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高职课程衔接研究综述

时间:2022-10-17 03:48:03

中高职课程衔接研究综述

[摘要]文章从理论和实证研究两个方面回顾了我国近年来中高职课程衔接的研究成果,并提出政策导向多,实践内容少;理论总结多,批判思维少;国外介绍多,自主创新少;理论研究多,实证研究少等研究不足。

[关键词]中高职 课程衔接 综述

[作者简介]周长春(1964- ),男,重庆人,重庆三峡职业学院经济贸易系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和农业经济管理;童洪志(1978- ),男,江西九江人,重庆三峡职业学院经济贸易系,讲师,研究方向为教育经济与学校教育管理。(重庆 404155)梁艺濒(1983- ),女,重庆人,重庆航天职业技术学院高职研究所,讲师,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与学校管理。(重庆 400021)

[基金项目]本文系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核心课程体系开发的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103417)。

[中图分类号]G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20-0117-02

中高职教育衔接对促进我国城乡教育统筹发展、提高职业教育水平至关重要。自1985年以来,我国就开始重视中高职教育衔接的问题,并在《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提出高职院校要优先对口招收中职毕业生, 随后作出了开通中职教育通向高职教育乃至普通高等教育通道的决定,从政策上保证了中职与高职相互沟通、相互衔接的教育体制。经过这些年的探索与实践,中高职教育衔接已成为重要课题。本文重点对近几年来我国中高职教育课程衔接的研究进行总结与述评,主要探讨中高职课程衔接理论与实践方面相关观点,并提出目前研究的不足,以期为该领域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有益的线索。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中等职业教育中“中等”一词的含义理解为中等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是对受教育者施以从事某种职业所必需的知识、技能的训练,使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它属于职业教育中的中初级层次,也是高中阶段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培养目标定位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初级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应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具备基本的科学文化素质、继续学习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高等职业教育是职业技术教育的高等阶段教育,可泛化地理解为培养处于较高层次的职业技术人才的教育,在培养目标定位、人才培养规格、专业课程设置等方面与普通本科层次教育有着本质的区别。它是以社会市场人才需求为导向,按照职业分类,根据一定职业岗位(群)实际业务活动范围的要求,建立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标准体系,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素质,要求掌握一定理论知识,具有某一专门技能,能适应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强调的是一种技能的培养,注重专业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应用性。

中高职教育衔接是根据区域产业发展需要,按照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要求,进一步明晰人才培养目标,在学制、人才培养方案、培养目标定位等方面建立中职与高职教育的承接关系和合作对接机制,充分发挥中职教育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基础性作用和高职教育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引领作用,推动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系统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技能型特别是高端技能型人才。

中高职教育课程衔接是指建立符合我国职前职后的教育培训相互沟通体系,使中职和高职教育相衔接,减少两个层次教育衔接中的教育资源浪费和教学消耗。它与中高职教育衔接不同,前者是下位概念,属于局部衔接,针对性较强,是中高职教育衔接中的一个局部的子项目衔接,着重强调课程标准、课程内容、课程设置等方面;而后者属于上位概念,强调从宏观层面上建立起衔接合作机制,是整体、全面衔接,外延较宽、边界较广的一种泛在的衔接,涉及中高职教育的方方面面。

二、中高职课程衔接研究

中高职衔接的研究主要包括中高职管理、师资、对口招生、机制等方面。在此,仅将中高职教育课程衔接的状况作一综述。

1.理论研究。在中高职课程衔接的理论研究上,有学者认为中高职教育课程衔接的实质就是要维持课程衔接的一种有机结合状态,课程分工明确,使中高职课程衔接内容不重复,教育资源不浪费。对高职教育而言,无论是专业课知识的深度和广度,还是实践能力的性质和范围,都要比中职教育高一层次。霍骁象、张健等人认为,在中高职课程衔接问题上,二者还存在培养目标不清晰、课程标准厘定不清或雷同、专业理论课设置和课程内容重复、文化基础课脱节、理论和实践培养不匹配等问题,并由此提出了制定统一的课程标准计划、准确定位和整合教学内容、重构课程结构和材编写标准等衔接途径;秦虹认为中等职教和高职教育的衔接,其关键是解决好课程的衔接问题。课程衔接包括培养目标、教学课时数和教学内容等的衔接。

就现有的理论研究来看,这些文章都指出了中高职衔接中课程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中高职课程衔接意义、必要性、原则、衔接问题、衔接内容、衔接途径等方面。然而,中高职课程衔接的理论基础仍相对薄弱,缺少能够从宏观上统摄全局的课程指导思想,其衔接程度、科学性、合理性、实用性等还有待于在实践中进一步检验。因缺乏科学的论证,导致难以将中高职课程衔接的理论研究推向深入,更没有涉及实践领域。

2.实践研究。在对已有文献的分析归纳中,我们发现国内的中高职衔接状况更多的体现在一种外延的模式上,而专门对中高职课程衔接实践问题的研究涉及较少。国外对中高职课程衔接的实践相对丰富,而且多种多样。如英国创立了较为成功的中高职教学单元衔接模式。把中职课程和高职课程统一制订成了教学单元,分成五个层次,中职教学单元占I、II、III三个层次,高职占III、IV、V三个层次;魏敏借鉴澳大利亚与英国的中高职课程衔接模式,提出了外延式和内涵式相互贯通的课程衔接模式。

