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发展海南省银行间债券市场的思考

时间:2022-07-17 04:40:22

关于发展海南省银行间债券市场的思考

摘要:我国银行间债券交易市场自1997年成立到2012年整整15年的时间,中国债券市场不管从债券发行量、交易量还是债券投资者数量,都翻了数倍。对于银行间债券市场来说,无论是微观角度还是宏观角度,在国民经济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无论是规模,还是市场主体,海南省银行间债券市场在发展过程中都存在数量少,以及创新不足等问题,这与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发展形势极不相称,同时也不利于海南省国际旅游岛的建设与发展。本文通过对此进行研究和分析,进而为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银行间债券市场 发展 思考

1 海南省银行间债券市场的特征

1.1 业务规模偏小。从交易方式上看,目前在海南的银行间债券业务有现券和回购等业务。但交易规模较小,在全国的占比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且业务量波动呈现可有可无的随机性质。

1.2 市场参与主体少。目前参与银行间债券市场现券和回购业务的只有工行、中行,且业务呈现可有可无的随机性质。而其他金融企业仍由于主观或客观的原因迟迟不敢越雷池一步。机构投资者尚待进一步培育和开发。

1.3 业务创新和拓展动力不足。银行间债券结算业务由于辖内各商业银行没有获得总行的授权,没有开展。而远期债券交易等业务创新却尚未开展起来。

2 海南省债券市场发展乏力的原因分析

2.1 市场需求不旺。市场需求不旺主要是海南省市场投资环境不完善和市场主体欠缺造成。市场的繁荣离不开市场主体的踊跃参与。当前,我省企业90%以上均是中小企业,大型企业为数不多。全省上市公司仅21家,经营效益普遍不佳。在这种环境下,海南省银行间债券市场不但业务量小,呈现可有可无的随机性质,市场参与主体也是寥寥无几。从海南省银行间债券业务交易统计情况来看,发生过银行间债券交易的只有工行海南省分行和中行海南省分行这两家金融机构,海南有意向参与银行间结算业务的客户极少,银行拓展客户的难度较高。由此可见,改善市场投资环境、培育一批稳定和合格的市场投资者和市场参与者是当前有效拓展海南省债券市场业务、促进海南省金融市场发展的迫切需要。另外,客户对创新的市场业务有一个认识和接受的过程,这也是市场需求不旺的一个原因。

2.2 业务权限限制、金融技术手段滞后且创新不足。各商业银行总行对各级分支机构的金融市场交易业务权限进行了严格规定,银行分支机构参与金融市场业务权限普遍上收。各商业银行为开展一项金融市场业务,必须层层上报请示和审批,极不利于商业银行分支机构拓展市场业务和金融创新,同时也影响了开展金融市场业务的效率。另外,我省部分银行由于历史形成的不良贷款包袱的影响,其总行规定现阶段的工作重点是加强信贷风险管理和清收不良贷款,对拓展新业务、开发银行间债券市场业务重视不够。

2.3 政策宣传、业务推广工作有待加强。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对银行间债券进行创新,推出了银行间债券远期交易,在一定程度上适合了金融市场的发展,将极大地促进金融市场业务的发展和资金融通的效率。但从海南各银行反映的情况来看,在债券市场参与者方面,部分金融机构虽然具备参与市场交易的资格,但由于对这项市场业务的操作和运用还不熟悉,尤其是缺少有业务资质和熟练掌握操作技术的业务人员,尚不能放手开展这项创新的市场业务;另外在债券市场投资者方面,由于银行业务推广工作力度不大,基本上没有开展这些业务的宣传,部分企业虽然对这项业务饶有兴趣,但由于对这创新业务的功能作用和具体运作都不甚了解,个别企业甚至不知道有这项业务,故在参与市场业务时也保持谨慎态度。

