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达村的年俗

时间:2022-07-17 04:55:41

我的老家是云龙县大达村,属白族聚居村落。这里的年俗保留着完整的白族传统习俗。

宰年猪

宰年猪,储藏一年的肉食是一家人一年生活的大事。基本上每家要宰一至三头肥猪。农历十一至十二月,特别是冬至节前后是宰年猪的旺季。一般宰年猪的日子要选“生甲”之日,少选或不选“死甲”和“病甲”。因“生甲”易于腌制和储藏腊肉。宰猪这天的属相不能与家里人冲犯或同属相,目的寻求吉利、平安、顺畅。是日早上,在宰猪前就要摆好祭坛,上香、磕头后才开始“抓猪”。猪杀死后,浇上冷水,涂湿后才用干松毛烧,涂湿的目的是通过火一烧,去毛干净。烧好后用余灰稀泥涂抹在烧好的猪上,捂十来分钟后刮洗,这样去污非常干净。开肠破肚后就可以烧吃肉。宰猪的主刀手必须是非常熟练的师傅,能准确地把猪的各件数切割完整。猪切割结束后,把猪头供于祭坛上,再次上香、磕头,祭祀结束才开始吃饭。宰年猪这天,亲戚朋友都请来吃饭,乡里称“二海小”,即腌吃猪生皮凉拌,一般都要有十来桌客。“凉拌”这道菜制作非常特别,首先要把萝卜切成细丝,然后要把瘦肉和猪皮烧熟切碎后拌在一起,并要拌上作料,如熟油、盐、酱、葱、蒜、芫荽、生姜、花椒、八角、红糖等。醋要用干木瓜片泡制的酸水,最好是用桃醋,此凉拌最开胃提神。白天,妇女们灌豆腐肠、香肠、糯米肠,制作“吹肝”。男人们腌制火腿、火膀、里脊肉、肥肉、筋骨等,还有包腊油、炼化油。腌制腊肉的关键技术是腌制前所有肉必须充分地散热、散湿,越冷越好腌。做到应能保存的都加工储藏。上盐和作料后的肉,要用石缸或铁锅窖腌一个星期以上才拿出来阴凉处挂干,火腿还要涂抹上盐水稀泥或裱上绵纸,防止蛀虫、腐烂、变味,达到保鲜的目的。

宰年猪,腌制、储藏腊肉主要用于春节和其他民俗节日享用以及婚事丧事中的送礼,更主要的是解决农忙时的肉食生活问题,还有以防来客急用。因此,“宰年猪”的习俗便一代代沿袭下来。

舂粉子面

进入农历十二月中旬,妇女们就忙碌开了,家家开始“打迷苏”,即舂粉子面(糯米粉)。制作粉子面的方法非常原始。首先要选最优质的糯米,加工糯米是在石臼或碾子内多舂或多碾,去皮干净,越白越好。其次是淘洗干净和用清水泡一个晚上后用漏勺把糯米掏出,半天左右的脱水。再次是用石臼或水碓、碾子舂研成细粉。在舂研的过程中,几家的妇女相互帮忙,一面舂研一面要筛出细粉。整个水碓旁、碾房内,有筛粉的、有煎吃糯米粑粑的,有说有笑的,热热闹闹。筛好的粉子面要在铺有白布的大簸箕里面晾干,一般晾干时间约五至七天。晾干后的粉子面就可以入大瓦罐或木柜储藏。舂粉子面主要是为春节期间的早点、夜宵和上春坟以及元宵节等作准备,也是为春耕栽秧时的生活作储备。粉子面是最好的面食,也是招待客人最高级最方便的面食。

蒸甜白酒

白语“真拜熬”(蒸甜白酒),是一大风俗。主要是为春节和栽秧时享用到醇美甘甜的白酒,妇女们早在年前就把甜白酒蒸好后入罐窖藏,到时现成享用。蒸甜白酒的用料一般是大米、包谷糁、小麦糁、大麦糁、燕麦糁等。首先把原料洗净浸泡后才入蒸笼蒸熟,蒸熟后透晾,达到自然温度后才拌上用适当的凉开水调匀的酒曲,搅拌均匀后入篾箩或大木缸内发酵48至72个小时,待一股股甜酸味溢出后就可以食用和入土瓦罐窖藏。入罐后罐口要密封,密封罐口的方法是先铺上一层白布后再涂抹上灶灰稀泥,做到不漏气,达到保质时间长。如要吃甜白酒时,掏甜白酒的勺子不要带有盐或油脂等物,以免甜白酒变味。

