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T认知模式理论下的旅游英语教学

时间:2022-07-17 04:07:47

ACT认知模式理论下的旅游英语教学

[摘要]ACT认知模式理论推动了语言与认知关系理论的新发展,对语言教学有指导意义。文章针对旅游英语专业的教学特点及其现状,基于ACT认知模式理论,提出教学过程不仅是陈述性知识的积累,更是通过知识的应用将陈述性知识转化为程序性知识的过程,此模式下的旅游英语教学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实现语言知识向语言技能的转化。

[关键词]ACT认知模式 旅游英语 陈述性知识 程序性知识

[作者简介]白雅(1976- ),女,河南洛阳人,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外语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英语语言学。(河南 郑州 450000)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3年河南省软科学研究项目“大学英语教师反馈对学习困难者情感认知影响及对策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132400410253)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20-0101-02

随着我国涉外旅游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成功举办2008年奥运会之后,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来我国观光旅游,这使得对能够熟练运用外语开展涉外旅游服务的人才需求不断扩大。旅游业已逐渐成为六大新兴消费热点行业,就业需求也会越来越大,因此,培养复合型的旅游英语人才迫在眉睫。

一、旅游英语特点及其教学现状

旅游英语是一种“专门用途英语”或“特殊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简称“ESP”),旨在培养学生在特定工作环境中的英语交际能力。ESP起源于二战之后,随着各国贸易、经济、科技来往日益密切,西方国家的应用语言学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教学体系。ESP并不是单纯地把英语作为一种交流工具,而是为某特定专业和职业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以确保学生有能力来完成将来要面对的工作,因此,ESP有很强的实用性、针对性、行业性。它以能力培养为目的,与未来职业相联系,以学生为教学中心,这是ESP区别于传统英语教学的主要特征。旅游英语专业是英语基础知识的延伸和扩展,旨在培养学生的应用技能。ESP是一项系统工程,有自己的一套教学方案、实施原则、教学方法,把语言能力与语言运用有机结合起来,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但目前旅游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有一定的差距,如何更好地培养此专业人才,如何调动学生的潜能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如何提高旅游英语教学质量,一直是教学改革的重点。

二、ACT认知模型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J.安德森(J. Anderson)1983年提出了“思维适应性控制”模型,即ACT(Adaptive Control of Thought)模型,目的在于用这个模式来解释记忆、加工言语、进行推理,这是一个动态的认知模式,为外语教学的各种改革和尝试提供了动力和依据。该模式首次全面地对语言习得认知科学的大框架进行研究,对语言习得的认知本质进行了独特而深刻的阐述。

1.记忆中的知识综合表征。首先,安德森将记忆中的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陈述性知识,又称语义知识或言语信息,是关于事实(facts)和事物(things)的知识。这些知识是学习的基础,回答世界是什么的问题,其本质是大脑中已被输入的信息形成了命题。如学习电脑编程时,首先有必要了解电脑的基础操作,只有知道了如何操作电脑这种陈述性知识,才可以指导编程学习。与同一主题相关的若干命题之间也可能相互联系,形成命题网络以及大脑推理、思考的基础。陈述性知识的表征形式有表象和线性顺序,表象是对客观的空间关系、细节特征或抽象观念的持续变化的特征的表征形式;线性顺序是对一系列信息进行线形次序编码,有助于信息的储存和提取。命题、表象和线性顺序的组合,构成了一种综合性表征――图式(Schema),其决定了知识的存储和提取速度。

2.程序性知识的结构特征。程序性知识是关于如何进行某种特定的认知活动的知识,是具体活动的实施在头脑中的表现。程序性知识不仅包含了陈述性知识,还包括了知识的激活速度(即自动化程序)和信息的转换。其表征手段为产生式(production),不同产生式的动作之间可以相互联系,组成系统,并通过“控制流程”联系起来,形成网络。ACT模式的核心就是“产生式系统”,一般来说,在知识运用中,第一步是获得陈述性知识,第二步是使陈述性知识程序化。显而易见,安德森的这一认知模型理论认为语言习得过程是动态的,而不是静态的描述;同时产生规则不是人类语言所特有的,而是人类大脑各种活动所共有的。

3.语言习得的认知过程。安德森认为,在学习语言或其他新知识时,人的大脑都要经历从陈述性知识向程序性知识发展的三个阶段:(1)认知阶段(Cognitive stage)。在这一阶段,所学的各种知识被储存在大脑的语义网络中,此时大脑使用已有的产生式对某种新技能做出陈述性解释,学习者必须了解他们应该怎么做才能使新的陈述性知识初步“程序化”。如词汇习得中,在陈述性阶段,习得者知道girls这个词是由girl加-s构成,但在实际运用中还不能准确地使用girls这个形式。(2)联系阶段(Associative stage)。大脑对信息的处理发生了两个重大变化,一是对认知阶段的陈述性知识进行程序化处理;二是通过合成的方式把一些离散的语言规则综合成为一个更有效的语言规则。由于陈述阶段的认知方式过于复杂,出错率高,于是大脑试图通过进一步“程序化”和“组合”的方式,把相关信息“编辑”成更高效率的信息组,加速自动化运行。如习得者在认知learned和worked两词的相同之处时,下意识地把它们合成一条“产生规则”:如果目标词表示过去式,那么在动词后面加-ed。但这种“产生规则”也有错误的时候,如buyed,这是组合的“定向效应”。安德森认为在“联系阶段”出错是正常的。(3)产生式自我调整阶段。这种过程是自动的无意识的。第二阶段已程序化的信息在这一阶段进一步精确和协调,对技能的控制从有意识逐渐向无意识发展,如习得者习得learned和worked是正确形式,而bought不是,于是大脑就会对动词过去式的技能进行无意识、更具体细微的区分,什么时候动词过去式直接加-ed, 什么时候不是。技能的自动化主要来自于产生式的归并和组合,其应用范围可以扩展或专门化,并运用到实际的交际情景中。

