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湿地\冲风口对人工更新影响及对策

时间:2022-07-17 12:59:13

水湿地\冲风口对人工更新影响及对策

【摘 要】:水湿地、冲风口对人工更新的影响很大,更新后的幼林保存率低,生长不良,栽植在水湿地的红松保存率仅为32%,栽植在冲风口的红松保存率仅为18%,栽植在水湿地的落叶松保存率也仅为5%左右,均没有达到人工更新标准。水湿地和冲风口对幼林的生长影响很大,红松的树高生长量仅为0.12~0.18m,胸径生长量为0.10~0.29cm,可见更新在水湿地和冲风口的幼树生长衰弱,对以上低劣的立地条件,应采取及时排水、更新树种、防寒、营造针阔混交林等办法及时补救。

【关键词】:水湿地;冲风口;人工更新;生长;对策

中图分类号: S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809-(2010)-12-0299-02

人工更新必须要遵从造林的六项基本措施,尤其,是适地适树更为重要。在以往的人工更新中,有些地块就因为选地不当,使人工更新没能达到预期效果。特别是误栽到冲风口和水湿地上的林木,其后果更为严重。

据我们调查,凡是栽到冲风口和水湿地上的林木,成活率低下,达不到成林指标,而且即使存活下来的林木也生长不良。所以,为避免今后人工更新不再出现这些问题,我们对栽在冲风口和水湿地上的林木生长进行了调查,借以说明低劣的立地条件对人工更新的影响,以警示后人,并提出应对措施。

1水湿地、冲风口对人工更新的影响

1.1水湿地和冲风口对人工更新的保存率

依据不同地区,不同立地条件的调查结果列表1,表1看出,不同地区,凡栽在水湿地和冲风口的林木,保存率很低。本溪草河口在水湿地栽植的红松,保存率比背风坡低68%,栽植在冲风口的红松,保存率比背风坡低82%,鞍山岫岩在水湿地栽植的落叶松,保存率比背风坡低49%,栽植在凤城砖瓦窑水湿地落叶松保存率比背风坡低50%,显然在不同地区,但生长在水湿地和冲风口的幼林,保存率均没达到人工更新的指标,表明人工更新失败。

1.2水湿地和冲风口人工更新的生长表现

调查表明,凡生长在背风坡的幼林,其树高、胸径生长量,都高于生长在水湿地和冲风口的幼林(见表2)。12年生的红松,生长在水湿地和冲风口的幼林,树高年生长量仅为0.12~0.18m,胸径年生长量为0.10~0.29cm。8~10年的落叶松生长在水湿地的幼林,树高年生长量为0.48~0.51m,胸径年生量为0.53cm。而生长在立地条件较好的背风坡,无论是红松和落叶松,其树高和胸径年生长量都远远高于生长在水湿地和冲风口的幼林。究其原因,水湿地经常出现季节性积水,使土壤透气不良,造成根系长期浸泡在积水中,根系不能进行正常呼吸作用,使根系腐烂,导致幼树生长衰弱,甚至死亡。

冲风口因早春季风频吹,地下部分土壤尚未解冻,而地上部分已开始萌动,造成水分大量蒸腾,使幼树对营养和水分供需不足,引起失调,产生树木生理干旱,导致幼树枯死和生长不良。

表1 不同土层厚度的红松的生长表现

表2 不同立地条件人工更新的生长表现

2对水湿地、冲风口人工更新的补救对策

2.1水湿地人工更新的补救措施

2.1.1及时排水

水湿地通常处在山中下腹,呈凹形地,积水过多,很难排出。因此,人工更新后,对大面积积水过多的地段,要挖沟排水,对排水不便的地段,要局部处理,以此来减轻土壤的水分含量,使幼树的根系不被积水长期浸泡,保证幼树的正常生长。

2.1.2更新树种

水湿地更新失败后,可以考虑更新喜湿树种,来替代原来树种,如山杨、赤杨、枫杨、核桃楸等,更新的树种,按不规则的方法栽植,见缝插针,哪块合适哪块栽,以成活为标准。对积水过大,不易栽植的地段,可选用营养杯造林,来提高幼林的保存率。

2.1.3精心管理

水湿地更新后,要及时调查成活率,对低于80%以下的成活率,要认真补植,补植密度可以适当加大,对低于50%以下的成活率,要重新更换树种,或采取营养杯造林。每年要认真幼抚,以穴状抚育为主,造林当年应进行一次扩穴,要求穴径为80cm,可以增大土壤的蒸腾作用,提高土壤的水分消耗,保证幼树的正常生长。

2.2冲风口人工更新的补救措施

2.2.1防寒处理

冲风口常常遭到季风的威协,使人工更新屡屡失败,为防止冬季的北风,对更新后的幼树入冬前,采用土埋法(将苗向上坡压倒后,取土埋压),套塑料袋法(入冬前或早春季风集中时期,用特别塑料袋套在苗上),草盖法(将杂草复盖苗上),进行预防。据调查,采取以上三种方法,可提高造林成活率,土埋法可达到90%以上,套袋法和盖草法可达到85%左右。

2.2.2营造针阔混交林

在冲风口地段,营造针阔混交林对抵制风害效果比纯林好,营造带状混交林(2行阔叶树,5行针叶树)易通风,使通风面通过针阔树种立体空间流走,而纯林立体空间小,立体结构为一个林冠层,季风经过时,易被挡住,不流通。所以,营造针阔混交林,可以增加林冠层,使立体结构明显,对抵御风害有明显作用。

3小结

水湿地和冲风口对人工更新的影响很大,栽植在水湿地的红松保存率比背风坡低68%,栽植在冲风口的红松保存率比背风坡低82%。栽植在水湿地的落叶松保存率比背风坡低50%左右。

生长在水湿地和冲风口的幼林,生长不良,12年生红松树高生长量为0.12~0.18m,胸径生长量为0.10~0.29cm,8~10年生的落叶松树高年生长量为0.48~0.51m,胸径年生长量为0.53cm左右,水湿地的补救措施应以及时排水,更新树种,精心管理等办法进行,冲风口的补救措施,应以及时防寒,营造针阔混交林等办法进行。

作者简介:于成琦,男,(1963-),辽宁岫岩人,大学,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森林经营工作。

上一篇:假冒注册商标罪的客观方面疑难问题研究 下一篇:对城市园林绿化管理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