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市级晚报如何稳定记者队伍?

时间:2022-07-17 02:35:09

地市级晚报如何稳定记者队伍?

一张晚报,能不能办得既让读者满意又让领导机关满意,关键要看有没有一支过硬的采编队伍,写出好的、吸引读者的新闻稿件。这一硬件对于以招聘人员为主的地市级晚报来说,更有相当难度。以《乌兰察布晚报》来说,因为招聘工资低,所有前来应聘的,多数是才气不是很高、难以在大城市立足的大学毕业生。如何稳定这支队伍,使其得到发展,并为晚报长期所用,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乌兰察布晚报》2008年创刊之初,曾招聘到30多位大学毕业生。这些年轻人刚到晚报时,无论是学新闻专业的,还是汉语言或其他专业的,对写新闻稿都是一头雾水,找不到门道。为培养这些人,晚报花费了不少功力,聘请老师办讲座,给他们讲解新闻写作方法;让有经验的老记者带着实地采访,使他们在实践中得到锻炼;由有经验的编辑面对面地改稿,指出其稿件的弊病,指明更好的写作方法,使他们的新闻写作水平得到提高。过了一段时间,一些写作功底扎实、领悟能力强的年轻人渐入佳境,写新闻稿得心应手,很快成为受读者欢迎的名记者。可是好景不长,没过多久,他们就先后去省级新闻媒体应聘,跳槽走了。《乌兰察布晚报》成了更高一级媒体的人才培训基地,这让决策者很气馁。怎么办呢?只能在待遇和情感上多投入。

其一是给予尽量从优的待遇。提高工资,这是留人的第一法宝。物价总是涨,生活成本高,年轻人开销又大,如果总是以低廉劳动力的眼光对待他们,辛苦工作一个月,连糊口钱都挣不到,那他们肯定不会有扎根单位的决心,一旦翅膀硬了,自然要飞。只有以高工资、高待遇吸引他们,只要干得好,稿费从优,过节给正式职工的福利一样不少地发给他们,使他们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并有一定积蓄,这样他们才会干得安心。

其二是营造温馨的集体生活氛围。在从优的工资、稿酬及福利待遇之外,还要关心他们的日常生活情况。很多招聘的年轻人的家在外地,住出租房,吃盒饭,生活不安定,心理上难免有孤独和飘零的感觉。管理者经常对他们嘘寒问暖,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困难,比如帮他们寻租较便宜且条件较好的房子,鼓励并指导他们自己做菜,给他们介绍对象等等,经常活动,如团体出游、舞会、球赛等,营造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集体生活氛围。如此温馨的集体,谁愿意轻易离开呢?留住了心,也就留住了人。

待遇和情感上这两方面的投入得到很好的回报,这几年,《乌兰察布晚报》培养起来的采编队伍一直很稳定,跳槽的很少。这一点,很值得其他同级报社借鉴。

(作者单位:乌兰察布日报社)

上一篇:基层的新闻最鲜活 下一篇:提高媒体公信力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