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生态文明建设路径探析

时间:2022-07-18 08:53:21

黑龙江省生态文明建设路径探析

摘 要:作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省份,黑龙江省正处于生态文明建设推进阶段后期,生态文明发展水平将制约着黑龙江省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程度。新形势下加强黑龙江省生态文明建设既是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和践行生态文明建设的客观要求,又是破解黑龙江省社会发展问题和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现结合十精神,从生态文明理念、生态文明制度、生态文明机制层面努力探索适合黑龙江省省情并具有龙江特色的生态文明建设路径,这种探索为实现环境优美、空气清新、生态良好、山清水秀的大美龙江建设提供对策参考。

关键词:黑龙江省;生态文明;生态理念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10-0021-02

党的十报告全面阐释了生态文明建设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战略地位,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并开启了中国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的伟大篇章。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是深入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也是破解人类社会发展问题的必然选择。生态文明建设的提出既是对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结果的深刻反思,也是国内外工业化进程中正反面经验的全面总结,更是对改革开放30多年来对中国社会发展状况的反思。中国在实现经济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也面临着资源趋近、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十报告中倡导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健全国土空间开发和资源保护的机制体制[1]。这既是对中国改革开放发展经验的深刻总结,也是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现代化建设目标的重要保障。

全国各省市都在积极探索生态文明建设实践,如北京以“绿色奥运”为契机推进生态文明城市建设,重庆着力打造“山水园林城市”,深圳努力构建“宜居生态城市”等等。黑龙江省于2000年被纳入全国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并统一进行指导和管理,成为继海南、吉林之后的全国第三个生态省建设试点省。作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省份,黑龙江省正处于生态文明建设推进阶段后期。作为资源大省、农业大省和老工业基地省份,黑龙江省正在认真贯彻和落实十生态文明建设的相关要求,从生态文明理念、生态文明制度、生态文明机制层面积极探索黑龙江省区域生态文明建设路径,努力为共创环境优美、空气清新、生态良好、山清水秀的大美龙江做出积极贡献。

一、大力宣传生态文明理念,营造良好的生态文化氛围

生态文明理念是人类文明发展理念的最新成果,也是对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重新认识的价值观念体系,科学合理的生态文明理念对于生态文明建设起到重要的指引作用,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方向和路径选择将起到难以估量的影响。生态文明理念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前提和基础,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行动指南。因此,无论是国家和地区层面,还是企业和个人层面都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和动力支撑,同时为建设美丽中国和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提供精神保证。

首先,大力宣传生态文明理念,使先进的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如在我国确定的69个资源枯竭城市中,其中黑龙江省涉及的资源枯竭城市主要包括伊春、大小兴安岭、七台河、五大连池、鹤岗市、双鸭山市。在这些城市中存在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工业废水、土地荒漠化、耕地、森林、草原遭破坏、大气污染等一系列环境问题。面临这些环境问题,人们不断反思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生态文明理念逐步扩散。虽然人们已经意识到生态文明理念的重要性,但由于利益原因和其他固有观念的影响,部分民众的生态文明理念还是相对比较淡薄。因此,要用科学合理的生态文明理念武装人们头脑,通过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等手段大力宣传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及其与社会成员之间的密切关系,使生态文明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在全社会普及和宣传先进的生态文明理念。

其次,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社会风尚等培育公众的生态文明意识。生态文明建设与每一位公众都息息相关,公众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对于生态文明建设发挥着至关重要作用。通过大力宣传和社会教育使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不断普及生态文明知识,培养公众良好的生态文明意识。生态文明意识是衡量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尺度,国家应通过经济的、立法的和技术的手段增强人们的生态文明意识,为提升生态文明治理水平提供内在的精神支撑。如针对公众日常生活中存在的生态意识淡薄,乱砍滥伐、过度消费、破坏环境、高碳出行等行为,国家需大力提倡节俭、绿色、环保、低碳的生活消费方式,将生态文明理念渗透到家庭生活诸多方面,培养民众在公共场合中的生态消费观,自觉承担中国走向新的生态文明时代的自身责任感。

