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对非ST段抬高型心梗后心功能的影响

时间:2022-07-17 10:58:15

[摘要] 目的 观察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对NSTE-AMI患者心功能的影响。 方法 74例NSTE-AMI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常规治疗组(20 mg/晚)及强化治疗组(40 mg/晚),超声测量治疗24 h内及3个月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并于24 h内、3个月测定血浆NT-proBNP。 结果 两组患者LVEF、LVEDd及NT-proBNP在治疗3个月后与治疗24 h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强化治疗组LVEF较常规治疗组升高更明显,LVEDd则进一步下降,血浆NT-proBNP亦进一步下降。 结论 大剂量阿托伐他汀较常规剂量治疗NSTE-AMI心力衰竭可以进一步提高心功能,改善预后。

[关键词] 阿托伐他汀;非ST段抬高型心梗;心功能

[中图分类号] R542.2+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2)29-0076-03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杀手,是指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基础上继发血栓形成而引起的一组急性缺血性心脏病,分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AMI)及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AMI)。NSTE-AMI患者常伴有多支冠脉严重狭窄病变或合并高龄、糖尿病、高血压等临床情况,容易出现心功能衰竭。他汀类药物是三羟基三甲基戊二酞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除降低血胆固醇作用外,还具有独立于调脂以外的“多效性”作用,如改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减轻血管炎症反应、稳定粥样斑块、抑制泡沫细胞形成、降低血小板黏性、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等,这些作用与他汀的剂量呈正相关。目前研究已经证实,应用他汀类药物可显著改善AMI临床预后,减少严重不良事件发生,这提示他汀可能对改善心功能有益。已有研究表明他汀可阻止冠心病心衰的发生发展,可通过改善心室重构进而改善心功能[1,2]。NSTE-AMI患者有多支血管严重狭窄病变的基础,有斑块破裂并血栓形成的病理生理特点,应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对其心功能可带来直接或间接的积极影响,然而临床实际上报道并不多。本文选择观察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对NSTE-AMI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探讨其临床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7月~2012年4月住院NSTE-AMI患者74例,其中男46例,女28例,年龄59~82岁,平均(62.5±8.6)岁。根据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与治疗指南标准临床诊断确诊[3]。急性心衰诊断采用Killip分级,慢性心衰采用NYHA分级,且结合NT-proBNP测定值判断。排除标准:合并肿瘤、严重感染、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肺源性心脏病及合并其他心脏病患者、重度心衰(Killip 4级,NYHA Ⅳ级)患者、发生心梗前使用过他汀患者。

1.2 临床分组

入选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常规治疗组及强化治疗组,常规治疗为阿托伐他汀,20 mg,QN;强化治疗为阿托伐他汀,40 mg,QN。常规治疗组37例,男22例,女15例,平均年龄(60.1±9.4)岁;强化治疗组37例,男24例,女13例,平均年龄(59.3±10.6)岁。两组间年龄、性别、心功能状态、心梗发病至就诊时间、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心肌肌钙蛋白I(cTnI)升高值、血脂水平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1.3 治疗及检测方法

1.3.1 治疗方法 常规治疗组每晚服用阿托伐他汀(立普妥)20 mg;强化治疗组每晚服用立普妥40 mg。其他治疗包括ACEI、β受体阻滞剂、硝酸酯类药物、抗血小板及抗凝治疗、抗心衰治疗等,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3.2 检测方法 采用PHILIPS Agilent SONOS5500型超声心动仪,探头频率2.5 MHz,固定医生操作并测量、分析,于治疗24 h内、3个月时测定所有患者心功能指标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所有AMI患者分别治疗后24 h内、3个月时取外周静脉血2 mL,用PAMP快速检测仪检测NT-proBNP。服药期间严密监测肝功能及肌酶谱。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同组内不同时间点比较采用q检验,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LVEF、LVEDd、血浆NT-proBNP的变化

两组患者LVEF及LVEDd与治疗后24 h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3个月时上述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治疗3个月后互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强化组LVEF较常规治疗组升高明显,LVEDd下降,血浆NT-proBNP下降。见表2。