吃汤圆都要放入适量的甜白酒,特别是农忙季节的早点、中午饭和夜餐都是吃甜白酒汤圆和糯米粑粑。甜白酒色白,味甜,能开胃口,助消化,提神,补气,解渴。特别是人走辛苦后吃一碗甜白酒,马上就精神焕发。甜白酒好吃,也容易醉人,所以,不能食之过多。

贴春联

大年三十晚上是称之为“福满福伍”(贴春联“封门”),“吃年饭”。

家宅大小门包括猪圈牛厩的门都要贴上对联和门神画。一般在吃晚饭前就把所有对联贴好,旨在辞旧迎新,把过去的一年的不吉之事或不顺之事统统清除掉,所有的庭院打扫得干干净净,贴上鲜艳的红纸对联和字画。戏班子和文人学士把古戏台装点一新,戏台是全村的公共活动场所,几根大柱子上的对联书写非常气派。有名望的老者也为本主庙、三教宫、和光寺、魁星阁等撰写对联,以示虔诚。各家在“吃年饭”前开大门、放鞭炮、上香祭祖宗。

新春贴对联挂字画充分展示一个家庭的文化修养、爱好及人生追求。绝大部分对联是在红纸上浓墨书写,有的用金粉书写。对联有拟物写景的,有描述人生向往的,有意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的,有行商进宝、发财的,有教养、道德、礼义传家的等等,千姿百态。大达村历史上就有几家雕刻书画世家,对联一般都是自家人撰写。个别的还写汉字白语对联,即汉字白读,取汉字之音,不取汉字之意。白语联内容丰富多彩,很有哲理;民族风情浓,趣味性强。白族独特的语法结构使对联构思精巧,诗意盎然,质朴典雅。

接祖宗

大年三十接祖宗和“吃年饭”是祖传规矩。进入腊月下旬家家户户就开始打扫院内外清洁卫生,一年来未打扫到的地方都要彻底扫干净,连楼楞下都要用新栗树枝条扫干净,要拆洗被褥衣物,清洗锅灶炊具,以求来年清吉平安。民间有“三十晚上洗着脚,吃喝都能赶得着”的说法,故男女老幼都要在除夕之夜用热水洗脚,以图好运气。家里在外谋生的,工作的,上学的都纷纷赶回家,参加接祖宗和“吃年饭”活动。是日,各家煮好当地最好吃的菜肴,其中一定要有鱼肉,意为年年有余;还要有一盘猪舌头肉,表示新年无口舌。收拾妥当,小孩子们穿上新衣裳随大人到祖坟上点香祭拜,并在祖坟旁边点起一对香,口念“阿爷、阿奶,我们来接您们回去过春节”。回到家中,把点回来的这对香插入祖宗牌位前的香斗里,这样祖宗就接回来了。接祖宗是各家接各家的。接祖宗这天大路上最热闹,来来往往的人流都是忙于接祖宗。祖宗接回后在大门口放鞭炮,以示欢迎。祖宗牌位旁贴上对联,供桌上摆有点心和水果,有的插上鲜花。正月初一至十一日,每天都要点香,每餐都要祭献。正月十二日这天是送祖宗,各家都要背上香纸钱,带上吃的东西到祖坟旁边做吃一顿饭,以示把祖宗都送回。

俗话讲“腊月忌尾,正月忌头”、“七不出门,八不归家”,这里的“忌”是讲“时辰”、“吉利”,“时辰”差和不“吉利”的事少做或不做;正月“逢七”一般不外出远门,腊月“逢八”一般远处不归家;有的人连其他月份都讲究“逢七”、“逢八”。

上春坟

送祖宗这天就是上春坟。各家在祖坟前的明坛上起锅打灶,宰鸡做饭上坟。有的是几家合伙上坟,摆上几席。上坟这天大人们煮饭、喝酒、闲聊。小孩子们采青松毛,所有墓前铺上一小块青松毛。山神牌位前和祖坟前摆上水果,吃饭的明坛上都铺满青松毛。祭献开始要放鞭炮,小孩子们在大人带领下在每座墓前一一磕头,“祖宗吃后”就开饭。一般饭吃结束,太阳还不下山呢!大家背上东西,迎着晚霞、乘着凉风返家。

上春坟即表示春节结束,农人开始下地劳动,出门找钱,寻求一年的生计,创造更加幸福美满的生活!

