贵校就读的中国留学生有何印象?

艾德・维姆斯:中国学生很用功,他们中有很多人的考试分数高于新西兰本土的学生。然而,可能受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教育的影响,或者在语言上有障碍,他们不太喜欢在课堂上表达自己的想法,不太喜欢提问。不过,在我们开设的一个网络课程中,相较其他国家的学生,中国学生能更积极地参与到网络讨论中。中国学生初来新西兰时,很多人会遭遇“文化休克”,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生活,大多数人都能适应得很好,并且在独立性方面得到很好的锻炼。曾经有一位上海外国语大学的教师来访我校,看到学校里的中国留学生时,感叹到他们在短时间内就长大成人了。我们善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性,不会事事盯着他们。与中国的大学相比,我们给予学生更多自由。

四、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中挑战无处不在

《世界教育信息》:在推进学校的国际化过程中,您碰到过哪些困难和挑战,又是如何应对的?

艾德・维姆斯:我认为,国际化过程中的挑战无处不在,这主要源于中西方的差异。高等教育国际化不仅是学术项目的合作,更是两个组织之间互相联系与理解的过程。因此,我们力争更好地理解对方的思维方式与行为方式,包括双方如何共同规划项目、谈判、学习。我自己在学校教授一门硕士阶段的课程,是关于中西方商务合作的。我的工作,即为学校拓展国际合作,就是一个很好的教材。

《世界教育信息》:您如何看待高等教育国际化导致的人才流失?

艾德・维姆斯:我不确定“人才流失”是否真正存在。1970-1980年,中国人才部分“流失”到西方。很多中国教授曾经受聘于西方国家的大学,不过现在他们中有很多人都回国了。对于一流教授与学者来说,现在的中国有着更多机遇,比起西方高校,在中国获得的科研资助可能会更多。短期来看,所谓的“人才流失”会带来不良影响,但长远来看,人们更倾向于“回归本土”。很多中国学生到海外留学或工作之后,会更好地理解西方人的思维方式,更深刻地认识西方国家。他们回国之后,有助于促进中西方文化交流。

《世界教育信息》:近几年流行的慕课是一种分享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国际化的方式,请问贵校是否在这方面有所发展?

艾德・维姆斯:我校电子计算机专业于2012年年底开设了新西兰的第一个慕课项目,并于2013年开始运行,目前该项目运行良好。慕课有助于人们快速获取信息,然而基于人的文化体验仍然需要在教室里才能实现。我认为,将慕课与传统课堂教学相互融合不失为一种良策。学生通过慕课学习基础知识,到教室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参与讨论,课堂也会由此变得更为丰满。只有真正经历了才能对知识有所理解,而网络学习远不能达到这种深度。因此,我认为,慕课和传统课堂相结合会比单一网络教学更为有益。现在,很多企业也喜欢通过慕课培训员工,并在线下结合实践,大大节约了培训成本。

五、海外留学培养学生对文化多样性的包容

《世界教育信息》:在选择专业方面,您对留学生有何建议?

艾德・维姆斯:我认为,专业的选择要先“广”、后“专”。举个例子,我读本科的时候,计算机刚刚问世。我当时就想何不拿一个计算机学位,但我母亲建议我读数学专业,因为前者是后者的一部分。如果只学习计算机,那么结果是我毕业之后只能从事计算机行业;但是,如果学了数学,那么在科学领域就有更多的选择。我的建议是,在本科阶段要积累足够的“广义”上的基础知识,不到万不得已,不要“专”。很多学生会听从家长的意见,但关键是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它必须是你的激情所在,因为你将终身与之打交道。因此,专业选择的原则是必须以之为乐。

《世界教育信息》:您认为什么样的海外学习才能被称为成功留学?

艾德・维姆斯: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评价标准,他们基于不同的目的出国。我认为,只要能够完成学业,并成长为一个更好的人,那么我们的目标就实现了。关键在于你成长了多少,获得了多少经历。其中,一个重要的衡量标准便是毕业后是否获得想要的工作。在申请工作时,个人经历是用人单位所看重的。大部分雇主认为,有海外学习经历的学子会获得更多的技能,这自然会成为留学生的就业优势。同时,从哲学角度来看,海外学习经历能让人对文化多样性和不同的价值观更具包容性。

《世界教育信息》:您有什么样的教育梦想,对学校未来发展有何期盼?

艾德・维姆斯:在我看来,目前,我们已经成功跨越了东西方之间的鸿沟。未来,我们致力于实现东西方思想的融合。我希望,我们能吸取东西方文化之精华进而创新,培养世界公民。希望我们的学生,无论来自哪一个国度,成长于何种文化环境,都可以在怀卡托大学舒适成长。

上一篇:“国际教育信息化发展研究”项目成果会在京举... 下一篇:农业生产中的机械技术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