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白”番木瓜组培苗规模化生产技术

时间:2022-07-17 04:21:36

“中白”番木瓜组培苗规模化生产技术

摘要:以良种“中白”番木瓜为材料,进行优化组培苗继代培养基、生根培养基、培养条件及改善生产工艺流程研究,初步掌握了一套在钦州地区规模化生产“中白”番木瓜组培苗的技术。

关键词:番木瓜;组培苗;规模化生产

中图分类号: S66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0)-10-0099-2

番木瓜(Carica papaya L.)为番木瓜科番木瓜属植物,别名木瓜、万寿果、石瓜、乳瓜等,多年生常年软木质乔木。番木瓜四季常熟,果实含丰富的营养,特别是维生素类,未熟果实含木瓜蛋白酶,果肉可做食品或饲料,熟果可鲜食,可加工等,在医学、化工、食品、饲料上都有广泛的应用。“中白”番木瓜植株偏矮粗壮,抗台风,抗病毒,结果能力强,座果率高,一年收成的单株果数达80多个,单果重0.4-1.0kg,果皮光滑美观,果肉橙黄色、肉厚、汁多、肉质细腻嫩滑、气味清醇芳香,成年株耐寒性也极强,一年种植多年丰收,经济效益非常可观,是值得推广的新品种。

1 材料

从海南引进番木瓜“中白”优良两性株,种植在可控制温度的温室大棚中,于第一挂果处截断,使其萌发侧芽,切取高5-10cm的侧芽为试验材料。

2 培养基及灭菌

2.1 初代培养基

P1:MS+6-BA0.4mg/L+NAA0.2mg/L+蔗糖30g/L+琼脂2.7g/L。

2.2 继代培养基

P2:3/2MS+BA0.3mg/L+NAA0.15mg/L+蔗糖30g/L+琼脂2.7g/L。

P3:3/2MS+BA0.2mg/L+NAA0.1mg/L+蔗糖30g/L+琼脂2.7g/L。

2.3 生根培养基

P4:MS+IBA2.0mg/L+蔗糖15g/L+琼脂3.2g/L。

P5:1/2MS+活性炭0.5g/L+蔗糖15g/L+琼脂3.3g/L。

以上培养基均调pH5.8-6.1,P1-P4培养基分装于广口瓶中,P5培养基分装于长方形塑料袋中(11×13cm),5袋并排叠放在铝制灭菌夹中,再将3个夹放于一个钻有孔的有盖铝制灭菌盒中,按常规高压灭菌,放冷,备用。培养温度(25±2)℃,相对湿度60-80%,光强600-3000lx,光照时间12h/d。

3 外植体处理及无菌芽的诱导

剪掉侧芽叶片,加少许洗洁精用自来水冲洗,于超净工作台用75%酒精浸泡30S,用0.15%升汞消毒6 min,无菌水冲洗3次,再用0.1%升汞消毒6min,无菌水冲洗5-6次,在无菌条件下将外植体切成1-1.5cm长的带芽茎段或茎尖,接种于初代培养基P1中。

4 继代增殖培养

在初代培养基P1培养25d后芽点长成1-2cm不定芽,将约1cm长的腋芽分割出来,分别接种到培养基P2-P3中,进行继代培养。每次继代接种前,要挑选无污染、健壮材料用于增殖,去掉愈伤组织、老叶、玻璃苗、弱小苗等,把丛芽切割成几个小芽,把长得高的材料切割,然后插入培养基。继代苗接种后7天内弱光培养,而后需要强光培养,忌阳光直射,直射光线易灼伤叶片及顶芽,不利于苗木生长。光线以自然散色光为主,温度保持在25-28度,继代周期15-30天,20-25天长势最旺,超过30天后出现叶片变黄,严重时叶片脱落,不利于生根诱导,但顶芽未枯,可继续继代增殖。继代时间安排在苗木长势最旺时期,这时期的苗木经过继代后恢复快,长势好,利于下一步继代或接生根。在P2培养基中继代苗萌芽多,增殖率平均在4.0倍,适用于继代苗扩繁;在P3培养基中芽稍少,增殖率平均在2.5倍,但芽苗茎伸长、叶绿,适用于继代转生根,转接后可得1瓶生根苗及1.5瓶继代苗。

5 生根培养

选取无污染、顶芽明显、芽高约4厘米、健壮、叶片绿色的继代苗用于生根培养。切取高约3cm左右的芽苗,进行两步生根。第一步生根接种到培养基P4上诱导生根,暗培养3-7天,然后挑选无污染材料转入第二步生根培养基,一瓶材料转入一瓶培养基,需要外销的第二次生根转入已消毒好装有培养基的袋子内培养,每袋接种6株,用热封机封口。第二步生根接种后弱光培养约7天长根,根长约0.5cm,便可外销商品袋苗。

6 质量验收标准

每袋/瓶插6株健壮芽苗,出根率达80%以上,根长约0.5cm。每株仅保留一个顶芽,芽苗通直,高度2-3cm,每株至少保留1对叶片,叶绿色挺拔,没有多余叶片及叶柄,无真菌污染。袋苗要求封口严密。

7 商品袋苗包装运输

为保证袋苗不互相压扁、方便运输、节约成本,包装容器要求稳固、不易变型,选用泡沫箱较好,纸箱容易被挤压变形。泡沫箱的高度要求与装好培养基的塑料袋一样高,并且要在泡沫箱的四周打孔,增加透气性,尤其是在夏天,可防止高温蒸熟。将合格苗装入泡沫箱,封口胶封好,既可发货。袋苗运至收货方当地炼苗后移栽。

