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力的培养是提升学生作文水平的有效途径

时间:2022-07-17 05:15:53

想象力的培养是提升学生作文水平的有效途径

俄国文学家高尔基说过:“艺术是靠想象而存在的。”想象是人们认识事物的一种方式,想象力是一种十分强烈的人类发展的伟大天赋。心理学家也告诉我们:“大脑思维是靠外界信息的不断刺激活跃起来,这是通向想象的第一步。”因此,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儿童想象力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笔者经过实践,认为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提供观察材料,给学生留有想象的余地

观察图画和实物作文符合小学生无意想象和再造想象占优势的特点,有助于培养他们想象的有意性和目的性,倘若每一次训练都是刻板地再现材料,创造想象则难以增长。如果教学中能充分利用插图,或在图中增设空白,或对实物设置悬念,不仅可以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对作文的兴趣,还可以促使学生通过创造性的想象去填补空白,解决悬念。

二、提供故事,拓宽想象的创造天地

亚里士多德说过,“没有想象,心灵就不会思想。”想象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方式,独创性是它的特点,创造性是社会具有生命力的标志。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想象的情境,让学生多一些来自内心想象的东西,甚至可以是古怪离奇的幻想,都未尝不可。如学完《鹬蚌相争》一课,让学生续写鹬和蚌被渔夫捉走后,他们在渔夫的鱼篓里会说什么,它们的命运如何?给他们拓宽想象的空间,学生写的故事免不了幼稚,免不了缺乏逻辑,更难以摆脱模仿的痕迹,但学生鲜活的思想融进了很多童心、童趣、童真。

三、利用图形发展思维,激发学生的创造想象

处于作文起步阶段的学生想象具有直观性、片面性、模仿性的特点。为其提供的观察材料越具体、越翔实,他们的这些特点往往表现得越明显,有时甚至强化了他们的这些特点。换个方式,为他们提供一些抽象的图形,他们的创造想象反而被激活,因为他们必须在原有的图形上进行创造才可能有新的形象产生。由抽象的图形到生动的画面,是创造想象不断发展的过程。

四、由此及彼的联想,深化认识

联想是想象的前奏,是向想象的过渡。有人把联想作为想象的一种方式,它是由一种事物进而联想到另一种事物,这种联想,不但使作文的材料丰富而充实,而且还使作文的内容正确而深刻。

想象作文教学中最基本的要求之一,是开发学生的想象力,调动他们内在的潜质,使思维具有明显的开放性、横向性、跳跃性。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想象,欣赏他们的想象,并注意以巧妙的方式,在润物细无声中引导学生的想象向着更合理、更现实、更富于创造性的境界发展。让学生用妙手打开一扇神奇的“想象之窗”去观赏那迷人的“满园春色”。

(作者单位 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归仁中心小学)

上一篇:浅谈一年级数学教学中快乐教学的运用 下一篇:浅谈演示化学实验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