抢头水吃元宵

农历打春(立春,白语为“得除”)、正月初一和十五元宵节等是吃元宵的日子。是日早上各家各户都早早地起来上香、放鞭炮、打扫院落,煮元宵。立春这天早上,大人们早早地看一看耕牛是否站着?如果还躺着,说明今年雨水少;耕牛站着,这年就风调雨顺,满栽满插。大年初一凌晨“抢头水”,大伙都要到大古井旁燃纸香、放鞭炮,提一桶水,祝万事开头顺利。立春这天和正月初一的忌讳是:“一般不相互来往”,以免做人家的“克顶”(这一年的第一个客人),就怕人家不喜欢。立春和大年初一吃元宵前,忌泼水、扫地,认为会把财宝泼出去、扫走,故将洗漱用过的水集中于一个桶里,待吃过元宵后才倒水和扫地。再有是腊月尾和正月初,忌与人打骂,忌向负债的人家讨债,俗称“正月忌头,腊月忌尾”。

元宵即是带馅的汤圆,馅是由红糖、花生糁、核桃粉、化油、生姜汁、橘子皮粉等做成,有的是用豆沙做成。细心的家庭在元宵里捏进去一分或两分的硬币,吃到有硬币的元宵,证明这个人今年运气好!

唱大戏

历史上唱“吹吹腔”戏是“娱神”和“春祈”。旨在祈求新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财源滚滚、仕途通达。

大年三十前戏台广场上扎“走马灯”,村里民间艺人扎的走马灯与其他地方走马灯不同。走马灯是安装在戏台前箐沟边,用水能来带动走马灯运转,做法是首先凿一条小木槽,制一小水车,轴顶装有各式纸扎狮、象、鹿、马、凤凰等动物图形或人在劳作的模型,多为着色立体图案,如推磨、打碓、收割等。通过小水槽的水的冲力,小水车转动后扳动机关,这样动物就鲜活起来,人们劳作场面就再现在眼前。晚上还要点入蜡灯,更是惟妙惟肖,给春节增添了几分喜色!

春节“接本主”是最热闹的活动。每年正月初一,组织浩浩荡荡的迎本主队伍,由村内最有名望的老者一人骑马领队。本主、观音老祖用轿子四人分别抬之,其余由大人或小孩每人抱在胸前一尊。鸣鼓奏乐,一路热闹非凡。本主庙内除泥塑的二判官外,大小二十多尊雕像都要接回村中,供奉于旧学校楼上。同时把“三教宫”内的观音老祖也接回供奉在戏台二楼正中。过春节,唱大戏,唱戏结束,正月十二日才送本主回庙,观音回宫。

初二、初三诵经,初四“打街”,初五至初九“唱戏”。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为初三至初五为登台唱正戏。

大达村唱的是“白族吹吹腔戏”,因伴奏用唢呐,俗称“唢呐戏”。此戏对白和唱词多用白语,一般唱词为“三七一五”的山花体句式,有的是“四七”绝句等句式。有生、旦、净、丑等饰角和唱腔,多为男性上台演出,女角均为男扮女妆。“吹吹腔”戏在老家流传上百年时间,每年春节一定要唱,从来没有间断过。且自然形成家传和收徒授艺等传帮带的吹腔世家、吹腔艺人。戏班组织也非常严密,有戏头(戏班长)、财务保管员、脸谱师、服装师、唢呐手、执鼓师、编导师和众多的演员组成戏班子。现有古代戏剧本和现代戏剧本八十多部,折子戏上百段。戏服有古装和现代装近百件(套)。古代戏,如《大战长坂坡》、《君臣会》等久唱不衰;现代戏,如《竹林拾子》、《重三斤告状》等剧目老少皆知。尤其是“一字腔”的表演更为风趣诙谐,有点相似于相声的对白,现场发挥,有时唱入几曲山歌,非常吸引观众。小孩子们从小耳濡目染,多数都会唱上几句,在大人们的带领下登台演出是小孩子们过春节期间的一大喜事,有的小孩可以不吃饭,但一定要上台演出,才能达到过春节的目的。戏台前看戏的、做买卖的、玩棋玩牌的,挺热闹。四山八寨的村民都纷纷赶来观看演出,唱戏成了会友、走亲戚的极好时机。外地来的人称:“这才是像过春节的样子呢!”

