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怕的技术依赖

时间:2022-07-17 08:43:46

可怕的技术依赖

北京市第一机床厂是我国最大的重型机床生产厂,20世纪90年代中期更是因为CIMS应用获得过国际大奖,这家工厂日前宣布斥资1O亿元在北京顺义兴建国内最大最先进的数控机床生产基地。这样大规模的举动却并没有让北京市第一机床厂高级顾问、原总工程师杨楚保感到兴奋。他说,跨国公司给我们的基本上是成熟技术而非先进技术,由于在消化吸收乃至创新的环节上极为薄弱,20多年来我国以市场换技术的策略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失效,第一机床厂也不例外。

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进展迟缓,远末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不论是传统产业还是高新技术产业,都出现了技术黑洞化现象。传统产业中,我国产业技术水平整体上仍比较落后,钢铁、有色金属、电力、机械、石油化工的技术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较大。据估计,我国大中型企业的技术水平比国际水平落后5~10年,机械行业技术水平比国际先进水平落后15~20年,石化行业总体技术和装备水平落后20年。一些产业的差距还在拉大。高技术产业也不例外,高技术不高,大大制约了高技术产业对国民经济的拉动和结构调整作用。

目前,许多产业面临着这样的共性问题缺乏能够支持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技术支持,特别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性技术供给和技术储备严重不足。在产业技术领域,我国的发明专利只有日本和美国的1/30、韩国的1/4。据有关统计资料,近15年来,外国企业和国内企业在中国申请发明专利比例是6.4:1。如何有效地建立起保证产业发展的技术基础,已成为我国经济增长必须直接面对的重大问题。与高速增长的经济相比,我国产业技术进步却进展不大,十五期间技术已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最大瓶颈。技术黑洞的形成和投入密切相关。虽然我国研发经费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保持较高增长速度,但因基数过低,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依然非常低,2001年仅为1%。

在我国,一个产业的整体投入远不及一个跨国公司的投入能力。仅爱立信(中国)有限公司的研发和教育投入去年就增加到57亿美元,其全球研发投入约30~40亿美元。而微软的全球研发投入更是高达50亿美元。两家公司的投入之和就与我国2001年896亿元的研发经费投入相差无几。

产业技术投资不足的状况,很可能使我国产业发展与技术进步陷入一种黑洞般的恶性循环:产业越是落后,技术投入越低;技术投入越低,产业越是落后。投资能力有限的企业陷入尴尬局面倾尽全力也只能拿出小钱,根本无法与跨国公司的大规模投资相提并论。如果这种情况不能明显转变,特别是技术投资增长没有一个更大的加速度,提高中国产业技术竞争实力将是非常困难的。产业技术的依赖说到底还是个体制问题,从技术到产品到企业再到产业,这中间的体制障碍非常大,因此难以形成生产力。很多技术我们有,为什么不去开发反而去引进?因为与其费半天劲去搞研发,不如引进一套,服务也到位。这样,我们的技术创新能力在慢慢衰竭,从国家来说,核心技术就越来越减少了。在今天的国际环境下,技术依赖远比资金依赖和市场依赖更加难以摆脱,我们必须认识到产业的核心技术特别是前沿和战略高技术是引进不了的。

上一篇:谁说国企搞不好 下一篇:中美巨额贸易逆差根在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