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创新能力

时间:2022-07-17 01:17:36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创新能力

【摘 要】 新课程标准把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一项重要的标准,这就要求老师改变以往传统的死板的教学模式和枯燥的教学方式,单一的教学方法,用全新的教学理念重组自己的课堂,让所有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中来,从而达到培养创新能力的目标。

【关键词】 创新能力;重组课堂

一、创设多种教学情境,培养创新能力

众所周知,如果教学过程中毫无“波澜”,那么一节课下来根本没什么效果,更谈不上创新能力的培养。所以, 创设多种教学情境,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提出一定难度的问题,使学生既感到熟悉又不能单纯用已有的知识和习惯的方法去解决,使学生进入“心求通而未通,口欲言而未能”的境界,这样就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实践证明,在教学中教师经常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去思考、去发现、去攀登,可以激发和强化学生的求知欲望,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创设“拾极而上”的情境。一个数学知识整体理解或解决较为困难,可分解为几个比较简单的知识,然后逐层推进,逐步深入,让学生理解知识或解决问题有一种“拾极而上”的感觉,就会一步一步地跟随老师,全神贯注,直至知识的完全掌握。这种知识的由浅入深的过程实际就是知识的形成过程,思维的构建过程。

2.创设“欲辨忘言”的情境。欲辨忘言即让学生进入“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的状态。教师对某一知识进行适度的剖析、引导和提示后,让学生自己思考和处理,这时很多学生是一种似懂非懂、欲进不能、欲罢不能的心情,教师利用这种情境可指明知识的关键、强化思维的严密和问题的难点,使学生快速获得知识。在课堂上经常创设这种问题情境能使学生产生急切的求知欲望,并使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状态之中。

3.创设“悬念丛生”的情境。悬念激发是一种积极的学习心理机制,它是学生对所研究的数学问题感到不满足或疑惑不解时产生的,对大脑皮层有强烈而持久的刺激作用,它能使学生一时猜不透、想不通,又丢不开、放不下,从而产生浓厚的兴趣。

4.创设“山重水复”的情境。山重水复即为学生设置一定的障碍。适当的障碍可激发优秀学生的求胜心理,进而获得学习的动机和兴趣。障碍激发学习动机有两层涵义:一是教学内容能使学生“跳一跳,够得着”;二是教给学生思想方法让其自己操作处理,这样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获得“柳暗花明”的惊喜。

二、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创新能力

学习动机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 。学习动机一旦形成,它不仅使学生对所学的东西有一定的指向性。比如,用主动积极的学习态度去学习,对学习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上课能集中注意力去吸取知识等,而且也有一定的动力使学习过程中的注意状态、兴趣水平保持下去,在遇到困难时有克服困难的意志力。可见,对于教师来说,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机并采取一定的教学手段,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才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关键。

那么,教师将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来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

1.充分利用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激发数学学习兴趣。求知欲和好奇心是人与生俱来的特性,处于求知阶段的学生,求知欲和好奇心尤为强烈,合理和巧妙地利用这一特性可起到激发兴趣的良好作用。

2.有效开展竞赛活动,激发学习动机。心理学认为,竞赛可以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和荣誉感,形成强有力的成就动机。小学生好胜心强,富于进取,这种进取精神往往在学习竞赛中表现得更加强烈。在教学中应不失时机的组织课堂竞赛,使学生在竞赛中引起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要善于运用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征开展竞赛活动。

3.及时反馈学习成绩,运用评价手段,升华学习动机。研究表明,学生知道自己的学习结果会产生很大的激励作用,而且反馈越及时效果越好。学习结果的反馈,就是将学习的结果信息提供给学生。因此,教师及时向学生反馈学习成绩,使学生及时获得自己学习情况的信息,能对自己的学习及时强化和矫正。

三、有效的课堂提问,培养创新能力

要想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要求老师一定要设计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在问题设计时,教师不仅要考虑提什么样的问题,还要考虑为什么提这样的问题,使每一个问题既为活跃学生的思维服务,又成为完成本课教学任务的一个组成部分。问题的设计可以从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分析综合能力、比较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和创造想象能力等几方面入手,使问题具有较好的启发诱导性、清晰的层次性。 教师在进行问题设计时应该考虑好并做好充分的准备,以便教学时及时调控,保证课堂上学生的思维不偏离正确的轨道。其中有两个方面最为重要:第一,对学生可能出现的各种反应、回答应有充分的估计并事先想好应对的策略;第二,考虑问题的提出是否有利于调动全体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设计问题时,要考虑让每一个学生参与思维,坚决杜绝优生活跃、差生兴趣不高的相象,使得各层次、各类型的学生在课堂上都有自己的位置,各尽所能,各有所得。

总之,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要求老师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来让学生“动”起来,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来,参与到思考中来,这样才能有利于进一步培养他们创新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罗琼.浅谈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几条途径[J].德阳教育学院学报.2002(04)

[2]蒋秀梅.浅议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小学版).2009(01)

[3]李佳珊.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J].小学教学参考.2008(36)

上一篇: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运用走班分层 下一篇:初中英语教学应重视听、说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