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体育课教学内容优化及考评机制探析

时间:2022-07-17 10:43:10

公共体育课教学内容优化及考评机制探析

【摘要】针对目前公共体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教学内容陈旧、单一;考试制度不合理等弊端的问题,笔者首先研究了公共体育教学内容的优化,其次研究了考评机制的优化,以便为公共体育教学内容设置和考核方式提供帮助。

【关键词】公共体育 教学内容 考评机制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0-0200-02

就目前国内高校公共体育教学而言,由于长期沿用传统教育模式,体育内容陈旧,考评机制单一,不仅没有充分发挥高校公共体育课的基本功能,使学生产生厌学心理,还会限制学生充分发挥创造性。根据相关部门近些年对大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可知,大学生各项体能指标持续下降。这些问题若不及时解决,不仅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造成影响,还可能影响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基于此,应该积极对公共体育课教学内容及考评机制进行优化,以便能够有效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终身体育的运动理念。

1.公共体育教学内容优化

1.1.单调项目可删除

国内体育教学内容多年来都沿袭前苏联的教学模式,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这种教学模式已经难以有效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例如:田径课教学中的投掷项目,对学生的强身健体及终身体育并没有多大用处,但是体育教材中都安排了该项目,还强调了该项目的重要性,认为跑、跳、投缺一不可。然而由于该项目动作枯燥、单调,在上课过程中还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因此实际教学时很难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1.2.增加项目深度

在公共体育教学内容中,部分项目学生在中小学已经学过,但是在大学公共体育教学中仍然出现,例如篮球、健美操等,对于此类项目的教学不应该在原有基础上重复,还应该在这些项目的深度和广度上予以拓展。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区别对待,按照学生的水平和能力分组进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1.3.合理安排项目内容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专项技能训练时,要确保练习和专项技术的核心部门完全相同,确保学生的训练效果。项目内容既要适应身体素质好、技术能力强的学生,也要适应身体素质差,技术能力差的学生,要选择具有共性的训练项目,要选择难度和数量都比较合理的训练项目。

1.4.准备活动多样化

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在准备活动中,通常是先跑步,然后做徒手操,这会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缺乏积极性。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兴趣和积极性,可以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例如:跳绳、踢毽子等,在学生感兴趣的项目中,要多引导和启发学生,同时还要注意在准备活动中培养学生不怕困难、团结友爱的品质。

2.公共体育教学考评机制优化

2.1.考试制度具有明确的指导思想

按照国家教育部的要求,体育课的考试必须贯彻“健康第一”的理念,支持、鼓励学生积极投身到体育运动中来,积极锻炼,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理念。而目前的考试机制缺乏明确的指导思想,学生在学习一个学期的体育课后,不明确考试的最终目的,误认为考试仅仅是获得学分的最终形式,因此在体育教学活动中,提不起兴趣,更谈不上培养终身体育的理念,严重影响了体育课堂教学效果。

2.2.考试要采取技术和理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公共体育教学技术考核主要是为了体现学生对某种项目的掌握程度,技术考核包括两方面:其一,学生该项目是否达标;其二,对学生掌握的技术状况进行评定。理论考试采取集中考试的方式进行,可通过试卷考试的方式,理论命题要遵循教学大纲进行,命题立意要以能力为立意,实现技术和理论考核相结合的模式进行。

2.3.考试方法多样化

体育考试的内容要严格按照教学大纲进行,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技能和科学锻炼方法,以便培养学生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考试方法可采取多种方式进行,例如:竞技比赛,小组互评等,对学生的各种能力进行评定。

2.4.确定严格的奖惩与补考制度

学生无论是在理论考试还是在技术考试中,一旦出现舞弊行为,则成绩作废,不能参加正常的补考,同时还要按照学校制定的违纪舞弊办法进行处理;对于旷课达到一定标准的,则认定体育课成绩不合格,同时还要考虑学生的平时表现。对于那些在重大赛事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应给予适当的奖励,并实行加分制度。体育教研室要成立专门的补考小组,合理制定学生补考的内容、方法。除此之外,还要建立完善的考试制度,使体育考试更完善、更科学,以达到“健康教育”的最终目的。

2.5.把握考试的标准和尺度

公共体育课的考试通常由代课教师随堂进行,这样极易造成考试标准不规范、不统一,尤其是那些凭主观评分的项目,不同教师在考核时对考核标准把握尺度会存在较大差异,从而导致不同班级学生同一项目的平均成绩差距较大。除此之外,教师在随堂考试时的主观因素也会造成成绩的差距,从而引发学生不满和对抗心理,更别说调动学生参加体育的积极性。因此,要制定统一的考核标准,安排专门时间进行考试。

3.结束语

总之,体育教学对于学生养成“终身体育”的理念具有很大的影响,体育教师要积极对传统的教学内容和考核机制进行优化,以便能够采用合适的教学内容,建立合理的考评机制,培养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运动理念。

参考文献:

[1]高慧娟.河南省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程设置现状及改革对策研究[D].郑州大学,2011.06.

[2]周义义,何满龙,刘建华.建立普通高校新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探索[J].体育与科学,2013,(5)4:78-79.

上一篇:药学类本科生药物化学课程全英文教学的几点思... 下一篇:职业院校中“分层教学”的研究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