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烟是一种慢性病

时间:2022-07-17 07:58:34

吸烟是一种慢性病

平时大家都认为吸烟只是一种个人习惯,甚至连许多医务人员都这么认为。其实不然,早在1998年,世界卫生组织就已经将吸烟作为一种慢性疾病列入国际疾病分类,属精神神经疾病。已有证据表明,仅凭个人毅力戒烟的成功率只有3%。所以建议您求助于专业戒烟医生的帮助,到戒烟门诊来,这样能帮助您轻松戒烟,早点摆脱烟草依赖,恢复自身健康。

吸烟的成瘾性

为什么说吸烟是一种慢性病,而不是一种习惯呢?首先吸烟能够让人上瘾,有的人甚至不吃饭也得抽烟;有的人明明知道有害还要吸烟。是什么东西让吸烟者对烟如此爱不释手呢?事实上是烟草中的尼古丁在作怪。每当吸烟时,烟草中的尼古丁与大脑某个部位的尼古丁胆碱能受体结合,引起另一个部位释放多巴胺,可以使吸烟者产生兴奋、思维敏捷、减轻焦虑和抑制食欲的表现,从而令吸烟者想继续吸烟,久而久之,吸烟者的心理和生理上就会对尼古丁产生依赖。吸烟者一旦成瘾,每30~40分钟就需要吸一支烟,以维持大脑中尼古丁在一个稳定的水平。事实证明,尼古丁的成瘾性比吗啡强5~10倍。而长期或大剂量吸入尼古丁可导致机体活力下降、记忆力减退、工作效率低下、呼吸肌麻痹、意识障碍,甚至造成多种器官受累的综合病变。

既然上了瘾,那么当吸烟者身体里尼古丁的浓度达不到这一水平时,吸烟者就会感到烦躁、坐立不安、恶心、头痛并渴望补充尼古丁,这种感觉就跟吸毒者没有了差不多,我们把这些症状叫做停止吸烟后的戒断症状。

令人触目惊心的数字

吸烟不单能上瘾,而且对人体还有许多危害呢!据《2007年中国控制吸烟报告》公布的数据表明,我国现有烟民3.5亿,约占全球吸烟总数的1/3,遭受被动吸烟危害的人数是5.4亿,每年死于烟草相关疾病的人数高达100万,因吸二手烟导致死亡的人数已超过10万。另有调查研究显示,平均每两个吸烟者中就有一人死于因吸烟导致的相关疾病。这些数字令人触目惊心!您知道吗,点燃一支烟时会产生250多种有害的化学物质,其中有40多种是致癌物质。

危害种种

许多人可能都知道吸烟对肺有损害,其实损害的不仅仅是肺,它可以损害全身多个系统,只要是烟雾经过的地方就有可能受损。举个例子,浓烟经过烟囱,日积月累,烟囱壁上便会堆积起一层厚厚的烟垢。吸烟久了也是一样,必然会对身体造成危害。关于吸烟对人的危害我们可以从身体的各个器官系统说起。

1.呼吸系统:慢性非阻塞性肺疾病(COPD)、哮喘、肺炎。

2.心脑血管系统: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血管闭塞性脉管炎、主动脉瘤、周围血管病。

3.消化系统:消化性溃疡、克隆病。

4.生殖系统:阳痿。

5.造血系统:粒细胞性白血病。

6.其他:白内障、髋关节骨折、牙周病等。可以说烟草几乎损害人体的所有器官。目前,癌症是威胁人类生命的第一杀手,并且仍是人类无法攻克的顽疾,而因吸烟导致的癌症有唇癌、口癌、鼻癌、咽癌、喉癌、食管癌、肺癌、胃癌、肝癌、肾癌、膀胱癌、子宫颈癌。

另外对于特殊人群,受害更深!特别是呼吸疾病患者,吸烟会使旧病复发,加重症状,在吸烟致死疾病中,仅慢阻肺和肺癌就占50%以上。对于冠心病患者,吸烟可加速病变进展,使已经放了支架的冠心病患者发生死亡的风险增加76%。男性吸烟会导致阳痿和质量下降,造成不育。怀孕女性吸烟或吸二手烟会危害胎儿发育,造成早产、流产、胎儿死亡。二手烟会导致儿童慢性中耳炎,诱发哮喘,易患支气管炎和肺炎。

戒烟门诊给您提供科学方法

当您看到上述种种吸烟危害后,是不是也觉得吸烟是百害无一利的事情呢?从吸烟的成瘾性,到它的戒断症状,再到它的危害来看,大家就不能再把吸烟仅仅当作是一种习惯了。

目前已有多家三级甲等医院在询问既往史时,一定要问有无吸烟史,并规定将“烟草依赖”作为疾病,必须写在诊断一栏,以警示吸烟者早日戒烟。既然吸烟是一种慢性、容易复发的疾病,那我们就应该去治疗它。可能有的烟民朋友也想戒,有的已经戒了好几次,也没戒掉。事实上,已有证据表明,仅凭个人毅力戒烟的成功率只有3%。所以建议您求助于专业戒烟医生的帮助,到戒烟门诊来,这样能帮助您轻松戒烟,早点摆脱烟草依赖,恢复自身健康。烟民朋友赶快行动起来,准备戒烟吧!

链接

创建戒烟门诊的背景

2006年1月9日,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在我国正式生效。按照要求,自2011年起,我国应当在所有室内公共场所、室内工作场所、公共交通工具和其他可能的室外公共场所完全禁止吸烟。

2007年11月3日香山会议后,卫生部发起全国范围的控烟讲者培训,出台临床戒烟指南。并要求在全国所有三级甲等医院成立戒烟门诊。

2009年5月,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总后勤部卫生部、武警部队后勤部联合《关于2011年起全国医疗卫生系统全面禁烟的决定》,武警总医院心内科戒烟门诊于2009年5月正式建立。

门诊时间:每周五下午13:30-16:00.

上一篇: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哪个更重要 下一篇:生命诚可贵急救在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