2.2 不良反应

常规治疗组与强化治疗组治疗后3个月均无明显不良反应,仅强化治疗组有3例谷丙转氨酶(ALT)轻度升高(

3 讨论

业已证实他汀类药物有独立于调脂作用外的“多效性”,包括抗炎症、抗氧化、改善血管内皮功能、调节心脏自主神经功能、抑制心肌细胞凋亡和逆转心室重构、促进血管再生改善心肌微循环等作用,这些作用对心衰的防治较为有利,尤其对缺血性心脏病而言更有价值。他汀类药物能显著减少冠心病心肌梗死后严重不良事件的发生,这与他汀的降脂及降脂外的有益作用均有密切关系。许多研究表明,AMI后给予他汀类药物治疗能延缓心力衰竭发生、改善心功能状态,且与剂量正相关[4-6]。AMI患者应用瑞舒伐他汀治疗后BNP水平下降,且随剂量增大而下降水平更明显[7];予以氟伐他汀治疗后,AMI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下降,服用大剂量者更为明显[8]。本研究分别予以NSTE-AMI患者阿托伐他汀大剂量强化治疗和常规剂量治疗,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LVEF、LVEDd等反映心功能及心室重构的指标明显优于治疗前,尤以强化治疗组更明显。

血浆NT-proBNP水平在治疗3个月后均下降,强化治疗组下降程度较常规治疗组更显著。NT-proBNP是预测心血管事件的重要血清学指标,是评价心功能的生化标志物,其升高的程度与心衰的程度呈正相关。阿托伐他汀大剂量强化治疗较常规剂量组能使NT-proBNP进一步下降,说明大剂量阿托伐他汀较常规剂量治疗NSTE-AMI可以进一步提高心功能,改善预后。本文研究的侧重点是冠心病中的一个特殊类型——非ST抬高型心梗,基于NSTE-AMI常有多支血管病变,合并较多缺血心肌,以他汀的保护心肌及心血管正性作用而言,本研究更具有针对性和更有临床价值。同时本研究中两组患者绝大多数均有较好的耐受性,说明阿托伐他汀大剂量强化治疗对NSTE-AMI安全有效。但本研究的样本量有限,还需大规模的临床试验进一步证实。

[参考文献]

[1] Udeh JA,Ray JG. Primary and secondary prevention of heart failure with statins[J]. Expert Rev Cardiovasc Ther,2006,4(6):917-926.

[2] Kodanm Y,Kitta Y,Nakamura T,et al. Atorvastatin increases plasma soluble Fms-like tyrosine kinase-1 and decreases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and placental growth factor in association with imprevement of ventricular function in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J]. J Am Coil Cardiol,2006,48(1):43-50.

[3]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 不稳定性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诊断与治疗指南[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7,35(4):295-304.

[4] Kiekshus J,Apetrei E,Barrios V,et al. Rosuvastatin in older patients with systolic heart failure[J]. N Engl J Med,2007,357(22):2248-2261.

[5] Khush KK,graters DD,Bittner V,et al. Effect of high-dose atorvastatin on hospitalizations heartfailure subgroup: analysis of the treating to new targets(TNT)study[J]. Circulation,2007,115(5):576-583.

[6] Mozaffarian,Nye R,Levy WC. Statin therapy is associated with lower mortality among patients with severe heart failure[J]. Am J Cardiol,2004,93(9):1124-1129.

[7] 孙奡燕,赵雅琳,葛华,等. 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对AMI患者PCI术后血hs-CRP、P-选择素及BNP的影响[J]. 山东医药,2010,50(51):63-64.

[8] 黄宇,雷海芳,魏盟,等. 普伐他汀治疗急诊PCI术后CHF患者血浆NT-proBNP和MMP-2变化及与左室重构的关系[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10,30(3):336-339.

(收稿日期:2012-07-20)

上一篇:工程机械零部件企业项目时间管理实践总结 下一篇:孔雀,从公主到斗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