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听,语文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声音”

时间:2022-07-18 09:54:45

倾听,语文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声音”

〔关键词〕倾听;对话;语文教学

新课标把对话理论引进了语文教学领域,指出阅读教学的过程就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多重对话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对话的过程就是倾听的过程,师生倾听的质量如何直接影响着语文阅读教学的效率。

一、学生与文本之间对话需要倾听

作家左拉曾说:“在读者面前的不是一束印着黑字的白纸,而是一个人,一个读者可以听到他的头脑和心灵在字里行间跳跃着的人。”阅读就是与这个活生生的“人”对话,实质上也就是倾听作者用笔说的话,倾听文中人物和作者的心声。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学生只有沉浸于文本之中,学会了“倾听”文本,调动个人的生活经验、渗透自我的情感,才能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文化背景对文本作出不同的解读,产生独特的体验;才会使文字符号所代表的客观事物的图像在其脑海中越来越清晰,才能越来越深入地走进语言文字所描绘的境界之中,感悟字里行间所蕴涵的思想感情,受到语言文字的熏陶感染,入境悟情,从而为有效对话作好必要的铺垫。

“倾听”文本,不是一般性接触文本,而是让学生充分地与文本零距离接触,学生作为个体生命进入作品生命,与作者的心灵去碰撞,达到情与意的交融和言与思的汇合。这样学生的思维才能自由辐射,想象才能自由放飞,学生才能真正听到自己心中“哈姆雷特”的声音。

二、生生、师生之间对话需要倾听

1.生生之间对话需要倾听。在课堂教学中,往往是得到教师许可的少数发言者在表达自己对文本或某一话题的理解,其他多数学生并没有参与到对话的过程中来。发言者各自向教师传递自己的答案,但并不与其他同学“交流”。而沉默者只是扮演观众和听众的角色,也不发表自己的不同意见和看法。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课堂情景:学生争先恐后,踊跃发言,但都是自说自话,急于表达自己的观点,而不关心别人在说什么,这自然就造成了课堂教学难以聚焦,不能使对话的内容在交流与碰撞中得到提升,不能使书本知识“增值”。

课堂上,学生倾听既要适时适度地开启心扉,也要随时随地接纳对方;既可指出别人的不足,更要学会欣赏,品味别人的精彩与精妙,萌发灵感,触类旁通。

上一篇:“落叶”也是一种景致 下一篇:走出青春的沼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