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高职高专商贸流通管理人才培养研究

时间:2022-07-18 04:07:13

贵州高职高专商贸流通管理人才培养研究

一、贵州高职高专商贸人才培养现状

贵州省高职高专商贸人才培养的目标就是为贵州商贸流通领域一线培养应用型基层管理人才。目前贵州省纯商贸类的高职院校只有贵州商专一所,其它部分院校设有少量商贸类专业。贵州商专在市场营销、国际商务、物流管理等商贸类专业中毕业生人数从2010年至2012年分别为483,531,448人,占到当年毕业生人数的20%左右,数据显示商贸专业学生数量和比重都没有出现大的变化。从培养数量和结构上无法满足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从培养的人才工作效果上也不如意,大量的毕业生实习后仍然选择了离开实习企业,离开了连锁企业甚至是商贸产业,无法为贵州的商贸流通产业培养大量长久服务的高级人才。贵州商专财政金融系从2010年开始与北京华联进行了校企合作订单培养模式,建立了北京华联后备干部订单班,2010年为22人,实习半年,全部离开企业,2011年46人,实习一年,至今有不到10名同学留在贵州的北京华联门店,2012年30名同学进入实习岗位,因为还在实习期间没有学生离职,但部分学生已经出现思想动摇,计划于毕业时离开企业。贵州商专贸易经济系、工商系和其它高职高专院校与贵州省内外的商贸流通企业的合作关系也大致如此。

二、贵州高职高专商贸流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以贵州商专财金系北京华联后备管理干部班为例

贵州商专财政金融系从2010年开始在全系实行2+1教学改革,采用订单班模式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为适应改革需要,系部为对所辖的公共事务管理专业学生联系商贸企业顶岗实习进行有效实际的岗位管理能力锻炼,分别组建了北京华联后备管理干部班和昆明贵气天成后备干部班,班级以公共事务管理专业学生为主,并有少量其它专业有兴趣立志管理锻炼的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大多数同学通过实际岗位的锻炼,使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综合管理能力、业务操作能力等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但是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

(一)、留存率低。因为企业岗位性质和学生自身定位的原因,大量同学在实习结束后甚至个别同学在实习过程中就不顾学校实习要求就离开了这些商贸企业,给正常实习工作和企业运营造成了不良影响。

(二)、思想波动。因为订单班大都安排在北京、上海、杭州、深圳、昆明、重庆等外地城市,大多数同学都是第一次离开家,离开贵州去工作,在外地人生地不熟,再加上学生都是刚进入工作岗位,从学生到职场人的角色转换还有个过程,各种不适应集中出现,使大多数学生出现思想波动,尤其是在学生进入实习岗位2-3个月是集中出现这些问题的时候。

(三)、突发事件处理。因为学生在外地实习,学校教育和教师跟进不及时,很容易出现各种状况,并且处理不够及时,导致损失。如尽管学生自愿选择订单班岗位实习,但仍然出现实习一段时间后不请假脱离实习岗位,学生在工作和生活中还有可能出现意外事故,学生在工作岗位出现失职、不诚信等状况。

(四)、工作能力不足。比如工作中团结协作能力不足,缺乏团队意识,人际交往能力、微笑服务等基本礼仪还有待提高,在收银岗位点钞、扫描、盲打等业务操作技能不够娴熟等。

(五)、实习能力提高不足。学生进入实习岗位后大多都是从事最简单的无业务技能的劳动型岗位,实习培训、指导没有良好的计划和落实,学生在管理能力、业务技能等方面提高有限。

三、贵州高职高专商贸流通人才培养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根据调查了解用人单位认为毕业生最缺乏的专项素质分别为敬业精神、稳定性、忠诚度及受挫能力、道德素质和专业技能等。学生在进入实习单位后,往往表现出对工作强度、工作环境、工资待遇等的抱怨,不满意于目前的工作状态和工作单位,不专心于工作钻研业务,业务操作技能不熟练,当遇到困难和挫折容易出现退却甚至辞职。存在这些问题我们认为有以下原因:

(一)、学校教育层面的不足。一是课程设置不够合理,操作性差。在课程设置中,大多数院校都是从管理层面上学习商贸领域企业各部门及流程的管理理论,是站在管理者角度的管理方法的理论学习、研究,是一种宏观层面对流程的学习,对于刚进入企业,尤其是处于一线技能操作人员和劳动型工作人员不具有实践意义,导致学生不适应不胜任工作岗位出现思想波动;二是对学生道德、文化、职业规划教育不足。由于对企业性质认识不足和自身定位不准确,学生进入实习工作岗位后面对艰苦的工作环境和繁重的工作强度不能适应;三是学校在学生进入实习岗位后后续管理没有跟上,由于大多数实习企业和岗位都在外地,学校教师人员紧张无法安排专人或专门的时间经常参与企业对学生的管理,参与学生的思想和工作的指导,学生容易出现思想情绪的波动,纪律的松散。

(二)、企业重视不足。一是学生进入实习岗位后,多数企业将学生安排到劳动密集型岗位,在我们合作的企业中全部都是将学生安排在一线服务岗位至少半年;二是企业为学生提供职业发展空间不足。学生进入岗位后,很多都是学生自己孤军作战,没有相应的企业实习指导老师的跟进,甚至在企业内部还存在老员工排斥现象,学生不能有效的提高技能,企业将学生长期放置在一线低级工作岗位并且给学生提供的晋升的工作岗位和机会很少,导致学生看不到职业发展的前景;三是工资较低。根据北京华联北京店提供的数据,学生在进入实习岗位后,工作时间为500小时每季度,收入月工资在1300-1500之间,相对于财金系其它订单班差距甚远;四是人文关怀不足。企业以营利为最终目标可以理解,但是能够吸引员工的企业要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重视员工。当学生由学校进入企业后会不可避免的出现企业文化和学校教育的碰撞而导致思想上的迷茫,再加上远离学校和家乡的实习学生更是无法安心工作。五是企业订单班管理存在问题。校企合作协议虽有原则性约定,但是企业在学生实习过程中对于学生的合理诉求不能及时有效的解决,没有建立校企有效的沟通解决平台,对于承诺的各种培训教育没有认真落实,学生的工资标准、工作时长和福利等毕业不如人意。

(三)、学生自身问题。学生在实习过程中也暴露出自己的问题,主要有工作和生活适应能力思想准备不足,自身工作和职业发展定位不准确,团队合作意识、人际交往能力欠缺,道德意识和自我约束能力有待提高。这里面也包括学生家长的不理解不支持。(作者单位:贵州商业高等专科学校)

上一篇:公路桥梁施工管理分析 下一篇:我国金融业上市公司高管薪酬问题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