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家教穿一件智慧的外衣

时间:2022-07-17 05:51:53

给家教穿一件智慧的外衣

每个做父母的都期望能把自己的孩子教育成才,但生活中许多人却因为方法简单,往往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如果在发现孩子出现问题或面对孩子的疑惑时动动脑筋,从细微处入手,给家教穿一件智慧的外衣,效果可能就大不相同。

智慧一:学会等待

儿子小的时候,我们常带他出去玩。有一次,看到别的孩子在电动玩具车上玩得那般快乐,我也禁不住把儿子带去试一试,可任凭我怎样哄骗,他始终立场坚定,就是不肯去坐电动车。想想堂堂男子汉,怎能如此胆小呢?心一横,勉强架上车,还只是扶着把手呼叫,真有点恨铁不成钢的味道,可也别无他法,只好抱下来再说。

后来一想,孩子还小,不坐就不坐吧。再经过玩具车时,也不强迫,想看啦,就陪他站在旁边看看,分享分享他人的快乐。渐渐地,儿子开始向我描述电动玩具车:什么红红的眼睛啦!什么大大的耳朵啦!脖子下面还有一个铃铛啦!只要他高兴,我也很乐意夸奖他一番。有时还会走过去摸一摸,瞧一瞧,大概在研究它是怎么一摇一晃的吧!忽然有那么一天,儿子一下子爬上了玩具车,把一玩的硬币一次又一次地塞进玩具车的小孔,享受起摇晃的乐趣来。这回可是我怎么劝说他都不下来啰!

其实回过头来再看时,孩子的成长是强迫不来的,着急不得的,强拧的爪不甜嘛。我们应该学会等待。

等待需要的是宽容,我们要容许孩子以自己的方式感悟生活,走进生活,不要总以自己的标准衡量孩子、强迫孩子。也许你有千种抱负要在孩子身上实现,但是不妨想想自己的童年,哪一项不是慢慢学来的,哪一年不是慢慢长过去的,你又何苦要孩子一下子成长到位呢?留点时空给孩子自由伸展吧!

等待不是抛弃,不是放任,而是一种最美的期待。各人的成长之路是不相同的,你完全没有必要让自己的孩子变得与他人一模一样。在等待中你将变得学会欣赏自己的孩子,你将会发现孩子一点一滴的进步。

等待需要智慧的引导,万事万物对孩子来说都是新鲜的,又是陌生的。我们只有遵循孩子的认知规律想方设法地帮助孩子,从孩子角度思考问题从而走进孩子,这样才能真正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耐心地等待吧,你将在下一个路口看到你所期待的孩子。

智慧二:走点“弯路”

两点间的直线距离最短,但过分短距离(直接)的教育方式有时却不一定奏效。还是来看看两则事例吧!

一个孩子特别喜欢收集“水浒卡”,甚至为此上课开小差。家长焦急万分,一气之下,一顿打骂以后,将孩子的“水浒卡”化为灰烬,并严禁以后再去搜集。可过了一段时间之后,孩子的书包里又冒出了一大叠五颜六色的“水浒卡”,真让家长哭笑不得……

而另一位家长发现自己的孩子有上述爱好之后,并未打骂,只是要求孩子每收集一张“水浒卡”必须讲出与之相关的水浒故事,否则全部没收。孩子既爱卡、又想收集卡,只得千方百计地去打听水浒故事,家长又恰到好处地送孩子一套《水浒传》。几次下来,孩子被书中的内容陶醉了,对卡的态度却冷静下来。第二位家长教育的起始阶段,似乎在纵容孩子,似乎是在走“弯路”。其实这是一种引导艺术,产生了很好的教育效果。因为它首先表现为对孩子的尊重,其次才表现为家长的引导,而正因为有了前者,后者才被孩子的情感所认同,也才能发挥出真正的教育价值。再从孩子发展的角度来看,“弯路”让孩子学会了自我教育,虽有家长的引导,但道理却是孩子在实际中感悟出来的。虽只是在一件事中受教育,但这种教育过程中的自我领悟、自我反思常有举一反三的作用,往往能让孩子享用一世。

智慧三:孩子做主

冯骥才先生讲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一次他在爱荷华公园,见一妇女拿一件风雪衣与一个四岁的小女孩说话,着急又认真,说个不停。过去一听,原来这件衣服一面是绿的,一面是红的,她非要孩子自己确定是红的朝外还是绿的朝外,她不替孩子决定,这是孩子自己的事。后来这位小女孩决定穿红的,穿上后,两人快乐地走了。

这个小故事对于我们身边的大部分父母来说,也许是可笑的。自己帮孩子一穿,一分钟可以解决的问题,用得着这么浪费时间吗?孩子的一切不都是由父母来设计的吗?用得着他们来做主吗?

