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减逍遥散治疗慢性乙型肝炎60例疗效观察

时间:2022-07-18 07:29:29

笔者自2000年以来5年中,以传统经方逍遥散加减治疗慢性乙型肝炎60例,临床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临床资料:共治疗观察100例,均为2000年1月至今我院门诊及住院病人。诊断符合1995年北京第5次全国传染病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修订的《慢性乙型肝炎诊断标准》。

全部病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其中男35例,女25例;年龄20~60岁,平均38岁,病程1~5年;慢性乙型肝炎轻度25例,中度29例,重度6例。对照组40例,其中男24例,女16例;年龄19~58岁,平均37.5岁;病程10个月~6年;慢性乙型肝炎轻度17例,中度20例,重度3例。

两组病人在年龄、性别、病程、病情、主要症状、ALT、TBiL、HBeAg等资料方面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治疗方法:治疗组给予加减逍遥散,药物组成:醋柴胡、茵陈、黄芪各25g,板蓝根、白芍、白术、当归、茯苓、虎杖、五味子、垂盆草各15g,薄荷、甘草各9g。各药共为粉末,每日1剂,水煎服。对照组口服拉米夫定,每次100mg,每日1次;甘利欣胶囊每次150mg,每日3次。两组均以12周为1个疗程,连服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

疗效标准:观察治疗前后症状改善情况及ALT、TBiL、HBeAg异常例数。采用前后自身对照的方法进行统计(治疗前例数/治疗后例数),两组间进行比较。

结 果

①治疗组:恶心:2/55;疲乏:5/60;腹胀:6/58;肝区痛:3/36;肝肿大:12/45;ALT:10/52;TBiL:3/32;HBeAg:3/34。对照组:恶心:5/37;疲乏:6/38;腹胀:9/37;肝区痛:6/30;肝肿大:15/29;ALT:12/35;TBiL:5/22;HBeAg:4/23。

两组主要症状及ALT、TBiL、HBeAg改善情况比较,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P0.05,两组疗效具有显著性差异。

讨 论

慢性乙型肝炎属祖国医学之胁痛、黄疸范畴,为外邪入侵,肝气郁结,迁延不愈,克伐于脾,脾气虚而内湿生,终致虚实夹杂,缠绵不愈。

方中柴胡、茵陈、虎杖、板蓝根,清热解毒利湿,疏肝解郁,利胆退黄,具有解热、抗病原微生物、抗炎、促进免疫功能、保肝、利胆作用。垂盆草性凉,味甘,清利湿热,与五味子合用,有较强降低谷丙转氨酶作用。黄芪、白术补益肺脾之气,且可燥湿,具有增强肌体的免疫功能、抗病毒作用。五味子、白芍酸敛固阴,有明显的减轻和抑制肝组织损害的作用,能降低谷丙转氨酶。当归辛甘微温,归心肝脾三经,具有补血活血功用,具抗炎、清除氧自由基、保肝利胆、增强免疫功能等作用。茯苓健脾利湿,薄荷疏肝解郁,甘草健脾,调和诸药。全方补泄结合,既清热解毒,又补气益阴、行气利湿,使祛邪不伤正,扶正不留邪。临床使用,效果满意。

上一篇:中医辩分型与西药结合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280例 下一篇: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50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