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校园物流管理人才培训模式

时间:2022-07-17 03:58:34

谈校园物流管理人才培训模式

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应具备的知识和技能分析

物流业是一个蓬勃发展的行业,就业市场的需求量非常大,尤其是对专业的中、高级人才的需求更为迫切。然而,很多独立院校对物流人才的培养与企业需求不对接,无法满足市场需求[3]。那么,企业对于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到底有何要求,作者通过对德邦、天地华宇、大道物流、四方物流等公司招聘人员进行采访交流,得出以下结论:学好主干课程,扎实专业知识本专业主要课程有: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学、法学通论、基础会计学、市场营销学、生产与运营管理、运筹学、物流管理学、运输管理、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国际物流学、供应链管理及物流综合实训等。通过这些专业课程的学习,接受管理技能、管理方法、管理思维的系统训练,练就分析和解决物流管理问题的基本能力。获取相关职业技能资格证书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可以考取的证书主要有:助理物流师、物流师、采购师、国际货代员、报关员、报检员等;同时,应该掌握英语以及计算机方面要求的能力,获取资格证书,在面试求职时,多一把打开企业招聘大门的钥匙。具备实践动手能力,培养个人综合素质物流管理专业是一门注重实践的学科,物流业属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由多个环节组成。学生应该在寒暑假期间,主动深入物流企业,进行社会实践,获取相关工作技能和工作经验,培养自身实践动手能力;同时,在校期间,多参加学校组织的社团活动和创新创业竞赛活动,包括案例分析大赛、演讲比赛、辩论赛、就业模拟、企业经营模拟、营销策划大赛、物流设计大赛等。通过各种社团活动和比赛,在实践中不仅能提高自己的社交能力、表达能力、写作能力,也能培养自身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此外,由于目前物流对于地域的特殊性要求,大中型物流公司在全国大中城市一般都设有办事处或是营业点,这就要求招聘的学生能够服从公司安排调动,同时具备较强的吃苦耐劳能力,以赢得公司的器重[4]。

独立院校“订单生”培养的益处

“订单生”改进高校人才培养理念长期以来,我国教育体制决定高校的人才培养思路是产品型生产方式,即人才培养模式是政府或高校自己认为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才,高校的资金来源于政府,教学观念是满足政府的要求,教材和教学方法的设计不是为了服务于人才的需求者(企业),因此,经常出现重理论知识学习,轻能力培养的现象;同时,大学生培养时间为四年,生产周期长,而人才需求变化快,这两方面决定了经常出现学校人才供给与企业人才需求脱节。而“订单生”人才培养模式,是面向需求的培养模式,将企业对人才的专业知识、沟通协调能力和职业素养等方面的要求,早日融入到高校的人才培养计划中,并根据企业的要求在教学活动及时调整,这样才能培养出有思想、实用、实干的人才,满足企业的要求。“订单生”降低企业人力资源成本由于信息不对称,企业对大学生的水平不了解,大学生对自己的水平了解。为了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企业招聘大学生,通常通过大学生的文凭、获奖证书以及各类证书等方面来考察新进的员工。虽然这种方式能解决部分人才的逆向选择问题,而员工的能力,需要其在企业工作一段时间才能显示出来,若企业发现某些人才不合适他们的要求,想解聘这些员工,将付出高额的赔偿金。采用“订单生”培养模式,企业通过对大学生寒暑假工作的观察,可以对大学生的水平和素质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这将进一步降低人才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减少企业人力资源的培训成本和解约成本。“订单生”提高学生竞争力在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大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学习了很多知识,但有相当多的大学生对大学教学的学习动力不足。刚进大学时,一部分大学生觉得离毕业很遥远,放松学习;另一部分大学生继承了高中的学习习惯想努力学习,但由于学习目标不明确,没有问题要去解决和分析,当然也就不会去刻苦钻研,虚度光阴是必然的。“订单生”培养模式促使学生早日与企业接触,明确企业要求,产生学习问题,掌握学习目标不是为了考试,而是为了更好地掌握事物发展规律,将来按规律办事,这促使大学生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提高他们竞争力。