三、ACT认知模式在旅游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旅游英语教授的不仅仅是英语知识,更是专业技能。专业技能的获得就是陈述性知识(假想的命题网络)转化为程序性知识(产生式系统)的过程。这一过程基于语言知识网络,注重语言输入的积累和语言输出的准确性与流利性。完善语言知识的组合,提高概括能力,完成知识和技能的结合及延伸,运用有效的学习策略,就能促使语言知识向语言能力转化。

1.打好语言知识的转化基础。ACT 认知模式认为陈述性知识是明示的、有意识的知识系统;而程序性知识是内在的、隐含的知识系统,阅读时的语感、对篇章的理解依赖于这个系统。获得技能的过程就是陈述性知识转化为程序性知识的过程。基于这个理论,旅游英语的教学既要注重陈述性知识的日常积累,也要注重程序性知识对“语言技能”的获取。老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把学生的母语知识与外语知识、已学知识与新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激活学生已有的“休眠”的英语知识,使其成为统一、开放的知识体系。对于反复出现的“旧”知识概念,不能一带而过,而是应该通过各种学习手段,如提问、联系来强化陈述性知识,帮助学生找出关联密切的知识网络,形成有效的知识结构,为学“新”知识打好基础。鉴于旅游英语的专业性,教师不仅要使学生有牢固的英语基础,还要鼓励学生培养旅游行业的文化意识,让学生以开阔的眼界去比较中西方旅游行业的文化差异,并接受这种差异,调整自己的行业文化心态,探索应对策略。如tour operator(旅游经营商)和tour agent(旅游商)是西方旅游业的常见术语,但对中国学生来讲却很陌生,在教授专业词汇时,教师可以列举国外出名的旅游经营商或商,类比中国相关的旅游机构,促进学生对这两个专业词语的区分,加深记忆。实践证明,课堂环境下的语言学习虽不能改变语言学习的途径,但却有助于提高语言学习效率,有利于语言知识向语言技能转变。

2.提高语言技能自动化程度。在习得陈述性知识的时候,学生对即将习得的程序性知识就有了大致的了解,并能初步了解如何处理这些陈述性知识,再通过反复练习,使习得的显性知识转化为隐性知识,实现陈述性知识的无意识的自动化转变。自动化就是技能的熟练,表现为速度与准确性。学生的语言知识不能停留在理解的水平,必须把它转化为相应的技能,即把陈述性知识转化为程序性知识,才能实现知识的灵活迁移,这就需要在知识的吸收和整合之后再进行重构。知识的重构和程序化是输出作用的核心部分,在输出练习中,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练习模式,不仅注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更要加强学生之间的互动。可以通过“任务型教学模式”,围绕一个主题进行有效的输入、输出,精心设计各种有利于语言表达的活动,让学生在“学中学,学中做,做中学”。这种训练可以通过ATC模式进行。

首先学生接触、了解陈述性知识,陈述性知识可以是视觉的,也可以是听觉的记忆、储存;然后老师分配口头或书面任务,让学生学以致用,使陈述性知识转化为程序性知识;最后通过师生间的或是学生之间的交流来完善转化。如在讲到“The Tour Brochure”(旅游宣传册)时,教师先准备好不同格式的旅游公司宣传册,让学生理解专业术语及表达,引导他们了解设计目的及其优缺点;然后分配任务,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自己设计一个旅游宣传册,这样学生所掌握的知识就不会停留在陈述记忆层面,而是将其转化为程序性知识进行记忆储存,达到技能转化的目的。

3.确保知识技能的延伸和转移。语言学习始终贯穿着“自上而下”“自下而上”(bottom-up)两种认知方式的综合以及交替过程。一方面语言知识的转化促进知识技能的深化,形成一个产生式系统;另一方面在产生式系统的指引下,扩展知识技能的应用范围,使其延伸和转移。如在完成自己制作的英文旅游宣传册之后,学生分小组讨论,相互评判,取长补短,巩固已学知识。教师在教授知识的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和元认知策略,这两种策略都有利于语言知识的提取和运用,加速语言知识转化为语言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在习得和信息保存的认知过程中选择有效方法,帮助学生分析学习材料,使用推理、演绎、组织、总结、预练等策略来归纳或转化信息。培养学生的元认知策略,使学生对自己的思维过程和意识进行控制,自我规划、监督、评估,通过具有重复性、组织性的理解监察活动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帮助知识习得和知识保存,教师还可根据不同的教学任务或环境来帮助学生选择不同的学习策略,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形成。

四、结语

ACT认知模型理论主要从大脑认知体系的角度,研究语言习得的本质及过程――语言知识的理解、组织、提取及其在应用中上升并表现为语言能力。此理论有助于教师认识到新旧知识、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联系的必要性以及实践性教学的重要性,更好地指导学生通过实践完成教学任务,提高学生把旅游英语中的专业词汇、术语、行业套话等陈述性知识转化为自我语言的能力,有利于提高旅游英语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蒋祖康.第二语言习得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2]孙鸣.陈述性知识英语认知[J].外语学刊,2007(1).

[3]Anderson,J.R.The Architecture of Cognition[M].Cambridge,MA: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83.

上一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树立本土文化的品格 下一篇:中高职课程衔接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