最后,树立生态优先的执政理念,营造良好的区域生态文化品牌。生态文明时代各级政府需树立绿色GDP的政绩观,勇于承担生态责任,把生态文明建设和政府绩效考核二者有机结合,把环境治理效果与环境破坏程度作为政府官员政绩考核的重要依据。当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三者发生冲突时,政府应秉承生态优先的执政理念,率先保护生态利益,并积极打造良好的区域生态文化品牌。通过深入挖掘黑龙江省优秀历史文化资源,以冰雪、森林、草原、湿地、温泉等生态资源为主,重点打造以冰雪文化、黑土文化、森林文化等具有龙江特色的区域生态文化品牌,共同创建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鸟更多,花更美的美丽龙江。通过宣传帮助公众和企业树立科学合理的生态文明理念,采取多种有效教育形式强化生态文明理念的宣传,在全社会普及和树立先进的生态文明理念。

二、健全生态文明制度,培育生态文明建设长效机制

首先,健全生态文明制度,并努力打造生态文明型政府。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制度先行,科学而合理的生态文明制度是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目标的根本保证。十提出要加大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力度,如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耕地保护制度、水资源管理制度、环境保护制度、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生态补偿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和环境损害赔偿制度、资源环境责任追究制度等。黑龙江省需加大责任追究制度建设,将资源环境绩效指标和领导干部考评体系紧密结合,对各级部门实施环境目标责任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建立生态环境违法和违规责任追究制度,强化政府的生态职能并努力打造生态文明型政府。

其次,完善生态文明法律制度,依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目前我国制定了30多部环境与资源保护方面的相关法律,但仍需运用法治思维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在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中进一步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从而实现生态文明建设法治化。在生态文明法治建设的过程中,黑龙江省需加大对破坏环境行为的法律惩治力度。加快推进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相关立法工作,并积极构建系统而高效的生态文明建设的法律法规体系,修订并完善适合黑龙江省情的地方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如环境噪声污染法、环境保护法和环境污染损害赔偿法。在充分利用法律相关资源的前提下,加大黑龙江省生态环境执法检查力度,依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再次,制定适合黑龙江省情的生态文明总体规划,实现国家的长远规划和区域生态规划有机结合。在黑龙江省生态文明建设中,需制定科学合理的总体规划,在遵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总体部署的前提下,加大对黑龙江省生态文明资源的统筹规划,协调区域和产业之间的发展。据中国省域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报告统计,黑龙江省作为资源大省和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不尽合理,能耗较低的第三产业相对滞后,而第二产业中高能耗企业比重较大。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黑龙江省全省协调发展程度显著提升且发展势态良好[2]。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黑龙江省需继续统一部署,深入推进产业结构优化,抓好重点领域节能减排,提升资源和能源的利用率,推动黑龙江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

最后,以建设美丽乡村为契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长效机制。在生态宜居方面重点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加强生态示范区、环境优美乡镇、生态文明村等综合基础性生态工程建设。在生产高效方面,加大科技的研发力度,以绿色科技推动农业现代化的步伐,大力推行土地规模化经营和绿色经营项目。在生活美好方面,不断提高农村居民的纯收入,实施民有所居、民有所乐、民有所养、民有所教等惠民工程。美丽乡村建设是实现美丽龙江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加大环境整治力度和提升农民的幸福感才是实现美丽龙江建设愿景的根本路径。

黑龙江省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世代工程,需几代人不断集思广益、凝聚力量、齐心协力共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目前黑龙江省正处于生态文明建设推进阶段的后期,需充分发挥龙江人的聪明才干,广泛听取相关的意见和建议,激发龙江民众树立低碳、绿色、环保的生态文明行为,不断提升龙江人的生态文明素质。结合十精神积极引导龙江人树立先进的生态文明理念,健全生态文明制度,培育生态文明建设的长效机制,将黑龙江省生态文明建设逐步纳入制度化和市场化的轨道,努力为共创环境优美、空气清新、生态良好、山清水秀的大美龙江做出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1].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20.

[2]严耕.中国省域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221.

上一篇:我国社会救助制度现存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下一篇:论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