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教学学生创造性学习精神培养

时间:2022-07-17 09:30:15

生物教学学生创造性学习精神培养

摘要:

提倡素质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时代的要求与呼唤。在生物学教学中变学生传统的继承性学习方式为创造性学习方式———问题学习、研究学习和自主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

生物教学;创造性学习;创新精神;创新能力

知识经济时代,由于科技迅猛发展,社会信息化,经济全球化,要求大量高素质人才,而提倡素质教育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关键,素质教育的核心在于创新能力培养。传统教育方式下的学习属于继承性学习,继承已有知识、文化。单纯的继承必然窒息创造精神。而创造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因此,在生物学教学中注重学生创造性学习的培养,才能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1问题学习

1.1“提出问题”是前提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传统教育强调学生死记硬背老师所讲的知识,忽视培养提问能力,爱提问的学生被老师嘲笑为“钻牛角尖”,从而挫伤学生的自信心,殊不知自信心是创造力的源泉。

1.2“解决问题”是关键

问题学习不仅指提出问题,还包括解决问题,解决问题能更好地锻炼思维能力、创新能力。杜威说:“如果给学生一种问题,这种问题的解决使他立刻获得一种成功的意思和好奇心的满足,就会把所有能力都倾注到学习上。”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创设问题情境,尤其如何解决相互冲突的问题,通过角色扮演,代表不同利益,经过激烈辩论,充分表现学生的自我表达能力,锻炼学生思考、分析及决策能力,最后大家达成共识。教师要不断创设阶梯性问题情境,以疑激趣,以疑促思,角色扮演,身临其境,解决问题,锻炼能力,获取知识,增强信心,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创造型人才。

2.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并确定研究课题,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原来的学科教学由于受教学目的、内容、时间和教师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很难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更无法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研究性学习是转变学生学习方法的一个突破口,生物学科实践性强,学习内容贴近生活,以往传统做实验,只是照方抓药,按实验步骤,检验结果,做实验的最终目的在于结果的正确性。探究性学习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开放性的现实情境中主动探究,获得亲身体验。如在“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探究过程中,在制订计划与实施计划环节上,让学生亲自动手寻找鼠妇,精心设计实验装置,仔细观察鼠妇活动,认真记录相关数据,最后得出结论。整个探究过程并非老师传授给的权威答案,而是通过学生自己积极动手、动脑,不仅得出结果,更加深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同时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与实践能力。研究性学习不仅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而且可以促进教师教育理念改变,尽管探究性学习存在许多局限性,比如:有的探究时间性较长,有的存在工具、材料等实验条件的不足,但只要坚持这一学习方式的探索,坚信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一定能得到很好地培养与锻炼。

3.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创造性学习的重要形式,自主学习能力是信息时代必备的基本要求,也是培养一个人不断发展与终身学习的能力。自主学习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活动从本质上说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以掌握教材为主的一种学习活动。其特点就是实现认识上的转化,认知心理学研究表明:人脑对外界信息不是被动接受而是主动建构,也就是说:一切新知必须建立在原有认知结构基础上才能转化生成新知识。当学生积极主动地、满怀兴趣地进行认知活动时,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就能顺应这些新知,同时提高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水平,学生如果消极被动地学习,这些新知识就不能与原有知识结构发生联系,学生作为知识的容器无法将知识转变为自己的理智力量,也就无法从根本上导向对知识的发现与创新。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旨在引导学生从学会到会学,从被动接受学习的客体转变成主动探究、勇于创新的主体。“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未来的文盲不再是那些不识字的人。而是指那些不会学习的人,随着科技信息技术日新月异,传递与储存知识显然不适应时代要求,应该努力寻找获得知识的方法,培养他们学会如何获取解决新问题的知识与才能。著名心理学家王极盛对五类科技人员进行创造性心理因素在科技创造中作用大小的研究表明:在影响创造力的25项因素中,占第一位的都是自主学习能力。足见自主学习与人的创造力有极其密切的关系,自主学习是一种能锻炼、提高人的创造力的创造性学习,故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创造性学习,在教学中应多重视自主学习,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能力培养,创新能力培养的关键在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时代要求教师转变观念,与时俱进,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学习,使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得到真正发展和提高。

作者:陈传饱 单位:尤溪第五中学

参考文献:

[1]王小平.本领恐慌.海口:海南出版社,2001.

[2]钟启泉,崔允郭.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上一篇:生物教学改革转变浅谈 下一篇:声乐教学情感培养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