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建施工中混凝土质量通病与预防措施的几种方案

时间:2022-07-17 08:25:46

房建施工中混凝土质量通病与预防措施的几种方案

【摘要】在房屋建设中,混凝土作为做基本的施工材料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然而,在房建施工过程中,受各种施工技术与施工条件的影响,混凝土的质量还是存在着一些通病。本文主要是对这些通病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以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房建施工;混凝土;质量通病;预防措施;思考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全国范围内的混凝土建筑工程越来越多。其中,混凝土的使用质量问题也一直是人们所关注的重点问题,因为它直接关系到整个建筑本身的建设效果。但是在实际施工中,受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混凝土的质量还是存在着一些通病,并且这些通病也严重威胁到了人们的生命财产的安全。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必须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加强对这些通病的预防,以便确保整个建筑的质量与安全能够满足人们的实际需要。

一、 干缩裂缝

1. 特征分析

对于混凝土来说,通常情况下,其干缩裂缝具有一定的表面性。纵横交错分布,没有任何规律可言,而且缝宽也比较细窄,不会超过 0.2 mm。在厚度比较薄的板、梁构件中,其裂缝多向短的方向分布。同时,它的整体性结构干缩裂缝,通常是出现在变截面处。另外,平面裂缝多数情况下是延伸到块体的边缘,这在大体积混凝土较为常见。

2. 原因分析

(1)在混凝土成型之后,对它的养护工作没有做到位。在客观自然因素的影响下,混凝土表面的水分会被蒸发,从而导致其体积的收缩。但是混凝土内部湿度并没有很大的变化,收缩也不明显。在这种情况下,混凝土表面的收缩会导致其内部产生拉应力,最终就会使混凝土的表面产生裂缝。同时,当混凝土的构件水分蒸发之后,由于地基对它的收缩力产生约束,因此也会出现干缩裂缝。

(2)混凝土长期处在露天环境中,其表面的湿度经常变化。

(3)在混凝土的配制过程中,粉砂的含泥量过多。

(4)没有进行合理的混凝土振捣,造成它表面砂浆层的水泥含量过多。

3. 预防措施

(1)要严格控制混凝土中水灰比以及水泥含量,而且砂率也不能过大。要控制砂石的含泥量时,要合理使用粉砂,以免用量过大,同时要确保振捣的密实。另外,最好对板面进行二次的抹压。这样就可以促使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提高,以达到减少其收缩量的目的。

(2)做好混凝土的维护工作,最好是适当延长其养护时间。如果混凝土构件是长期处于露天状态,要进行相应的覆盖处理,防止其曝晒。当然,还要适时给它浇水,以补充水分。

(3)在混凝土的具体浇筑之前,要确保模板与基层的湿润,还要对其进行简单的浇水处理。

二、 混凝土在制作、脱模以及运输等过程中的裂缝

1. 特征分析 在混凝土的制作、脱模以及运输等过程中,受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其表面容易产生没有一定规律的裂缝,比如横向的、纵向的、水平的、竖直的等。而且其裂缝的深度与宽度,也会因产生的原因会有所不同。

2. 原因分析

(1)当木板的吸水量过大时,其表面就容易产生膨胀,而且还会把柱、梁角拉裂。

(2)在进行混凝土的脱模翻转过程中,由于受到过大的振动力,或者是砂子的不均匀摊铺,就会容易导致混凝土的开裂。同时,如果混凝土在成型之后受到强大的振动力,也会导致裂缝的产生。

(3)混凝土构件成型后,如果过早抽芯,容易造成混凝土的塌陷,从而导致裂缝的产生;如果过晚抽芯,容易造成混凝土与芯管之间的粘合,从而导致被拉裂的情况发生。

(4)在混凝土的吊装过程中,如果隔离板的隔离剂失效,就容易造成混凝土与模板之间的粘合。这时混凝土在起吊中受力不均,就会出现裂缝。

(5)混凝土构件在运输或者是堆放过程中,其支承垫如果不处于同一垂直线上,受运输的颠簸,也可能使其产生裂缝。

3. 预防措施

(1)木模板在浇筑混凝土前要确保其的湿透。

(2)在脱模翻转混凝土构件时,应该在平整的铺砂地进行。同时还要保证操作的稳定性,以免产生巨大的冲击力。

(3)要确保预留混凝土构件空洞的钢管的平直,做钢管除锈处理。在浇筑混凝土之后,要做好钢管定时定向的转动工作,并且抽管时要做到平稳缓慢。

(4)在进行预制混凝土构件胎膜的选取时,要尽量选用那些质量、效果比较好的隔离剂,并且确保起吊的平稳。

(5)在堆放混凝土构件时,要充分考虑其受力特点。如果是重叠堆放,应该保持在同一垂直线上。同时在此过程中,还应该做好构件的标记工作,防止反放的现象发生。

(6)在运输混凝土构件的时候应该做好相应的捆绑工作,避免产生碰撞或者晃动的现象。

(7)在进行大混凝土构件的吊装时,要合理设置吊装点,同时,还要做好其横向的加固工作,并设置牵引所,避免吊装过程中出现碰撞或者晃动的现象。

三、 混凝土的蜂窝、空洞以及麻面

1. 产生原因

(1)模板表明的不平整、不光滑;不均匀地涂抹脱模剂,或者是脱模剂的质量不能满足实际要求;木模板没有在砼浇筑前进行浸泡处理。

(2)在浇筑混凝土的过程中,对有一定下落高度砼的落料处理不到位,从而导致砼的离析现象。

(3)在混凝土的砼浇筑过程中,其振捣没有按照规定的要求来操作,或者是出现漏振的情况。

(4)模板的拼缝做得不够严实,或者是在进行混凝土的砼浇筑时,其模板产生了变形的情况,从而导致漏浆的现象。

2. 预防措施

(1)确保模板表面的平整与光滑,不能残留其他附着物;在脱模过程中,要保证脱模剂的均匀涂抹;在浇筑混凝土之前,木模板进行饱和浸水处理,保证它的湿润,并且不能留下积水。

(2)要把砼浇筑的高度控制在2 m 以内的范围,如果超过3 m,必须采取串筒或者溜槽来下料。

(3)科学控制混凝土振捣的时间与间距,确保振捣的均匀,防止出现漏振或者过度振的情况。

(4)在拼装模板时,要确保它的严实,并做好其中的加固、加牢工作。

四、 露筋

1. 产生原因

(1)在进行砼振捣的工序时,垫块移位,或者是垫块的厚度不能满足要求。

(2)混凝土构建的截断面太小,并且钢筋过密。

(3)在混凝土的振捣过程中,振捣棒撞击钢筋,导致钢筋的移位,从而产生露筋的现象。

2. 预防措施

(1)在混凝土的具体砼浇筑施工之前,要保证垫块的足够厚度,并对它进行加固处理。

(2)在浇筑柱时,其接口处应该运用砂浆作引浆处理。

(3)在混凝土的振捣中,要尽量避免振动棒与钢筋的接触,防止钢筋的移位。

五、结 语

在房建施工中,各种混凝土通病的产生原因也不尽相同。所以在预防过程中,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症下药,这样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

上一篇:房屋建筑中的混凝土施工技术 下一篇:浅论如何加强当前建筑施工进度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