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萎缩侧索硬化症预警分类处理程序

时间:2022-07-18 10:43:38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预警分类处理程序

[关键词]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预警分类处理程序

[中图分类号]R74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7)09(a)-153-01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m,ALS)又称运动神经元病,患者起病后平均存活时间仅为3年。晚期如并发肺部感染,由于肋间肌无力,患者咳痰无力,极易痰阻,迅速发生急性呼吸衰竭,严重者可导致死亡[1,2]。目前主要的治疗手段是对症及支持治疗,消除各种并发症和不适,尽可能延缓病情发展,延长生存期[3]。我院近年制定了一套ALS预警分类处理程序,经临床实践证明,能有效减少住院期间风险,现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收集2004年11月~2005年1月和2005年11月~2006年1月两个时间期内,采用《ALS预警分类处理程序》(图1),在我院住院的ALS患者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两组临床资料(表1),除B组年龄大于A组外(P<0.01),其他指标统计学上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1 预警标识中的“蓝、黄、橙、红”4种颜色由弱至强地表示ALS患者的危险程度,红色最危险。其中①蓝色:每日常规查房2次;②黄色:每日肺部听诊2次,并记录病程;③橙色:每日肺部听诊+指血氧饱和度监测3次,每周监测血气≥1次,并记录病程;④红色:每日肺部听诊+指血氧饱和度监测4次,每3天监测血气≥1次,并记录病程。

2 由主管医生与主治医师共同负责患者危险程度评定。评定结果告知主班护士,在患者病历夹上粘贴相应“危险程度标记”。

3 每日下午5~6点,医生和护士均对“红色”危险程度患者进行重点交班。夜班医师必须检查2次患者,并作2次检查结果的交班记录。

4 咳痰无力者,注意备吸痰器+吸引器管,及时吸痰。定时雾化吸入。对ALS怀疑合并肺炎者,进行预防性叩背排痰操作时,一定要牢记“宜轻不宜重,宜缓不宜急”,“徐徐图之,过犹不及”的原则,并提前给予足量预防性抗生素和抗病毒药物,湿化气道。慎用安定镇静类药物。

2 结果

在平均1个月住院期间,A组患者因肺部感染伴痰阻窒息5例,经心肺复苏等急救措施积极抢救,4例好转出院,1例死亡。B组患者出现呼吸衰竭合并肺炎1例,经及时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有效抗生素抗感染治疗以及其他营养支持等处理,好转出院,无1例死亡。

ALS患者出现需要心肺复苏急救干预的肺部重症合并症:A组发生率为10.9%(5/46),B组0%(0/42)(P=0.028),有显著性差异。

ALS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率:A组死亡率2.2%(1/46),B组0%(0/42)(P=0. 337),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

3 讨论

ALS患者常常由于呼吸肌无力导致长期慢性缺氧,某些患者的脑缺氧症状在一定情况下还可出现急剧恶化,导致突然发生的意识丧失[1]。肺部感染是ALS的严重并发症和造成死亡的主要诱因,一旦发生应及早采取积极治疗措施控制感染,保持气道通畅[3]。

我院设计的《肌萎缩侧索硬化症预警分类处理程序》,主要针对患者的呼吸功能,将肺功能、上下呼吸道感染症状、动脉血血气分析结果以及易感季节等设定为危险因子。特别强调预防为主,提出合理、适度治疗干预策略。应用“蓝、黄、橙、红”4种颜色由弱至强地表示ALS患者的危险程度,可醒目有效地提醒医护人员对高危患者重点观察和及时检查,最大限度降低住院期间风险。

临床应用结果证实,采用《预警分类处理程序》,能达到预防为主,提前预知,早期干预,有效从容处置,降低高危事件(如肺部感染重症)发生率,减少紧急心肺复苏干预次数的效果,并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死亡率。

[参考文献]

[1]李焰生,黄坚,庄建华.运动神经元疾病[M].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2.239-246.

[2] 陈琳,黄红云,张健,等.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痰阻后呼吸心跳停止的抢救体会(附2例报道)[M].中国急救医学,2005,25(8):623.

[3]史玉泉,周孝达.实用神经病学[M].第3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88-395.

(收稿日期:2007-06-25)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上一篇:70例糖尿病并消化性溃疡的临床分析 下一篇:间接复位LISS钢板内固定不植骨治疗稳定型股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