8 炼苗及移栽

第二步生根接种后弱光培养约7天后,根长约0.5cm,移到自然光下炼苗7-15天。待苗高4-5cm左右,木质化程度较高,长势健壮即可进行移栽。移栽场所选在有可控制温度的温室大棚,室温控制在18-30℃,湿度控制在85-90%,光照强度10000 lx至15000 lx。没有温室大棚可在露天搭小拱棚覆盖塑料薄膜及黑网,保持苗床温、湿度,棚内相对湿度保相对持在90%以上,温度控制在30℃以下,移栽基质可选用J1:黄心土:细河沙:泥炭土(3:1:1)的比例拌匀,用8cm×12cm的营养袋装中,上层铺约0.2cm的细河沙;J2:先假植至塑料筛中(上层2/3铺细河沙,下层1/3铺黄心土+少许泥炭土),约20天,有新芽、新根长出,移栽至基质J1(上层不铺河沙)中。移栽前一天用0.1%高锰酸钾溶液进行消毒,移栽时用清水把基质淋透。移栽一周后,可揭开部分薄膜透气,以后揭开薄膜的面积可逐渐加大,每间隔7天喷施1次杀菌剂及叶面肥。45-60天后具8片叶高15cm以上,便可种植

9 栽培表现

选择土壤肥沃疏松、避风向阳、排水良好的地块。种植株行距为2×2.3m,定植穴长宽高为0.6×0.6×0.4m,每穴施腐熟的有机肥或塘泥10kg,将组培苗种植在穴中,定植后每月施复合肥0.1-0.3kg,按常规管理,植株长至30-40cm进行矮化有有助于高产,温度低于16℃时采取防寒措施。于2009年12月种植的,成活率80%,2010年4月开花、5月结果、8月果熟;于2010年2月种植的,成活率90%,5月开花、6月结果、9月果熟;于2010年5月种植的,成活率90%,8月开花、9月结果。单株果数达80多个,单果重0.4-1.0kg。于2010年7月种植的,成活率仅50%,可见在钦州地区,高温多雨季节不宜种植。

10 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

10.1 芽少

芽少继代增殖率低,不利于规模化生产,在继代培养初期,选用P2培养基,扩繁至一定的芽苗,再选用P3培养基,进行生根培养。以后可根据需要交替使用P2、P3培养基。

10.2 继代苗水肿

我们在试验和生产中发现,番木瓜“中白”组培苗在继代过程中易出现玻璃化现象,有时玻璃化苗发生率高达50%以上,给规模化生产带来十分不利的影响。经研究总结,控制水肿的措施有:

(1)每瓶放继代苗的密度要适当,如单芽苗放12株,双芽苗只能放6株。

(2)增加琼脂用量,提高培养基硬度,减少瓶内水份。番木瓜继代及生根培养基比常规用量提高0.1-0.2g/L。

(3)增加自然光照。继代苗弱光培养7天后,要放到靠窗边培养架上培养,增加然光照。在广西钦州市5-11月光照充足,光照强度大,时间长,较适合规模化生产。12月至次年4月,阴雨天气多,光照时间短,不利于规模化生产。

10.3 黄叶、脱叶

番木瓜“中白”组培苗在继代及生根过程中出现叶片变黄,出现次苗,解决的措施有:

(1)增加MS大量元素用量,以3/2MS用量较好,微量元素及无机元素不变。

(2)及时转移芽苗,继代增殖培养夏天约培养20天,冬天约培养30天,生根袋苗培养时间约15天。

(3)袋装生根培养基放入铝制灭菌夹中灭菌时不要将袋口夹紧,铝制灭菌盒要钻有孔,以利于蒸气及部份塑料产生的毒气散出,可避免出现黄叶及脱叶。

10.4 袋装生根培养基不凝固、溶成水

培养基溶成水后组培苗叶片浸入水,不出根,死亡。解决措施有:分装培养基时要搅拌均匀,避免琼脂沉锅底,选择硬度适当的琼脂,增加琼脂用量,装袋后减少振动,避免高热等。

10.5 移栽成活率低的对策

(1)提高生根率及生根质量:采用两步生根法,先在高激素MS培养基中诱导,再转移至无激素1/2MS培养基中,生根率达85%以上,且根系质量好,根细长,无膨化、愈伤。

(2)适时移栽:在钦州地区适宜移栽时间为4、5、6、9、10、11月份,温度在18-30℃,移栽成活率达90%以上,12-3月低温时间长,7、8月份高温时间长,移栽成活率偏低。

(3)选用合适的移栽基质:基质中要求含有一定营养成分、通透性好、保持一定湿度。假植时在塑料筛下层铺1/3黄心土+少许泥炭土比单用细河沙保水性强、移栽成活率高,叶片不易变黄。选用移栽基质J1,能减少工序,移栽成活率最高达97%以上。

参考文献

[1] 吴坤林,等.番木瓜工厂化生产技术研究[J].农业生物技术学报,2005,(15)增刊:238-242.

[2] 李晓艳.番木瓜离体快繁体系的建立[D].广州:华南农业大学硕士毕业论文,2007.

[3] 陈健,等.组培技术在番木瓜株性稳定上的应用研究[J].广东农业科学,2004,(3):22-24.

[4] 陈海云.“美中红”番木瓜优质高效栽培技术[J].中国果菜,2007,(1):24-25.

[5] 谢志南,等.番木瓜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技术[J].中国热带农业,2007,(5):60-61.

作者简介:时群(1970-),女,广西钦州市林业科学研究所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林木及药用植物生物技术研究与开发。

上一篇:长白山野生五味子人工管护及栽培技术 下一篇:黄芪及其高产栽培规范化新技术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