春节唱大戏约定的程式非常严谨。腊月三十日装点戏台,老家的戏台是非常有气派的一座阁楼,耸立于村子中央,“丁字型一阁两翼式”建筑,在大理州现存古戏台中属较好的古戏台。初一这天会首要写一张请帖,送到戏头家中,帖书“××先生,时值正月新春,合村恭迎本主,迎神赛会,特请你登台唱戏,以娱神祗。××顿首。”戏头接帖后召集戏班人员,安排演出活动。

正月初一晚上或正月十五晚上“耍龙灯”,进入腊月下旬,村中的艺人们就开始“扎法”,即扎龙灯。大达村耍的是“黄龙”,龙扎十二节,逢闰月的年份扎十三节,节与节用绳相连;龙头要体现龙的“张牙舞爪”以及“飞龙在天”的特征,龙珠、龙须、龙眼、龙齿要大写意且要逼真,龙鼻子里面每边伸出一根长长的“龙鼻须”,白语为“变学牛”;龙头、龙尾、龙身每节都要用竹片认真“编扎”,龙皮用白布缝好后上色彩绘,且龙鳞甲要活灵活现,龙肚皮两边要做成坠条,这样龙一舞起就给人有腾云驾雾之感觉。耍龙打“绣球”是用一根竹竿顶住“绣球”,“绣球”外有两根垂直交叉的竹片编成的“经线罩”,“经线罩”中间有一根绳牵在“绣球”上,打“绣球”的一摇动,“绣球”就在“经线罩”内滚动起来。还要扎“连年有鱼”、“四季如意”、“一统天下”、“招财进宝”等意象排灯。龙的每节下面有一根棍子,表演时每人举着一节,同时舞动,并用锣鼓、螺号伴奏。舞龙的最高竞技就是要舞出“龙蜕骨”和“龙上天”的动作,且鼓点与步伐以及舞动的龙身要形成一个完美的整体。为此,开场前的几天就要由老艺人给年轻的舞龙者进行培训,对每一个环节都要认真指点,做到熟练、完美为止。大达村耍的是“夜龙”,即天黑后才耍龙,为此龙的眼睛和每一节龙身以及“绣球”、排灯内装有电筒。

夜幕降临,灯光闪烁,鞭炮声、锣鼓声、螺号声四起,龙灯队出发,犹如在“龙宫”里巡游!首先在本主庙前开场,然后到三教宫、和光寺里祝贺,接着到各大院子庆贺!每耍一场要“斗四句”,即耍龙队伍绕院场一周并将龙盘成“上天”姿势,且龙头朝向中堂后就“斗四句”,“四句”有:“金龙闹春春来早,财神开口财运好。恭贺经济事业旺,阖家安康万事好。”“万事如意春来早,天官降临福寿好。恭贺农村大兴旺,五谷丰登六畜好。”“云龙春官来得早,金口谕言开得好。祝贺全县大发展,福到财进四季好”等。“斗四句”结束,舞龙就进入高潮!舞龙队每到一院,各家各户都要托出一盘,里面装有红包“喜钱”!深表感谢!恭贺新喜!

初二日为“打街(闹春)”,此活动俗称“田家乐”。闹春的目的是辞旧迎新庆贺,为演出掀起高潮,筹集相关费用。因唱戏期间的生活是由“会首”统一组织,所以,食物和开销都是由村民自己捐献出来的。田家乐的队伍中有春官、弥勒佛、美猴王、大帅耕田、一架耕牛、花公花婆、士农工商、杂耍数人、接物记账几人,挨家挨院庆贺演出。此节目曾多次到州上演出并获奖,中央电视台多次报道这一民俗活动。

初三至初六为“唱正戏”,唱正戏的第一天为“开台”,这天首先由戏师傅在戏台上敬献天地、拜四方,上香请神,口念祈祷文:“前有云龙县大达村合村民众等,正月迎神赛会,恭请诸神降临,驱邪逐疫,以靖村舍清洁,降福呈祥,赐福一方”。戏头主持开台后第一场戏为“三出首”,即财神、魁星、天官依次登台,念咒祈福经文。所有登台的演员都要在“戏神、助音童子、鼓板仙官”神位前磕头后才能登台,下场时要谢戏神。财神上场时还要举行“开光”仪式。开光要用大公鸡的鸡冠血,笔点五方。“三出首”后紧接着进行古代戏和现代戏演出。初六这天,正戏结束。初七早上举行“封台”仪式,戏班全体人员都要集中到戏台上拜祭封台,“封台”要宰大公鸡,祭祀行礼。所有化妆用纸,作废的杂物等东西都要抬到村外,择吉所指的地方焚烧。所有的戏服要清点、折叠、装箱。这样“春节唱大戏”才算全面结束。

