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创造性使用教材”的点滴思考

时间:2022-07-17 02:52:27

对“创造性使用教材”的点滴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1-0009-01

案例一:冀教版主编在一次省优质课评比活动讲话中说:现在的小学生喜欢数学的人数正在逐年减少。——为什么出现这种状况哪?

案例二:在上完公开课进行评课时,一位老教师这样告诉年轻老师:“教材的内容、编排的顺序是经过众多专家、学者审定出来的。他们在编写时必定经过深思熟虑、精心安排,自有贯穿其中的科学道理。所以,你在上课时一般不要轻易去改变它。”——教材是不是就那么神圣不可侵犯?

案例三:在一次教师座谈会上, 一位颇有经验的老师说:“新课程目标变了,教材编排新了,内容少了,知识更加简单了,我们的课好讲了,现在的学生再也学不到像原来学生那样更多的东西了。” ——新教材要求的内容真的少了吗?

我们不能假设孩子们都非常清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并自觉地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经历去学习数学,也不能单纯地以教师或家长的“权威”去迫使他们这样做。对于案例一我们需要做的是让孩子们愿意亲近数学、了解数学、喜欢数学,从而主动地从事数学学习。因此,教师应做教材的主人,做教材的“鉴赏者”和“开发者”,也就是教师能够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要解答案例二之前,我先听一个课例:原来三年级有一道“一个生产队购买化肥”的乘法应用题,因为现实中生产队大多取消了,新教材就变成了“一个队”可教学时学生对这个“队”产生了疑惑,“这是什么队呢?”有学生说:“一定是足球队,因为只有足球场地需要化肥”。这说明区域的不同造成理解的差异,另一方面教材无论如何更新,总是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教师要能根据教学内容与要求,设计合理的教学过程,创造性地、深入浅出地、积极主动地把握教材的知识结构,使之有利于学生良好认知结构的转化。

对于案例三,我们说教材是学生从事数学学习的基本素材,它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了基本线索、基本内容和主要的数学活动机会。它是学生从事数学学习活动的“出发点”,而不是“终结目标”。只有教师教育智慧的发挥,知识的不断更新,对教材的不断拓展、补充与创新,才能使教材显示出它的生机与活力。

就目前创造性使用教材,出现了两个方面的误区:

其一,创造性使用教材不应仅是形式上的改变。现在,在一些教师的观念中认为创造性使用教材就是要改变教材的内容、练习。我认为,创造性使用教材不仅仅是改变一些表面的、形式上的东西,而是一种观念上的更新。我们应该在观念更新的基础上,用正确的观念去指导我们的教学。

其二,创造性使用教材要把握好时机。创造性使用教材并非仅仅限定在新授课,或者是课堂的开始环节。在每一节课的任意一个环节,我们都可以通过匠心的设计,对教材进行开发,使教材内容在我们的设计中散发出它独有的魅力。

我们说随着课改深入,大部分教师对先进的教育理念已有所了解,而且说起来能滔滔不绝,但在实际教学中却还是“穿新鞋走老路”,这说明教师在理念和教学行为之间存在着比较大的差距。

一、薄教——化烦为简

布鲁纳说过:“任何一个知识都能够以一种合适的方式教给任何一个学生。”“薄教”不是机械地删减教学内容,它是一种开门见山的教学策略,是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管理、教学评价的组合结构,是根据影响教学活动的主要因素选择教学方法的过程。有些教师在使用教材时生怕漏掉一点,甚至是一个公式、一句话也会反复讲解,反复强调。造成的结果就是把学生绕进烦琐的学习内容之中,不仅没有理解教材的重点,而且还被一个又一个知识点弄得筋疲力尽。现在是信息时代,学生吸收知识必须讲究效率,在最短的时间内抓住重点,那么就需要我们有大刀阔斧的精神。

二、厚学——化瘪为腴

在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常会有这样的感受,对于一些比较难的或思维性较强的知识,比较爱讲,因为感觉有讲头,这样的教学内容才能张扬教师的风采,才能显示教师的功力,相反一些浅显、易懂的内容,则不知从何下手。宋代诗人陆游说得好:“汝欲学诗,功夫在诗外”,这时就需要我们建沟引渠,化干瘪为丰润。我认为教师只要把握住教学知识的目标,不要拘泥于教材,大胆地让学生到生活实践中去经历、体验、探索,不就是创造性使用教材的最好实践吗?课本只是“一掬水”,课本之外,还有大量可学的“江河湖海”。如果割裂了课本和课外,也切断了“一掬水”和“江河湖海”即“小课堂”和“大海洋”的密切关连。这样,就会出现不正常的“知识贫瘠”状态,学生为知识学知识,不利于学生的发展。所以,无论教材的内容有多么单薄,只要以教材为凭借,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汲取更多的营养,那么我们的教学就是丰富的,也就是创造性地使用了教材。比如:在教学《利息》一课时,我设计了一个“小小储蓄员”教学情境,让原本讲完三个概念和一个公式后就进行大量练习的教学,通过联系生活,丰润起来,课上,同学们利用手中的存款条和支款条,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同桌或小组间进行存款或支款,用到什么知识就学什么知识,既提高了兴趣,丰富了知识,又锻炼了能力,收到了效果。这样,学习已经不是单纯的学习了,变成了交流和汲取更多知识的过程。

三、创境——变“灌”为“要”

教材上的数学知识的量观一般都是程式化的,以单纯的知识构成体系,因此,创设情境也是有效创造性使用教材的一种手段。我们先来看这样一个课例,一位教师在讲《角的认识》一节时,指着墙角问:这是什么?学生齐声答:墙,“再仔细想一想”几个学生又答:墙边。老师着急的又问:不对,不对,好好看看。学生不语,老师沉不住气了问:这是墙边吗?这不是墙的角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角的认识。这样为了情境而情境,造成师为之累,生为之惑。通过创设情境既可以使学生掌握教材的重点知识,而且在情境之中学生的学习完全是主动的,是积极的。这种情境是学生参与的氛围,是学生获得知识的最佳途径。以往教学,即使教师多么苦口婆心,学生也如旁观者一般,冷冷地站在场外。而在具体的、生动的情境之中,学生则兴致昂然,产生了需要,实现了由“要我学”为“我要学”的转变。

以上是我对创造性使用教材的一些思考,当然“说的总比做的好”,记得有人说过,“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任何一堂课,当你课后反思的时候,总会觉得有一些不足和遗憾。而你的教学艺术水平正是在不断解决不足和遗憾的过程中得到了提升。相信只要我们不懈的努力,认真研究和解决好以上问题,我们的专业化进程必将一帆风顺,课程改革的金秋也一定会硕果累累。

上一篇: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方法撷谈 下一篇:中职课程项目化设计案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