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旭彬:再也不能那样活

时间:2022-07-18 02:12:10

再也不能那样活”,这是董旭彬个人赛后亲口对我说的。我很理解他当时的心情,因为这不是一句歌词那么简单,而是一种内心的独白,一种情感升温至沸点的宣泄。

专业队蛰伏八年,寸功未立;个人赛沉浮跌宕,一直为保级苦苦挣扎。这些积怨在董旭彬的心中已经埋藏了太久太久。有人说时间是疗伤最好的方式,可殊不知这种方式同时也带给人距离,甚至会将激情泯灭、真我迷失。不过还好,董旭彬没有让我们失望。2002年个人赛上,他终以四胜六和一负的骄人战绩斩获殿军,这也是他征战史上战绩最好的一次。

1

1970年,董旭彬生于上海一户普通的工人家庭,父亲在他8岁那年因肝病过早地离开了这个世界,母亲靠着微薄的工资养活着他们兄弟二人,艰难程度可想而知。对于那个年代出生的人来说,虽然没有赶上、三年自然灾害、等多事之秋,但也经历了多舛年代遗留下的阵痛。别的不说,单就娱乐形式而言,远远比不上现代孩子们多彩。

那时候,上海的棋风很盛,弄堂高手也很多,或许是象棋本身的魅力使然,或许是他天资聪颖,反正是无师自通学会了,当然这也很符合董旭彬的家庭条件。

说来也巧,在董旭彬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学校组织六・一儿童节活动,其中一项是由区少年宫象棋队的小孩设擂闯关。谁也没有想到,董旭彬竟然一战功成,赢了不少科班队员。这引起了少年宫教练的注意,在经过一系列明察暗访之后,教练终于向他投来了橄榄枝。随后的一切更为顺风顺水,经过两年的专业训练,1980年,他以全市儿童组冠军的身份又一跃进入了上海体育宫少年象棋班。

2

这座体育宫现在早已不复存在了,但在当时却是上海重要的后备人才培养基地,是著名象棋大师朱剑秋退休之后成立的,像以后成为特级大师的林宏敏、万春林都曾在这里镀过金。朱剑秋老师带了董旭彬整整三年,至1984年上海市少体校成立后才告结束。在这段日子里,董旭彬半天时间上文化科,半天时间下棋,并多次取得全市少年赛前三名的好成绩。

1984年,董旭彬进入上海市少体校,拜任观松为师,战绩出众并具培养价值者,即可输送到上海专业队,因此从某种角度上讲,少体校即是上海二队,也被誉为是进入专业队的阶梯。在董旭彬之后,还有欧阳琦琳、孙勇征、朱伟频。仅仅过了一年,他又以上海市少年赛冠军和全国少年赛第四名的战绩破格进入上海市专业队。

从弄堂高手到专业队员,说起来或许很轻松,但在等级森严的晋级制度下,又谈何容易呢?这背后留下的汗水和泪水或许只有当事者才体会得到,按董旭彬自己的话说:“不吃苦中苦,怎为人上人?”

等待他的是更加眩目的舞台,就看他如何表演了。

3

大上海,物化天宝,人杰地灵。董旭彬出生于此是他的福分,但竞争的压力也可想而知。队中除了胡荣华这位泰山北斗级的人物,尚有林宏敏、万春林、邬正伟、于红木等高手。当时队中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若想代表上海队参加全国比赛,首先要进行内部选拔。可遗憾的是,自1985年董旭彬进队以来,除了1989年坐镇四台打过一届团体赛外,余下的只是一片令人尴尬的空白,就这样整整过去了八年。

八年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只是弹指一瞬,可对于人的一生却又何其宝贵,更重要的是失去了最富朝气和激情的青春。每当回忆起这段历史,董旭彬颇为感伤,大有往事不堪回首的滋味。

既然在上海队打不出成绩,何不退役,另寻出路呢?董旭彬经过长时间的思想斗争,终于作出了最后的抉择,于1994年调至轻工队。或许有人会说这种做法缺乏锲而不舍的精神,但却不可否认它的现实意义。记得几年前,在全国大专辩论赛上有过一个与此类似的辩题,正方是愚公应该移山,反方是愚公应该搬家,最终反方取得了胜利,因为它更符合现代人求变求新,打破世俗禁锢的想法。

4

事实证明了董旭彬的远见卓识,调到轻工后,由于比赛的增多,董旭彬的成绩也有所好转。1996年由乙组晋升至甲组,1998年在全国青年精英赛上以七胜二和一负的战绩斩获冠军,同时胜率也达到了规定的标准,荣膺象棋大师头衔,同年个人赛获第36名,1999年获第24名,2000年获第13名,2001年获第17名,尤其是今年竟一跃飙升至殿军,爆了一个不大不小的冷门。

“以往参加个人赛的时候,我常常会因为思想压力过大而痛失好局,今年我下定决心,再也不能那样活了。也是运气好,第八轮的时候,我与河北苗利明相遇,当时我比他多半分,开局不久发现他想守和,于是我就把局面走得复杂一些,没想到最终竟有了机会。”

从前年9月1日起,董旭彬就受聘到胡荣华象棋学校任教,一直到现在,虽说每天早上6点钟就要上班,十分辛苦,但他却乐此不疲,因为在他的心中还有一个梦想,梦想着有朝一日亲自培养出一位象棋大师来。

上一篇:第一节:弃车杀象入局法 下一篇:尚威专栏:象棋布局飞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