独立院校开展“订单生”人才培养的建议

只有高校、企业和学生等三方精诚合作,并做好计划,注重落实和加强监控,“订单生”人才培养才能开展得好。本文以XX独立院校08级物流管理专业学生2011年暑期社会实践为例,阐述独立院校开展“订单生”人才培养的建议:重视组织,责任到人首先需要学校和企业的双方领导重视,达成一致意见,并分别指定具有一定“梦想”———也就是事业心的教师和人员组成专门的“订单生”人才培养中心,该中心负责校企联合培养人才的具体事宜,对人才培养计划、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等方面统筹规划、注重落实和严格监督。本次社会实践由某独立院校领导重视,由某个老师带领,圆满完成了2011年物流管理专业学生赴企业实践学习的任务,并为2008级物流管理学生打开了就业的大门。了解需求,有的放矢“订单生”培养与传统培养的最大区别在于,传统培养是生产导向,而“订单生”培养是市场导向。做好前期的专业人才需求调研,不仅了解合作企业的人才需求,而且掌握相关企业、甚至行业的人才需求,也就是应注意高校人才培养的专用性和通用性,紧密结合人才市场发展,并具有适当的前瞻性,才能制定好相应的人才培养行动纲领———即人才培养计划。例如,2011年上半年,在XX独立院校的物流管理专业“订单生”人才培养中心,就物流管理“订单生”培养计划,多次组织学校的老师、企业的人力资源部和相关职能部门,其他相类似的物流企业和生产或商贸企业的人力资源部,以及相关的物流专家学者共同协商,制定有针对性的人才培养方案。签订订单,责任分清充分考虑企业的人才需求,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校企双方就人才培养内容、方式和人才订单人数应达成一致意见,并签订订单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做到责任分清,为“订单生”培养有效履行提供法律保障。2011年6月,08级物流管理学生在期末考试考完之后,20名同学在班长的带领之下,以团队的形式赴武汉市某物流公司参与暑期实践,同时,学生代表和公司领导就实践时间、岗位、待遇、人数、以及工作过程中的培训、学习等细节进行了商谈,达成一致认可。合理安排,精选学员精心安排订单生人才培养的时间,建议用“1+0.5+2+0.5”模式替代现行“3.5+0.5”模式,第1学年基础理论学习;第2学年上半年企业顶岗实习,具体是学生主动报名,企业通过笔试和面试环节选拔定向人才,确定培养名单,并到企业顶岗实习半年;接着2年时间专业知识学习,采用单独编班的形式,并配备专门的辅导员,在教学计划的制定和组织安排上,要更加灵活多样,适应企业的需求,可以设置更大比例的选修课,且将选修课开班的基本人数下调,形成小专业方向,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的长期发展;最后半年顶岗实习和论文写作。同时还可以对订单生实行弹性学制,结合企业具体需求和学校实践情况,双方共同商定学生赴企业实习工作的时间,尤其是充分利用暑假时间。注重落实,提高效果“订单生”的培养要求学校和企业双方共同努力,企业不能将订单生当作闲人,不安排具体工作,仅仅参观,也不能疏于订单生的管理,任他们到或不到,迟到或早退,同时,企业毕竟是经营单位,不可能将培养订单生的任务放在其日常工作的首位,这就需要学校加强与企业的沟通,并不时通过正式拜访、不正式聊天、定期巡访等方式对订单生在企业工作进行检查,日常的“订单生”培养中,企业可以进行监督,对于不符合企业需求的环节,可以和学校进行沟通,从而有效地将订单落到实处。例如:在2011年5月参观某物流公司之后,不少学生对于和本专业对口的物流公司表现出来较大的兴趣,2008级物流班班委在了解公司要求之后,在6月份按照要求对学生进行了筛选,最终确定了20名学生,在暑期赴该物流公司工作。在赴该物流公司之前,他们精心学习了解公司企业文化,查询各种资料,对于物流公司的工作有了初步的了解。对于本次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企业实践,物流公司领导表示非常满意,多次对学生实践进行了报道;在离别之际,公司领导更是在公司贵宾室召开了规模宏大的欢送会,表彰了实践过程中成绩突出的学生,颁发了“青年标兵”这一荣誉证书———绿色通行证,并给予了现金奖励,同时向该校08级物流班的学生们抛来橄榄枝,希望毕业之后能继续在公司工作。独立院校开展“订单生”人才培养模式还处于摸索阶段,还存在企业能否配合,如何能扩大订单生模式的受益面等问题,而准确的掌握未来市场的需求方向,做好准备,及时转型。对于独立院校能否培养出合格的适合企业的人才来说,至关重要。所以独立院校必须根据自身特色,结合社会实际状况,构建以市场为导向的教学模式,为社会输送优秀的人才,以此来促进独立院校自身的发展。

研究结论

在当前就业形势下,企业需要的是综合素质较高、实践动手能力强且能认可企业文化和价值观的复合型人才。独立院校培养的“订单生”具备较高的思想文化素质和一定的实际操作技能,符合当今社会企业的用人需求[7]。在一本、二本的重压之下,独立院校学生要想在就业市场上被单位乃至社会认可,必须学好主干课程,扎实专业知识,提高实践动手能力,培养个人综合素质;同时,端正心态,先就业再择业。独立院校培养“订单生”适应了当今社会的需求,同时可以实现校企之间的“无缝”对接,提高办学效益;有利于降低企业的培训成本和管理成本;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就业的竞争力。

作者:汤国生 单位:华南理工大学 湖北经济学院

上一篇:资产定价在矿企评价中的作用 下一篇:物流管理基地建设的情况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