古往今来“春节唱大戏,才是叫做过春节”。“唱大戏,过大年”,就是一大民俗。

走亲戚

正月初一刚过,各家开始舂饵块,开始走亲戚了。春节走亲戚,俗称“呗值旺”(拜年)。

走亲戚有四种情况,年前结婚的要到亲戚家“拜年”,叫儿媳或女婿认认门,即认认亲戚。拜年带来的礼物少不了饵块、喜酒、糖、茶;另一种是在外面工作的人回来,到亲戚家坐坐,免不了带上糖、烟、酒,看望老人和侄儿男女们。再一种是小字辈们,春节期间要到外公外婆家和家族中的长辈们家中坐坐,看望看望老人,也免不了带上点饵块之类的礼物。还有一种是老人和各辈份的人,各自走拢,叙叙旧,相互看望,问寒问暖!这种形式的走亲戚就不必带什么礼物了。一年到头,农活忙不完,但春节走亲戚是必不可少的内容,再忙也要走亲戚。

春节期间来来往往的人多了,妇女们泡米花糖水、冲茶、做饭、烧饵块、煎糯米粑粑、掏甜白酒,也就忙个不停。客来一拨,招待一拨,小小农家庭院,一天到晚热热闹闹,喜气洋洋!

请春客

请春客是春节期间的一大要事,请的范围主要是家族中的老者,在外工作回来的人和年前结婚的新郎新娘们。正月初二至初六是请春客和做客最忙的日子。一般春客规模小的也要有两几桌客,大的要有七八桌客。请春客是亲戚聚会、叙家常的极好时间,大家走在一起,唠叨唠叨,增进了解,同时还相互祝愿新年一切顺利,万事如意!老人给读书的叮嘱叮嘱,给在外工作的提醒提醒!有的还共商新年发展前景,相互谋划谋划!大家你请我,我请你,几乎家家都轮流着做了一次新年的东道主。

“过春节,看大戏,演出结束不愁吃”。有时饭做好了,还没有人吃呢。大达最大的春客算是唱戏结束“谢台”的春客了。会首和戏班子们要统一举行聚餐,同时要把整个寨子的老人都要请来聚会。这天“集体”的春客至少要摆出四五十桌,佳肴美酒摆满桌面。热热闹闹吃“百家饭”,议全村的“大事”。

磕平安头

春节期间,村民到本主庙里磕平安头,求功名仕途、求财路通达、求家业平安,是祖传的民俗。

正月初二至初十是磕平安头最集中的日子,各家根据时辰八字,择日定时到本主庙里宰鸡祭祀,上香许愿、磕头。磕平安头的时间不一,有的在早上,有的在中午,有的在后午。最集中的时候,高达二三十家在一起,整个本主庙里挤得水泄不通,香火熏天!

大达村的本主是赤岩天子,据说此神的威力十分强大。传说在很古以前,有一年,一帮匪徒要抢劫大达村,当匪徒们从大达河源头山岗上下来时,看到有一巨人站立在大达河两岸上空,一只脚立于白坡山顶,另一只脚立于马拉山岗,巨人面目阴森,十分可怕。匪首闻报此景,马上挥手返回,抢劫未遂。大达村免遭厄运当晚,村内的老者都做了一个同样的梦,一道红光像彩虹一般悬在河谷两岸。第二天全村人在本主庙前上香叩拜,感谢本主老爷为村民灭灾免难,佑民立德,传颂至今。故此,家乡人特别崇拜赤岩天子本主老爷,每年春节都要到本主庙里许愿、祭祀、磕平安头。

■张启发:云南省白族学会会员、省诗词学会会员,省楹联学会会员,州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已出版《古井缘》、《五云风》、《山国谣》等专著。现供职于云南省大理州云龙县文化体育事业局。

上一篇:奶奶的风花雪月 下一篇:漕涧下澡堂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