3 政策建议及措施

3.1 培育和发展市场交易主体。①继续扩大市场交易主体的规模,进而最大限度地满足更多机构的入市需求,从而提高市场的流动性,主要表现在,一方面在确保交易主体资质的前提下,将市场的准入条件进一步放宽,在银行间债券市场上有计划、按步骤地吸收更多不同类型的金融机构;另一方面,在监管措施到位的情况下,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吸纳房改基金、养老基金、医疗保险基金以及非金融等法人机构等参与银行间债券市场的交易。②建立和完善行和经纪人制度,为建立专业化的债券市场中介机构体系营造软环境。在一定程度上确保银行间债券市场交易的活跃性和畅通性,交易中介机构作为交易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因素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此,我们要积极建立行、经纪人公司、货币市场基金等中介服务机构。本着双方自愿、签定协议、诚信公平、就近的交易原则,推动金融机构对中小金融机构、非金融法人机构进行融资业务,进而对社会资金进行调剂,不断满足市场交易的需要。③建立和完善“做市商”制度。在资产规模、市场信誉、市场认知度等方面,由于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各交易主体存在较大差异,并且受到询价式交易方式的影响和制约。因此,需要建立一支“做市商”队伍,进而在银行间债券市场上提供相应的服务。债券市场发展情况在世界大多数发达市场经济国家也概莫例外。因此,在公开市场一级交易商中,市场管理者应选择一些金融机构,同时确保选择的金融机构具有较强的市场参与意识,并且资金要雄厚、信誉要良好、市场认知度要高,确保其在银行间债券市场提供双边报价服务的质量。此外,还要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加大对“做市商”的支持力度,同时对其所尽的义务进行一定程度的补偿。④在商业银行柜台开通债券零售交易,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企业和个人的需要。通过商业银行使银行与债券批发市场进行一站式衔接与藕合,扩大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容量,使其流动性不断增强。另外,在零售、批发市场上,可以有效解决债券与资金之间彼此不流动、市场价格不相同的问题。

3.2 创新银行间债券市场的产品,开发交易工具。①增加发行国债,丰富短期债券的种类。在我国很长一段时间内,长期、中期、短期三种类型的债券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为,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的国债、金融债等主要以中长期的债券为主,成为债券市场的主流,短期债券在整个债券市场上所占的比重非常小,在数量和品种方面,使得市场交易主体中,持有的能够流通债券比较少,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影响了市场交易的活跃程度。为此,债券发行机构通过跨年度发行等方式,适当丰富短期债券的品种,增加短期债券的数量,进而提高债券的流动性,满足市场交易主体进行个性化交易的需要,以此改变金融机构债券存量参差不齐的现状。②适当放宽债券的发行权限,允许商业银行发行债券。我国的商业银行在国际金融市场,已经成功地发行了多种债券,并且取得了骄人的成绩,然而在国内市场上这方面还是一片空白。为此,可以尝试发行资本性金融债、一般信用性金融债,以及资产证券化债券等。③引进物价指数债券等金融工具。所谓物价指数债券就是债券中的一种,它是一种金融市场工具,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引入物价指数债券,其优势主要表现在: 消除价格中的通胀风险贴水,降低通货膨胀的风险;帮助宏观经济管理当局以及投资人了解市场对通货膨胀的预期等。

3.3 完善银行间债券市场基础建设,促进市场的安全、高效运行。①建立和完善市场信息披露制度,提高市场交易的透明度。加快银行间债券市场信息网络化进程,将有关信息通过网络进行及时的通报,在银行间债券市场上为参与者提供及时、准确的市场交易信息。②建立和完善信用评估制度和资信披露制度,一方面促进交易主体加强自律,另一方面提高交易主体的风险防范意识和风险控制能力。③开通银行柜台债券交易系统,对债券二级托管体系进行完善。④建立健全市场运行机制,创造安全、高效的运行环境,对债券市场进行集中管理、统一协调、债券托管与资金清算等,为银行间债券市场的交易和结算提供方便。

3.4 进一步加强政策宣传,针对性地开展业务讲座和培训。①是通过人民银行每月召开形势分析会的平台和窗口,向与会金融机构宣传和推广银行间债券市场的政策和产品。②是举办银行间债券市场业务专题讲座,普及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并可邀请人民银行和商业银行总行的银行间债券市场专家进行答疑解惑和专业指导。③是做好债券市场业务人员的培训。可每年组织一到两次培训班,赴北京、上海等银行间债券市场业务活跃的地区进行现场观摩和学习取经。

参考文献:

[1]申世军,张骏超.银行间市场与多层次债券市场建设[J].中国金融,2013(13).

[2]朱永行,荣艺华.2012年银行间债券市场运行情况及特点[J].债券,2013(2).

[3]蔡宜香.浅谈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发展创新与交易商协会的自律管理[J].财会研究,2012(3).

作者简介:

洪传尧(1977-),男,海南海口人,经济师,现供职于中国人民银行海口中心支行,从事货币政策、再贷款管理等业务。

李万业(1980-),男,海南海口人,现供职于中国人民银行海口中心支行。

上一篇:市政段道路软基处理方案探析 下一篇: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现状及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