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以人为本的城镇体系规划

时间:2022-07-18 07:20:30

论以人为本的城镇体系规划

【摘要】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特别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同时我国正在不断的进行城镇体系化建设。在进行城镇体系规划时,我们要不断的践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念,使城镇体系规划更加符合人民的利益,从而践行科学发展观,更好的服务于人民。本文笔者在城镇体系规划方面做了一些研究,同时对于以人为本的理念也有自己的一些见解,希望能够就以人为本的城镇体系规划进行一些分析和探讨。

【关键字】以人为本,城镇体系规划,探讨

中图分类号:F29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以人为本的城镇体系规划是一个新鲜的概念,是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与自然的不断和谐的情况下而提出的。以人为本表现在很多方面,具体到城镇体系规划上,就要不断践行以人为本的理念,使城镇体系规划更加符合人民的利益,更好的服务于人们。因此,笔者根据自己的研究经验,对于以人文本的城镇体系规划进行探讨,希望这些浅薄的见解能够对这方面的研究具有一定的贡献。

二.价值观念的更新

1.在城镇体系规划的指导思想上,以人为本就是认为拥有独立于政府之外的其他特殊利益,每个人都属于某一个社区、组织,这些组织的利益同每个人的利益是息息相关的。以人为本的城镇体系规划就是要让每个人的利益都能公平的得到实现和满足、所以这样的体系规划必须有大众来制定,体现公众的意志,这才能践行以人为本。

2.在规划过程上,以人为本的城镇体系规划要求自由、竞争和平等的理念。而在规划的内容上,以人为本认为每一个城镇都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利益体,因此,其有权使用自己的资源从而来发展自己,在竞争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在规划的实施上,以人为本主要是依靠市场,通过市场进行资源的优化,同时在规划的管理上,强调法律手段优于行政手段。

三.规划角色的更新

在以人为本的城镇体系规划中,人的利益提高到了很高的地位,所以公众在规划中的角色也变得很重要了,他们将是规划的决策者和参与者。公众作为规划的参与者,从而可以参加规划的制定,参与规划的管理。同时公众也是规划的组织者,由其自己参与到规划的组织,资料的收集。公众还要作为规划的咨询者,所以规划人员应该主动接受公众的咨询,将有关的投入和支出向公众提供。而政府在规划中,主要是作为规划的立法者、管理者和实施者,将公众的规划编制成法律文件,从而编制政府预算,同时政府还要加强管理,保证规划能够顺利的实施。

四.制度更新

1.不断完善体系规划的立法,确定政府、公众以及规划人员在整个规划中的地位。通过加强规划立法,就可以确定各个利益团体和公众在规划中的合法性,从而确定政府、规划人员和公众的地位。并且还要鼓励各个阶层和利益团体,来自发的组建能够代表其利益的社会组织,促进市民社会快速形成,同时还要以法律的形式将政府、规划人员以及公众在城镇体系规划中所扮演的角色确定下来,保证角色转换的顺利。

2.加快政企分开的速度,确保政府职能的快速转变

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政府与企业的关系不能适应市场的需要,同时也不能符合以人为本的内在要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功能主要是担当守夜人的角色,更好的调控市场出现的失灵和不利的情况,更好的促进社会公平。应该不断的完善土地、劳动力、技术、资本等这些有形的或者是无形的生产要素,同时完善市场相关法律的建设,从而保证市场的各个生产要素能够自由的流通。

五.规划的内容更新

1.区域性基础设施规划

以人为本的思想认为区域性基础设施为公共物品,市场很难提供,只能由政府提供。区域性

基础设施的空间布局可能会给某些地区、某些行业带来较大利益,其他地区和其他行业可能受益较小。而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资金来自区域内所有的地区、所有的行业和所有成员的税收。因此规划必须兼顾各个地区和各个利益团体的利益,满足他们的发展需要。

以人为本的区域性基础设施规划要求通过广泛的公众参与来了解、综合不同地区、不同利益团体的发展对区域性基础设施的需要,在确定区域性基础设施的种类、规模、建设标准以及空间布局时要平衡不同地区、不同利益团体的利益,协助公众做出决策,并在此基础上编制区域性基础设施规划。