其实不然,人的一生都在进行着各种各样的选择,小到今天穿什么衣服,吃什么午饭;大到将来上什么样的大学,干什么样的工作,确立什么样的人生观。如果一味地剥夺孩子的选择权至少会有两种弊端:第一,使孩子在心理上养成严重的依赖性。一旦他依赖的人由于种种原因不能再替他包办一切时,他就会陷入不知所措,甚至精神崩溃的境地。第二,父母主观武断,代替孩子作出种种选择,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一旦选择有误,孩子很容易对父母产生不满与怨恨。这样不但使家庭关系笼罩阴影,而且会损害孩子的心理健康。

因而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鼓励孩子尽可能地自己做主。当然尊重孩子的选择权并不能保证孩子选择都是正确的。这就需要家长们在尊重孩子选择权的同时,还应培养孩子的“辨别”能力。不过“辨别”的能力也只有在选择的实践中培养,所以最好的培养办法还是多为孩子提供“自作主张”的机会。孩子需要添置衣服最好在式样、颜色等方面由孩子作主;星期天,最好让孩子办一天伙食、吃什么、怎么吃由他去操办;学习上遇到困难,家长也可帮着出出主意,但解决问题的办法最后还得由孩子自己拿……在这个过程中。孩子肯定会摔几个跟斗、走一段弯路,但选择的能力也是在一次次选择的尝试中得到了提高。

珍视孩子的意见,让他自己作主,闯出自己的美好前途。

智慧四:多些情趣

曾看到过这样一篇文章,介绍父亲是如何教育儿子的。

第一天早晨,父亲做了两碗荷包蛋面条,一碗蛋卧在上面,一碗上面没有蛋,然后让儿子选择,儿子选择了第一碗。待儿子吃完后,父亲开始吃,狮子发现父亲的碗内藏着两个荷包蛋,这时父亲指着蛋告诫:“记住,想占便宜的人,往往占不到便宜。”

第二个早上,父亲又做了两碗荷包蛋面,表面看起来跟第一次一样,让儿子选择。儿子选择了没蛋的一碗,结果儿子吃到底也不见一个蛋。而父母的碗里却是上面卧着一个蛋,下面藏着一个蛋,这时父亲指着蛋教训儿子:“记住,想占便宜的人,可能要吃亏。”

第三个早上,父亲又做了两碗荷包蛋面,看起来还是跟第一次一样,然后让儿子选择。儿子汲取了上两次的教训,让父亲选,父亲端了上边卧着蛋的那碗。吃着吃着儿子发现自己的碗里竟藏着两个荷包蛋。这时,父亲意味深长地对儿子说:“不想占便宜的人,生活也不会让你吃亏。”

看完这则故事后,我深为这位父亲的教育艺术所折服,只通过三碗面,就让儿子懂得了这样一个终生受用的深刻的人生道理。曾几何时,不少家长抱怨孩子怎么就那么不爱听长辈的教育。其实我们有时翻来覆去讲的不就始终是那几个意思么?孩子几乎都能背下来了,干嘛还来听你唠叨呢?孩子吗,就爱个新鲜,我们何不在家教方式上多动些脑子,让家教也充满情趣!

首先要关注自己的孩子,了解孩子的个性特点,尤其是近期的思想动态,顺应孩子的所思所想来创设教育情境。试想如果上例中的孩子最近正为某事受了委屈,忿忿不平之际,你也采用这种方式,他有心情接受你的教育吗?

其次善于发现并创造教育情境。家长们要擦亮自己的双眼,随时捕捉可以创设教育情境的因素。让教育在生活的河流中翻腾、跳跃,以姿态万千的面目呈现在孩子面前,让孩子“一见而惊,不忍弃去”。从而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第三要根据问题的复杂性,创设多样的教育情境。如上例中的父亲只设计第一次吃面过程,也许孩子还会想:自己不想占便宜,便宜都让别人占了,自己岂不是要吃亏?或这次没选中也许是运气不好,下次我不就会选中吗?如此等等,你的教育还会有效果吗?而又有了后两次的教育,孩子便真正领悟了“不占便宜”的内涵,你还要担心他会去占别人的便宜吗?

为了我们的孩子拥有一个愉快的童年、金色的青春和幸福而有价值的人生,让我们都来做个充满智慧的父母吧!你将会品味到更多教育成功的喜悦!

上一篇:课内外结合“四环三习”搞好高中物理教学 下一篇:构建开放“数学”课堂培养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