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台湾袖珍博物馆的成功因素

时间:2022-07-17 12:59:25

解析台湾袖珍博物馆的成功因素

摘要:台湾袖珍博物馆是一所私立性质的博物馆,其博物馆展品均由私人收藏与经营。本文从袖珍博物馆经营管理的视角出发,解析其发展的成功因素,从袖珍博物馆本身的奇趣性、博物馆良好的教育功能以及创新的行销手段等方面进行分析探究并总结经验。

关键词:博物馆;袖珍;成功因素

中图分类号:J0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3)10-127-1

一、袖珍艺术品以奇趣取胜

袖珍艺术之所以迷人,不外乎是因为“她”具备了真、善、美的艺术特质,独特的艺术语言,跨越了文化、语言的隔阂、不受种族或地域的影响,俨然成为一种雅俗共赏、老少皆宜的另类艺术形式。

袖珍艺术是一个个具体而微小的世界,令人爱不释手。如果是亲子或全家共同商讨并购买袖珍房屋的组合材料和小配饰等配件后,再亲手和家人共同动手组装,共同布置一个梦想家园可以获得许多乐趣,在他们享受幸福的过程中,不仅家庭成员乐在其中,也使整个家庭更加和谐,对社会有潜移默化的功效,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

袖珍博物馆内的每件作品都是经过创作者的精心设计的,不仅参观者可以学到作品内的文化和知识,而且每件作品几乎都没有主人公。创作者希望每一个观看的人成为其真正的主人。例如,馆内的一件作品的主题是音乐家出门演奏前的情景,其局面发人省思,让观众联想到名流人物生活的画面。作品以奇趣取胜,满足了大众的好奇心理和主人翁的心理。

这些成功的例子说明了小型博物馆的主题特性,若饶有趣味,可将平凡的事物以文学与戏剧的手法去包装、去规划出有特色的主题,以强化小型博物馆的特色。如果你真心地投入袖珍世界,仿佛回到了童年般的快乐,就能真切地感受到袖珍给人带来的喜悦。

二、特别的教育功能

艺术博物馆以审美教育为目的,展现视觉创作的艺术作品,以传播艺术教育、启迪人性的美感经验。博物馆的角度应以引发观众探索问题,产生新的兴趣为主要目标,而不是要观众从展示中获得一些知识为主。博物馆教育在认知、技能、情意这三个方面教育目的的选择上,应加强和偏重以情意为主,认知次之,技能再次之,因为情意方面的学习对于观众的影响是比较大而且比较长远的,也比较适合博物馆教育的特性。

袖珍博物馆的教育推广在社会服务、馆内和辅助学校这三个方面均有涉及。特别是在辅助学校这个方面,让学生到袖珍博物馆去探索知识,而不是记忆知识;强调问题,而不是回答问题,这是博物馆教育的正确理念。同时博物馆教育是依赖经验获得学习,注重独立探索与实务观察,注重第一手经验,注重分析发现的实务体验式的教育,这是寓教于乐的教育方法,是非正式或不拘形式的教育。

博物馆教育与普通学校教育有颇多不同之处,通过博物馆的各种教育活动,参观者可以无拘无束的享受主动受教育的过程。在参观袖珍博物馆和参与本馆的活动过程中,袖珍艺术作品本身的精美玲珑、可爱诱人的特性对于提高参观者的情商、情趣和益智力,增加艺术修养均有潜移默化的影响;袖珍艺术制作时对制作者耐心和细心的要求,使得袖珍艺术教育呈现出培养人的品格、仔细度和责任心等品质的可行性。

三、行销手段的创新

袖珍博物馆之所以称为台湾乃至全世界关注度急速升高的博物馆,其成功因素之一是袖珍博物馆的行销手段的创新。袖珍博物馆的行销策略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依季节、文化节庆举办应景创作特展。

(二)每年固定与台北市糕饼商同业公会共同举办姜饼屋创意大赛,并邀民众共同参与且将义卖所得全数捐给慈善机构。

(三)发行袖珍“护照”可在参观的行程中盖上来自世界八个国家代表性作品所刻成的纪念章,总数共14个。

(四)招募袖珍之友。

(五)发行馆内双月刊

(六)一年固定四档期的特展;每一个季度举办一次特展。

袖珍博物馆的行销策略是具有思想性、专业性和前瞻性的。馆内会依据台湾的季节变化和文化节庆活动举办相应的特展,例如在每年农历春节和西方的情人节所举办的场景活动,可以让到场的家人或是情侣体验节日的专属活动,享受节日的氛围和甜蜜。袖珍博物馆的行销策略之一是:打造来到袖珍博物馆的游客一定要拥有一本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袖珍“护照“!台湾有深厚的盖章文化,袖珍护照本设计得十分精美,护照本内有来自世界八个国家代表性作品所刻成的纪念章,根据袖珍“护照”的指导参观博物馆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当参观结束后,14个印章也全部印好,盖章本与馆内参观路线完美结合。袖珍博物馆的这个创意的行销方式,从中可以将袖珍护照和真实的艺术作品做很好的结合并达到使参观者学习知识的效果,同样也给未成年游客增加了不少兴趣和好奇心。

袖珍博物馆的经营理念并不是坐以待毙,而是主动去寻找观众。从建馆以来,袖珍博物馆和很多学校、企业进行合作,馆内商店和迷你餐厅同时促销博物馆的产品,以创造更多的盈利。

四、小结

处于变化多端的文化繁荣时代,赋予了博物馆运营新思维。博物馆运营理念,必须掌握时代的脉动,并应有积极向上的情感,随时激发创造性的思考与行动。对于正面的成长,要有温故知新的精神;面对负面的冲击时,也要有其道而行之的勇气,逆向思考,以求突破困境,并开展增强博物馆功能的措施,才能化转危为安,促使博物馆事业继续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黄光男.博物馆能量[J].艺术家,2003.

[2] ROBERT ALBRO.Managing Culture at Diversity’s Expense? Thoughts on UNESCO’s Newest Cultural Policy Instrument[J]. The Journal of Arts.

[3][德]布鲁诺・费莱著,蔡宜真,林秀玲译.当艺术遇上经济[J].台湾:典藏艺术家庭,2003.

作者简介:

王荟,女,厦门大学人文学院13级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文化人类学。

上一篇: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护理探析 下一篇:大班幼儿卫生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