2.由终极规划转向弹性规划

以人为本的城镇体系规划认为规划结果不具有必然性,仅为或然性,区域城市化水平、各个城镇的人口规模、职能以及区域发展所需的基础设施都是不确定的,这种不确定性取决于区域的发展环境的变化。

因此规划人员要协助公众一起分析规划区域的发展环境可能会发生哪些变化?这些变化对区域经济和城市发展可能会带来哪些可能后果?并且针对这些可能的情况协助各个地区和各种利益团体确定他们的发展对区域性基础设施的需要,在此基础上确定规划期末区域经济和城市发展对区域性基础设施的种类、规模、建设标准和空间布局的各种可能需要,并制定相应的政策,使区域城镇体系规划富有弹性,能应付各种可能发生的情况。

六.编制方法更新

1.组建一个能代表规划区域内所有的行业利益和次一级地区域利益的规划编制组

在进行规划组的编制和组建时,既要保证有规划人员能够参加,还要保证其他所有的行业和其他所有的次一级的区域都能够有代表参加。从一方面来说,这些代表代表了其他所有的行业以及所有的次一级区域的行业的利益,从而就可以使得在编制城镇体系规划时能够为自己行业和自己区域争取一些利益,这样就可以使本行业本区域的利益能够最大程度上得到实现。另外一方面,在编制城镇体系规划时,保证所有行业和所有次一级的区域有代表参加,主要是因为这些代表对自己行业和区域的情况比较熟悉,这样就可以更好的协助规划人员做好城镇体系规划的编制,从而可以一同探讨本区域的城镇发展目标,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城镇体系规划方案。

2.完善公众参与的途径

一要通过报刊、广播电视等大众媒体广泛宣传城镇体系规划,让公众及时知道本区域所有的规划信息;二要在各个地区广泛设置征集意见箱,召开各种专题会议,和公众一起座谈、探讨有关城镇体系的问题,广泛地收集公众的意见并对公众提出的各种意见做出及时反馈;在审核规划草案、审核规划修改案和最终采纳规划时都要召开多次公众听证会,让公众有足够的机会发表意见,并根据公众提出的意见对规划做出相应的修改,直到公众满意为止。

七.结束语

以人为本的城镇体系规划强调人的利益,强调公众的利益,因此应该把公众的利益放在首要的位置,以此才能保证城镇体系规划能够践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理念,更好的满足人们的利益。当然以人为本的城镇体系规划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我们不断的发展,不断的研究,进而能够在具体的城镇体系规划上得到实现。

参考文献:

[1]周金晶 李枫 陈景进 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实施评估的框架构建设想 [期刊论文] 《城市规划》 ISTIC PKU CSSCI -2011年8期

[2]鲁晓军 孙明芳 基于苏南乡村创新发展的城乡规划体系调适 (被引用 1 次) [期刊论文] 《城市规划》 ISTIC PKU CSSCI -2007年7期

[3]梁志勇 时空视角下的集约型城镇化发展模式探析——以大连为个案的研究 [学位论文], 2006 - 东北财经大学:区域经济学

[4]刘玉亭 顾朝林 郑弘毅 新世纪我国城镇体系规划的基本思路及完善途径 (被引用 28 次) [期刊论文] 《城市规划》 ISTIC PKU CSSCI -2001年7期

[5]阎小培 方远平 全球化时代城镇体系规划理论与模式探新——以广东省阳江市为例 (被引用 21 次) [期刊论文] 《城市规划》 ISTIC PKU CSSCI -2002年6期

[6]万艳汪军卢 余思雨 程晓夏 《湖北省城镇体系规划》实施评估研究 [期刊论文] 《城市规划学刊》 ISTIC PKU CSSCI -2012年1期

[7]王德 赵锦华 城镇势力圈划分计算机系统的开发研究与应用--兼论势力圈的空间结构特征 (被引用 31 次) [期刊论文] 《城市规划》 ISTIC PKU CSSCI -2000年12期

上一篇:论如何管理建筑工程施工现场 下一篇:真空断路器交流耐压试验的质量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