郑艳重点介绍了美国实行“2+2”模式的中高职课程衔接来推动中高职教育的对接。按照美国《帕金斯职业和应用技术法案》(1990年)和《1998年职业技术教育法案》的要求,分析了近十年来联邦和各州政府职教拨款主要资助职教改革的两大任务,即改革两年的高中职业课程为技术教育的准备课程和实施中高职“2+2”课程衔接。随后,职教研究机构与职业院校开始广泛探索中职课程改革及与高中后技术课程衔接的多种模式。美国教育部将社区学院作为技术教育的“主力”和实现“终身教育的基本桥梁”,并鼓励其在课程衔接上加强与高中的合作。同时,社区学院也开设一定数量的技术准备课程供高中学生选学,为使高中技术准备课程与社区学院、技术学院的实用技术课程实现对接,高中职业科教师与社区学院教师共同研究开发课程,并不断修改课程衔接方案,确保中职毕业生能够进入高职教育进一步深造。

由此可见,欧美等发达国家关于中高职课程衔接的实践研究较早,已经在实践中形成了较为成功的中高职课程衔接体系。学习和借鉴发达国家中高职课程衔接方面的经验和做法,对于我国建立适合我国国情需要的中高职课程衔接体系将有一定的启示和推动作用。

三、中高职课程衔接研究的不足

对现有文献、论文和资料的研究进行分析,发现关于中高职课程衔接的文章涉及较少,更多的是在中高职衔接模式中提及中高职课程衔接。通过总结和归纳,在中高职课程衔接研究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政策导向多,实践内容少。从1998年至今,教育部出台了多种政策性文件,其中涉及中高职课程衔接的有《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关于印发中等职业学校重点建设专业教学指导方案的通知》等,提出了中等职业专业培养目标、业务范围、课程设置和教学要求,确定了中等职业学校83个重点建设专业,要求“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职前与职后教育培训相互沟通的体系,使初等、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相互衔接”。由此可见,这些政策指导性文件对于中高职课程衔接指明了方向,提出了建议。但是,根据现有掌握的资料,我们发现关于我国中高职课程衔接方面可推广的具体做法鲜见。

2.理论总结多,批判思维少。近年来,关于中高职教育衔接和课程衔接及衔接模式的参考文献、论文数量较多,但缺乏高质量的创新成果,尤其是在高水平三大检索刊物上更是鲜见。其原因或许主要在于研究人员缺乏教育教学实践基础,多是借鉴前期研究基础进行汇总和提炼,缺乏创新,仅凭经验或“自家其说”就理论而论,不能与实践、实际相结合。究其根因,一是研究者并未真正为了学术而做学术,或为了本单位科研绩效考核去完成科研任务,盲目跟随政策导向;二是既能在中职,又能在高职教育中实践的人员不多,无法掌握第一手资料,能在独立自主性学术成果中体现自由精神和批判性思维意识的观点较少。

3.国外介绍多,自主创新少。纵观国内参考文献,部分学者在阐述观点之前,大多会介绍国外中高职教育衔接或课程衔接模式及方法,而真正提出独到性观点或在中高职课程衔接实践中有特色的方法乃是鲜见,部分文献还存在重复研究,缺乏自主创新。根据检索到的文献统计分析,无外乎是简单地介绍国外中高职教育衔接和课程衔接现状、模式及策略,如英国、美国、法国的中高职教育衔接等。这些文献尽管提出了对我国中高职教育衔接具有启示意义,但借此方法应用于我国实践,还缺少实证或科学的依据,且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各校办学水平及特色各异,因此,国外的经验、观点只能算是简单的介绍,不能直接套用。可见,要符合我国国情、服务地区经济产业发展,根据各校办学水平和特征提出自主创新的中高职课程衔接方法,并应用于实践推动职业教育协调发展,是目前学者们应该去探索突破的研究领域。

4.理论研究多,实证研究少。在所了解和掌握到的关于中高职课程衔接研究的现有期刊文献、硕博论文和资料分析中,发现很多研究者没有进行实际调研和调查,仅凭经验和已有参考文献为基础,就直接指出存在的问题,进而剖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最后提出相关建议或者做法,缺乏研究结论的可靠性,而且这些建议或者做法的可行性和实用性也是值得商榷的。在研究问题的时候,有时是需要从外向内反思问题,且从问题本身入手的研究角度也是不可忽视的。实证研究少、不全面,缺乏从问题本身入手的研究深度。因此,在中高职课程衔接研究的问题上,既需要理论研究,也需要调查、分析,并深入中高职课程衔接与教育教学实际,重点可以地区中高职院校为调查对象,针对衔接中具体的研究问题采取不同的方式和方法。

四、结语

综观已有文献基础,前期学者们做出了开拓性的研究,为今后进一步深入探索中高职课程衔接机制、方法、模式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提供了方法论借鉴。随着职业院校改革发展和内涵建设的不断深入,对于中高职课程衔接在实际教学与课程改革中的问题还会层出不穷,但是解决好中高职课程衔接研究这个问题,还要立足于现实,牢牢把握课程设置应服务于区域产业发展和职业岗位的要求,使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国内情况和国外现状相结合,以创新为基础从实践出发,做进一步的深入探索。

[参考文献]

[1]王技德.甘肃省中高职课程衔接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甘肃农业,2005(12).

[2]秦虹.国外中高职衔接模式给我们的启示[J].现代技能开发,2002(2).

[3]魏敏.中、高职课程衔接模式探讨[J].职教通讯,2003(8).

上一篇:ACT认知模式理论下的旅游英语教学 下一篇:高职毕业生就业现状调研及其对人才培养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